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大手术(心脏起搏器3根电极线差点儿成)(1)

本是用于救命的心脏起搏器电极,却因感染变成了可能致命的“凶器”。依托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才得以用微创的方式将三根在体内服务近10年,粘连已异常严重的电极顺利拔除。

“救命线”差点成了“致命线”

82岁的陈爷爷10年前因“扩心病、严重心衰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了三腔起搏器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先进的医疗技术让陈爷爷重新恢复了几乎正常的生活。旧起搏器在用了9年后电池耗竭,陈爷爷于2018年更换了新的起搏器。3个月后,装起搏器的囊袋出现了感染的情况。依据情况,在完成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后,进行了深埋处置。今年1月,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情况再次出现,且表皮已经破溃,里面的起搏器电极外露。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汉雄介绍说,陈爷爷入院时,感染问题已经波及起搏器囊袋及电极,如果不及时拔除,将不能彻底解决感染源的隐患,“药物不能解决电极上的细菌残留问题,而这些细菌可能通过电极线进入血液及心脏,引起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内的威胁生命的隐患。”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人体内的治疗设备,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再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此时,电极在救命的同时,却反过来又成为了陈爷爷的“生存隐患”。

以毫米为单位精细拔除

陈爷爷安置的是一台三腔起搏器,也就是说有三根电极在其体内,分别“落户”于右心房、右心室、左室心外膜(左冠状静脉)。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三根“致命线”安全拔除,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难题:老人家已经年过八旬,且身体基础条件不佳,外科开胸拔除电极的手术方式将会对其形成巨大的打击。除此之外,位于锁骨下以及上腔静脉处的电极可能和周围组织严重粘黏,成为外科手术操作的“禁区”。

介入微创对于陈爷爷的情况来说,是一个更适宜的手术方案。不过,该类手术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因为植入体内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三根电极与血管壁、心肌的粘连一定非常严重。再加上陈爷爷心房使用的是被动电极,其植入心脏的部分就像是扫帚头一样扎根于心肌,被周围心肌严重包裹,无法像主动电极一样利用反向螺旋拔出。整个电极拔除的过程中,很可能发生血管撕裂、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大出血等致命问题。正因如此,电极在体内安置时间越久越不容易安全拔除,年限和数量的增加都是在给难度加码,而同时拔除三根近10岁“高龄”的电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台次都很少见。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大手术(心脏起搏器3根电极线差点儿成)(2)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安全,心内科团队联合心脏大血管外科、超声等多学科团队进行了联合会诊。除了术中展开实时监测之外,更是制定了完善的应急方案,以及时应对各种风险的发生。4月16日,刘汉雄主任率心内科童琳医生、唐超医生等组就的团队,为陈爷爷实施“起搏器囊袋清创术及电极拔除术”。由上腔静脉为入路,利用机械扩张鞘一步步推进,进而将已经发生严重粘连的电极逐步安全游离,“一部分血管和心房就像纸一样的薄,所以在游离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推进的过程可以说是以毫米在计算。”经过长达7小时的努力,三根与周围组织全程粘黏的电极被成功拔除。

下一步,陈爷爷还会接受进一步的抗感染治疗。随后需要更换新的起搏器,以维持生命健康。


李诗敏 大众健康报记者 侯文瑾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大手术(心脏起搏器3根电极线差点儿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