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山水(李春林文房用品专家)(1)

李春林,1958年生于桃城区东郎子桥村。1978年,20岁时进入北京琉璃厂,至今已在荣宝斋工作36年之久,现任荣宝斋文房用品经营部副经理。他从最初的懵懂创业者成长为行业佼佼者,不仅精通书画装裱及文房四宝鉴赏,还掌握着许多发明专利,是文房器物生产、发明、推广领域的资深专家。

纸寿千年

宣纸有“纸寿千年”之誉,荣宝斋的特制宣纸成为其代表品牌。选用宣纸,李春林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方法:“首先看其自身的品质,即是否好用,适合自己的笔墨特点至为重要”。

如今,这些原本的书画用纸,成为书画爱好者的新型奢侈品。李春林认为,收藏或投资宣纸要考虑其品种的整体认可度,是否公认的名品,还要特别注意其生产时间、质量、品牌和特色,尽量收藏当时质量水平高、批量小、有主题的宣纸。收藏还要注意数量不要太多,需防火防水防虫害,密封保存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且以5-10年为宜;若长期收藏,包装好的整刀宣纸不要拆开包装,否则会因吸尘、包浆或温差湿度而受损减寿。

国礼狼毫

在文房四宝中,毛笔作用最大品类最多,约有三百多个品种,主要有以羊毫为主的软毫、以狼毫为主的硬毫和两种以上毫毛的兼毫。直观而言,写小字多以狼毫为佳,而细软的羊毫则更多适宜隶书、大篆等。齐、尖、圆、健乃笔之四德,锋毫挺直整齐、尖利光洁、流畅圆劲、坚固耐用,正是制笔、选笔的基本标准。李春林说,制笔学问极多也十分讲究,如因摘锋环节欠佳导致分叉,笔口固定不好而断毛等。鉴定好笔的关键就在于掉毛少、不宜断裂。由于毛笔不能库存,因此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书画时要先沾水,从而在毛笔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然后蘸墨;洗笔要毫毛向下,在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等。

在带动荣宝斋文房用品发展中,李春林没有忘记故乡衡水——曾作为清宫御笔的侯店毛笔。侯店毛笔历史悠久、质量上乘,但传统的生产技艺已难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于是,李春林积极与衡水祺源笔刷厂合作,开发的“隆兴轩”牌毛笔,不仅成为荣宝斋的订制产品,且迅速成为市场新宠供不应求。这也是衡水第一个走进荣宝斋的毛笔产品。李春林带领研制的“换头不换杆”技术,不仅极大地节约资源方便使用,还使好笔实现了长期传世收藏,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翰墨飘香

文房之道,笔墨纸砚缺一不可。传统制墨工艺主要有炼烟、配料、和料、制坯、修墨、晾墨、描金等多道工序。一块墨锭要在烟熏、火烤和千锤百炼中才能诞生。墨的配方除了油烟和胶,往往还要加入麝香、熊胆、冰片、桂皮、丹参等多味名贵中药。因此,研磨好墨时能闻到的丝丝馨香,特别是夏天,更有沁人心脾的凉爽感觉。这大概正是翰墨飘香的根源与真谛所在。

李春林说,选好墨要做到四步:一看其色,识辨墨锭外观和研开之色。二闻其香,好的墨锭药香味道纯正扑鼻。三听其声,用手指或硬物轻碰墨锭听其声是否清脆。四摸其感,摸、握墨锭的边缘是否坚实。简单选用时,要选黑而细的,墨色内质黑而明亮,线条细腻如根根青丝连绵不绝,多次积墨后墨色表面清晰不浑层次丰富。

李春林看来,当今传世好墨中,以上世纪70-80年代,上海墨厂生产的油烟墨“玉壶冰鉴”“紫玉光”“漱金”墨和中国画研究院监制的定版油烟墨等质量最佳,是近百年来质量最好的;而90年代初的“醉墨淋漓”墨中尤以漆盒装圆形包金八方形包银的墨锭设计最好,是建国以来书画墨的绝唱。

砚取天成

磨墨自然少不了“文房四宝之手”的砚。砚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集诗、书、画、雕刻、金石诸艺术于一身,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造就了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为代表的我国四大名砚中,以端砚最佳。

荣宝斋收藏的历代名砚,取材广泛、品类精良、形制多样,兼有名人铭文,甚为罕见。李春林说,文房四宝之中,除了各自庞大的制造工艺外,砚有天然纹理与人工雕琢之别;选砚要看石质与坯子的优劣,好砚均匀而华润细腻,有厚度而又完整,是不用雕刻的,未经雕琢的砚台也更具收藏价值。

笔墨纸砚各有其用、各有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文房之道构成了独特的传统书画艺术。李春林在荣宝斋三十多年,时刻谨记启功先生“厚积薄发”的教诲,就像他自幼学书,曾临习颜、柳、欧、二王及智永、李邕诸帖,并曾得启功、刘炳森等大师指点,有着很深的书法造诣,却丝毫不事张扬。

李春林山水(李春林文房用品专家)(2)

北京琉璃厂荣宝斋

摘自《滨湖画报·桃城专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