网络上的新词层出不穷,前有“精神内耗”后有“高敏感人群”。我们身边似乎永远充斥着压力和负面情绪。

“今天不努力,明天去种地”“高考是唯一的出路”等语言充斥在学生周围。

在成年人看来这些精神上的压力,与工作和撑起整个家庭生活的压力相比不值一提。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

但是,令家长开始关心孩子的心理压力时,总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通知。

比如《家有儿女》中林宁父母的“打骂式”教育,和刘梅的“诋毁式教育”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为什么心理的健康和教育远远跟不上文化的教育?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2)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3)

孩子到底有没有压力?

人们总是对孩子的情绪有着刻板的印象,总是觉得身为一个家长,懂得比孩子多,但是他们通常选择性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压力给予的更多。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连锁反应被称为踢猫效应,这是指人们坏情绪的传染,并将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在比自己实力弱的人、动物或者物品上。原版的故事是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批评,回家之后对孩子破口大骂,孩子去踢身边的猫,从而形成不可逆的恶性循环。层级从上到下,往往越靠后的那一个就越容易成为受害者。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4)

也许会有人反驳,家中的物品并不具有反抗能力,摔就是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有每次受到负面情绪影响都可以用摔东西解决的能力。往往当孩子想要通过摔东西或者大声反驳表达自己不满的时候,会迎来“梅开二度”的打击和教训。

此时,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当父母和自己都疲惫了一天回到家,父母拥有工作上的不悦,孩子拥有学习上的不解,彼此都有压力,但孩子通常因为思想不够成熟,而更倾向于直接寻找令自己开心的事物,从而不给自己压力。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5)

当家长因为成绩或者将孩子拿去攀比而训斥孩子时,成年人的压力得到了排解。此时压力就全部积压在孩子身上。这些事会随着孩子的娱乐和运动疏解掉,此时就会形成家长眼中“无压力”的状态。

这些不被看在眼里的疏解方式,不正是父母认为孩子没有压力的理由吗?父母通常会忽略一点,当压力积累过大,对于一个身体不成熟、思想不成熟、想法天真做事幼稚的孩子来说,父母给的“无厘头”的压力通常会让孩子情绪崩溃,大哭大闹甚至走向极端。那么此时,父母又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将压力和负面情绪通过“踢猫效应”传递给了孩子。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6)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7)

除了受伤,期望也是一种压力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们对待身体的伤害和对待心理伤害是两种态度。对于可视的乌青淤血或者已经出血的伤口,我们并不会用利器去试探“这伤口还能有多深?”的结果。

有人将其称之为“钻牛角尖”,还有一种说法将其称之为“精神内耗”,即孩子在负面情绪中挣扎,从而消耗掉心理的热量,最后身心俱疲。

但是这种内耗会造成心理上的损耗。其后果也许比孩子面对家长时“大吵大闹”更加严重。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8)

比一个发生在近日的案例,一位浙江宁波的小男孩,因为看不懂课外阅读题目,猛扇自己嘴巴的视频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从视频中看得出,男孩摘下眼镜,动手力度非常大,视频中在一旁的家长也被自己孩子的行为吓到。很多网友都惊呼是否家长应该注意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9)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仅针对这种现象分析,并不特指以上案例),其一是现在孩子学习内卷严重,其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造成孩子自我鞭笞的情况的“望子成龙”,不同于传统的“棍棒底下出精英”。更多地在于父母从孩子拥有自我意识开始,就对孩子寄予了相当高的厚望,期望孩子在众多主课和副课中,都名列前茅。

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迫于父母的压力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更高。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从而陷入自己的精神内耗。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0)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1)

压力过大对孩子身体的影响和心理的透支

孩子过高的压力对心境的影响有很多,过度的逼迫只会让孩子的心理透支,更甚者会让孩子的结局变得如开头说得一般“触目惊心”。

一位广州某中学的班主任曾说过,父母比孩子对学习更着急,他们的压力远超过应试教育给的压力。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2)

当孩子受到这些身体影响时,就会产生家长眼中“不好好学习”的状态,比如学习能力不足、社交能力低、情绪管理差等症状。因为孩子的大脑会整合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当大脑长期处于高活跃甚至处于现在所说的“高敏感”状态,就会让孩子的脑组织和功能处于持续性的高强度工作状态。

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对睡眠、学习和吃饭的影响。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3)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开始重视,那么随着孩子的免疫力降低和焦虑、抑郁等心理出现,就会让孩子的心理的天平逐渐倒向负能量和行动力降低的一方。

首先,会导致孩子认知上出现问题,由于孩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和强行要求的做法,会让孩子形成区别于正常压力的行为方式。

同时,父母的教训和呵斥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没有正确的引导难以从中走出。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4)

其次,会导致孩子的情绪上出现问题,由于对于被限制了行动和乐趣的孩子来说,他们无法再寻找到新的排解压力的方式,从而会将负面情绪累积,到最后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5)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应当将自己的压力转移或者发泄到孩子身上。也不应当严格控制孩子的行为,让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去发展。孩子的成长需要压力给予动力,但不应当让孩子长期保持“焦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正确的情绪互动,成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健康心理的重要举措。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6)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7)

如何与孩子一起互相排解压力?

孩子都希望与父母拥有一个美好的学习时光,更希望能够与父母一起成长。但是过量的唠叨则会造成孩子与自己“双输”的局面。因此,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父母要如何改变自己的举措?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8)

(1)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应试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父母如果给的压力比学校还要大,孩子在调节情绪时就会失控,同样他们不会对父母的关心抱有感激。所以,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应当多注意孩子的反映。

父母也可以多多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学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学会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减少《家有儿女》中刘梅对刘星的“诋毁式教育”。从心理上让孩子获取自信,减少自我怀疑和头脑“高敏感”。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19)

(2)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减少对孩子的严密监视,如果长期严密监视,会让孩子缺乏心理的边界感。其结果要么会让孩子长大后无法自理,形成高强度依赖。要么会让孩子未来会不尊重其他人的心理边界。

所以父母在孩子可以独立思考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隐私。树立起孩子是一个个体的观念。与孩子形成的长期对抗,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20)

(3)让孩子自我成长

很多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爱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孩子。这通常会让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并且在孩子长大之后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心。

更重要的是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现父母的“双标”做法。例如,逼迫孩子去读书,而自己却拿着手机看短视频,同时开得声音巨大,影响孩子学习的同时还会影响孩子心态。

父母应该明白家庭是一个整体环境,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必然是因为环境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成为众人所指的“病原体”。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21)

(4)改变爱的方式

在现代这个时代,压力充斥着我们的周围。不论是精神内耗还是高敏感人群的出现,都是值得每个人进行思考的问题。孩子身边的压力往往就来自于身边人的发泄。所以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度”。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所以,“适量”永远是一个掌握优秀教育的标准。让孩子身边的“压力泵”减少,家庭的压力需不需要孩子实时透彻地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三观。

怎么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也许并非抗压能力差)(22)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