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族扎染传承人(当非遗邂逅云南)(1)

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在彩云之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云岭儿女智慧的结晶,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印记,更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

即日起,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特别推出“当非遗邂逅云南”系列报道,和大家一起聊聊云南与非遗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云南精彩。

白族扎染技艺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前,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演示了非遗扎染,花色酷似降落伞,辅助实验的毛巾上还有火箭图案。

云南白族扎染传承人(当非遗邂逅云南)(2)

图片截图自@央视新闻

在太空做扎染的视频一出

网友纷纷call到云南大理

云南白族扎染传承人(当非遗邂逅云南)(3)

能够火出地球圈,红到外太空,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靠的是深厚的底蕴与非凡的实力。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旅游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水平,出现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

云南白族扎染传承人(当非遗邂逅云南)(4)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资料图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兰根)。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碾布等,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白族扎染品种多样,图案多为自然形的小纹样,分布均匀,题材寓意吉祥,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好评。

云南白族扎染传承人(当非遗邂逅云南)(5)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资料图

大理白族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一千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织染文化。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

云南白族扎染传承人(当非遗邂逅云南)(6)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资料图

近些年来,白族扎染技艺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

各级政府先后公布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张仕绅(已故)、段银开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5年,大理市周城村的“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建成开馆,成为我国第一个白族扎染专题博物馆,并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实验基地。

图源:大理非遗

2017年11月,以大理市真白族扎染有限公司为驻站企业,建成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大理基地。

2017年12月,大理大学举办了“文化部 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大理大学第二期刺绣扎染培训班”。

……

通过系列的保护传承活动,白族扎染技艺存续环境不断改善,传承人群队伍不断扩大,焕发出新的生机逐渐入现代生活,活态传承,持续发展。

云南白族扎染传承人(当非遗邂逅云南)(7)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整理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严云

终审 陈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