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来,我家已经有二十年没有整过酒了。

在我的家乡,整酒就是过喜事宴请宾客的意思,我要说的“支客司”也是我们土家族语的其中一个,这个词语跟整酒可谓是密切相关。

现在要说年前腊月二十四了,我们家族新添了一位麟儿。由于我姐留在家中,婚礼只是旅游结婚,并未大肆操办,借着这个机会,我父母一致认为,这一次一定要热热闹闹整一次。

整酒那天,确实甚是热闹,四方邻居皆来相助,出人出力、借凳借椅;亲朋好友齐齐团聚,拱手作揖、连声恭喜;家人笑容可掬,端茶寄水、瓜果聚盆。而这一切的和谐和整齐,都离不开这次我要说的核心人物——支客司。

在我未查资料之前,我闷心认为,这三个字应写作“知客事”。在我看来,这位人物定是在某个小范围聚集地有一定声望的人,知礼节、懂道理,并且对婚丧嫁娶流程轻车熟路。所以想当然,我解释是“知道来赴宴会的客人的大小事宜”,引申为“是一位在某地有一定威望能胜任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全盘安排的懂礼节的人”。

在我细细了解之后,我才知晓,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是“支客司”,也不是“知客事”,而是来源于寺院的一种职务“知客僧”。寺庙里负责做饭的叫饭头僧,管事的叫伙头僧,接待寺庙的客人就叫知客僧。知客就是哄客,并安排客人的住宿伙食等。后面逐渐演化,被一些少数民族,主要是农村,习惯上叫做支客司。

土家族话日常用语(解读土家方言支客司)(1)

整酒前,主人一般会提上烟酒去村里支客司家,说一些某某日期,请某人帮忙主持一下大局,待那人同意,寄上提前准备好的红包,这便算是邀请了。支客司一般会提前一两天到主人家视察一下,安排调席打盘,查看桌椅板凳是否齐全,告知主人家怎么摆放香桌,如何接待宾客等等,一切安排合适之后就等大好之期的到来。

那天支客司的权利是远远大于主人的,一般会在房屋阶阳南角布置一张桌子,摆上话筒、茶水和香烟。客人远道而来,支客司一见新来的客人,便会抄起话筒一声吆喝“客人临门,装烟筛茶”,即寄烟端茶水。客人在堂屋香桌边落座,主人家人人上去寄烟,由一人挨个端上茶水,一圈下来才算迎完这波客人。

一般婚丧嫁娶都有特殊的一环,对于满月酒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外公外婆到的时候。

土家俗语管外公外婆都叫“嘎嘎”,为了押韵交代前提。

等我前面说的寄烟端水的仪式结束后,支客司便会使客人齐聚堂屋香桌盘,先说一些祝词,无非是介绍外公外婆来了,送了多少礼物,拿了多少礼金,然后便是正儿八经的说一些顺口溜提气氛,例如“嘎嘎来的礼物都很好,给的礼金也不少,娃娃儿努力把书读,来年定有人才出。”

从开始到结束,我算是全程看到了支客司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

有些枝末细节还是有那么一些无聊,对于有些人来说,看到甚至会觉得太繁文缛节,但是在我看来,这都算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这也是我在经历过之后还愿意去深入了解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