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孙诒让、黄绍箕等人的倡导和带领下,瑞安的现代工商业开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涌现了许多先行者,一大批开时代风气的留学人士,回国后积极创办实业,引进国外技术反哺家乡瑞安。其中,留日学生李墨西是最早的海归企业家,他和弟弟弟共同创办太久保罐头厂,为浙江最早的食品罐头企业。该厂生产的牛肉罐头、枇杷罐头屡获国际金奖,享誉国内外。

杭州大绿罐旧址:浙江最早的罐头厂就在瑞安这座寺庙(1)

李墨西

创举一:

在废弃寺庙创办浙江最早罐头厂

李墨西(1880—1915),又名墨轩,瑞安城区打绳巷人。父亲李漱梅,是清朝的举人,曾任瑞安商会总理,生有四子,墨西为老大。1904年,在温处道台童兆蓉和乡贤孙诒让、黄绍箕等人的倡导与推动下,温、瑞一带掀起了出国热潮。因瑞安普通学堂经费支绌,在该年停办,在父亲支持下,墨西和弟弟翰西也加入赴日留学的洪流。他们抵日后,李墨西进宏文学院攻读食品制造,李翰西则就读于政法大学。

四年后回国,李墨西开始在温州中学任教,不久,受维新思潮的影响,决定放弃教育事业,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1909年,他和弟弟翰西在瑞安城北河埭桥旁废弃的本寂寺创办了温州太久保罐头厂。瑞安学者许世铮在《维新运动后瑞安新工农业的萌芽》中称:太久保罐头厂的创办“为全省之冠,在全国亦属最老罐头厂之一”。

杭州大绿罐旧址:浙江最早的罐头厂就在瑞安这座寺庙(2)

据汪林茂著的《浙江通史》(清代卷),浙江最早的一批海归企业家有:1905年创办温州太久保罐头厂的留日学生李墨西(实为瑞安李墨西、李翰西兄弟),1906年创办绍兴越华女子织巾工场的留日学生、著名革命志士秋瑾……

当时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大多从事政治、军事、科技等工作,而兴办企业的很少,世俗认为这没出息。瑞安学者林炜然在《九十年来》就提到:“一次,我去外祖父客座旁听到李的尊人漱梅老先生提到此事,风趣地说:‘若川拉世兄学矿,尗(音shū)庸拉世兄学电……都是国家急需的人才。而我拉小儿也出洋,学的竟是——剔牛。’(尊人,父亲;若川,林大闾之父的字;尗庸,黄曾铭之父的字;拉,本地话,家;剔,本地话,杀,指李墨西兄弟杀牛制牛肉罐头)。”可见,海归兴办企业,不仅要有敏锐的经济头脑,还要顶得住世俗的压力。

创举二:

众筹创业资金,为温州较早股份制企业

创业之初,资金严重不足,兄弟俩除倾尽家财外,还以每股五银元向地方群众集资,共筹得资金7000银元,作为启动资金。许世铮在《维新运动后端安新工农业的萌芽》一书中有简略介绍:“在筹办期间,向地方群众宣传招股,每股5元,共收资金约7000银圆,其中发起人李墨西投资最多。”用今天的话来说,太久保罐头厂是一家按股份制运作、采用日本技术的民营企业。

创业之初,技术力量不足,李墨西兄弟引进日本罐头制造工艺,边干边摸索,还聘请两位日本技术员,作为生产技术的指导。为了节省资金,工厂除购进杀菌釜、制罐机等必要的设备外,基本上都靠自力更生、就地取材,自行制作其它附属设施。

最令人难堪的是,当时群众的封建迷信思想很严重,认为借寺院办工厂会惊动神灵,招致不测;以牛羊肉做罐头原料,会造成杀生,带来灾祸。面对流言蜚语,不少人产生动摇畏难的情绪,但李墨西坚信科学,顶住各种压力,终于力排众议,说服当地村民,坚持把工厂办了下去。

创举三:

牛肉罐头摘得温州最早国际博览会金奖

平阳著名学者刘绍宽的《厚庄日记》记载,太久保罐头厂当时生产牛肉、羊肉、鲜笋、鱼翅、瓯柑等罐头。其中,最出名的是牛肉、枇杷两种罐头。

杭州大绿罐旧址:浙江最早的罐头厂就在瑞安这座寺庙(3)

太久保的产品以牛肉、枇杷两种罐头为主,同时兼制羊肉、鲜笋、鱼翅、瓯柑、河鳗、凤尾鱼、麻雀、贻贝、涂蒜等罐头。牛肉罐头以温州本地黄牛为原料,引进先进的机械屠牛设备,屠后即将新鲜的黄牛精肉,横断切片,用祖传自制酱油与黄酒调味配制而成,肉细味美,口感纯正。民国《瑞安县志稿》对其制作有简要介绍:“罐头牛肉。原料:牛肉与糖;制法:将牛肉入锅和糖烂煮、装罐、泄气、固封。”

枇杷罐头的原料,则选自苏州洞庭西山单核枇杷与杭州塘栖大红袍枇杷,这两样品种果大肉肥,核小味甜,为枇杷中的上乘佳品。枇杷购进后,先送至上海,再由海轮直运温州,最后用河轮运到瑞安,途中约三四天时间,正赶上枇杷充分成熟,糖份增加的时节,清洗干净后,即用太古糖和滴水岩泉水配制,使产品色香形味俱佳。

这两种罐头质量可靠,美味可口,属太久保罐头厂的拳头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上海、杭州及温属各县用户的追捧,不仅被用作佐餐佳肴,还成为交际馈赠的礼品,产品经常供不应求。太保久罐头厂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年产量最高时达2万听,工人最多达50多人,员工总数超100人,是当时温州一带响当当的食品生产企业。

有关方面还将其作为地方名牌产品进行推广,使它们在各地商品展销博览会上频频露脸。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博览会,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提供了展品100万件,瑞安太久保罐头厂的产品在如此多的展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牌奖,一并获奖的瑞安产品还有百年老店吴恒吉锡店制造的錾花锡暖锅,均为温州最早的国际博览会金奖产品。此后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该厂的罐头再次荣获金奖;1930年又获西湖博览会优等奖。

杭州大绿罐旧址:浙江最早的罐头厂就在瑞安这座寺庙(4)

杭州大绿罐旧址:浙江最早的罐头厂就在瑞安这座寺庙(5)

清农工商部颁给南洋劝业会奖牌,背面有“宣统二年褒奖 南洋劝业会 农工商部颁给”字样。“劝业”,有提倡和奖励实业之意。

至民国廿九年(1940),因日军侵华,港口封锁,原料供应困难,罐头厂因销路锐减而停业。

创举四:

创办石印公司,开浙南印刷业先河

在创办太久保罐头厂的同时,李墨西还引进日本石印技术,用日本带回的石印手架,先后在本寂寺和瑞安西山的文昌阁创办务本石印公司,成为浙南印刷行业的创始人。他们试制成功彩色招纸,用于罐头外包装,由于装潢别致,深受欢迎。后来公司迁往温州,改称务本印刷局,拥有石印机两台,对开石英钟印大车一台,除印制表格、商标外,还承印《瓯海民报》、《浙瓯潮报》。民国二年,务本印刷局还率先引进铅印技术,开浙南印刷业之先河。

多年的奔波操劳,李墨西不幸患上了肺结核病,这在当时属不治之症。为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理想,他强支病体,顽强拼搏。终因病情过重,于民国四年(1915)病逝,年仅35岁。

李墨西英年早逝,引起社会各界不胜惋惜。瑞籍教育家洪彦远为其撰写墓志,好友张棡为之题长联挽之:

具绝人,干济奇才,游学返东洋,精印刷以开知,制罐洁以卫生,双方名利兼收,顿为瓯海商场大放异彩;

是我友,亢宗令嗣,缔交由中校,谈风月而忘年,乐琴书而写意,八载云泥一别,忍使江村老朽哭尔英髦。

李墨西的墓地在瑞安市郊沙塘“猫狸雷”。

玉海文史: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三国至今,瑞安古城1700多年的历史浩浩荡荡,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循城市印记,寻文化传承。《玉海文史》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重大历史事件再现、经典建筑点评、名人名仕及街巷名称典故介绍等,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