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个省份先后发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3 1 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新高考“3 1 2”模式指的是:

“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

“1”是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

“2”是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

所有科目满分为750分。

官宣高考报名注意事项看这里(又有七省开始新高考)(1)

七省新高考改革重点!

这已经不是第一批进入新高考的省份了,小百也多次给大家解读过新高考,但是,对于新高一学生及家长,尤其是对新一批进入3 1 2模式地区的同学来说,要充分了解新模式,以免在无知中错过机会。

至关重要!

1.高考不分文理,选科至关重要

选科组合有以下12种:

官宣高考报名注意事项看这里(又有七省开始新高考)(2)

新高考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志愿由“专业(类) 院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也就意味着,某些专业会在科目上进行限制,如果选科没有选好,志愿填报时很可能会出现无法挑选的局面。

另外,今年是新高考首考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应对选科?下文讲做出详细解读。

2.不同计分方式,换算分值得注意

语文、数学、外语依然按照满分150分原始分计入成绩。首选物理或历史(2选1)则是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而原先的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分。

以福建省新高考方案为例,将每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35%、35%、13%和2%。

将A至E等5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转换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和40-30分五个分数区间,得出考生的等级转换分。

每科计算等级转换的考生人数即转换基数,具体为实际参加该科目考试的人数,不含因违纪作弊被取消该科成绩的考生。

这也将意味着,你选择科目的人数将决定你的换算成绩,在选科时,这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之一。

3.新高考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新高考实施后,高校录取也有了新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根据考生的全国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择优录取考生。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为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共14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普通高中在校生均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也就是说,如果合格性考试没有通过,考生很有可能有无法毕业的风险,这意味着大家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之余,也要注意综合发展,因为合格性考试不仅是颁发毕业证的依据,也是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重要参考。

官宣高考报名注意事项看这里(又有七省开始新高考)(3)

今年新高考暴露新问题!选科应对策略!

面对新高考,讲究选科策略,你的努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今年是新高考首年,“3 1 2”的选科模式代替原有的大文大理。从今年一些高考数据来看,选科历史遭遇到了残酷竞争。

从一分一段表来看,以湖北为例:物理类147111人,历史类149379人,历史类比物理类要多2268人。预计有不少学生选了历史类,组合里加了化学或生物。

我们再来看看湖北今年的本科线:

如此看来,历史类的竞争似乎更加激烈一些。

和湖北一样,今年实行新高考的其余7个省份,历史类本科分数线均高于物理类,福建、江苏、河北、湖北的差值均在40分以上。最夸张的是辽宁,差值高达120分。

官宣高考报名注意事项看这里(又有七省开始新高考)(4)

这对考生意味着什么呢?打个比方——

比如一个选历史类的辽宁考生小王考了455分,没有达到本科线,若把他的总分去掉历史的分数(历史100分),最多去掉100分,剩下几门课的成绩是355分,还高出选物理的本科线19分呢?也就是说他如果选的是物理类,那么即使他的物理考0分,也能达到本科线,还超出19分。而小王就因为选择了历史这门课,连本科线都上不了。

除了分数上的竞争,录取上历史类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往年湖北理工类的录取人数整体多过文史类,比例从3:1到5:1,综合类的高校中如武汉大学2021年湖北地区物理类招生1188人,历史类招生339人,达到3倍。

专业的选择上,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可以填报原理工类和文科类绝大部分专业,而首选历史的考生,再选科目即便是选择了化学 生物,实际上也无法填报绝大多数的理工类专业,选择的范围仍是在原文科类或者文理兼招类专业。

新高考选科必须考量5大因素

1.学科基础

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分数

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排名

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

高一、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知识掌握程度

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2.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学科潜力

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

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易,补思维难。

学习习惯

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日常学习,你是喜欢读和背,还是算和练?

3.兴趣倾向

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根据对老师的喜好选科,高考很可能会吃亏。

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有时候,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

建议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测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最基础的职业测试。

4

大学要求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

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

目标985高校的学霸同学在此特别注意:

2021年共有36所名校参与强基计划招生,学霸最好提前了解强基目标校的考试科目,尽量让选科与强基考试科目保持一致。

举例来说,如果想报清华强基,理科类专业测试:数学 物化综合;文科类专业测试:数学 文史综合。也就是说,选了物理的学生,如果没选化学,则注定与清华强基无缘。

而如果想报北大强基,笔试科目则不分文理,考试科目一律为:语文 数学。

对其他名校感兴趣的同学,最好关注官方公众号、校园官网,提前了解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和校考科目。

新高考选科必须留意4个细节

1.别只看总分,要重点看单科排名

高考每次有排名的考试,不仅要关注总分排名,更要关注单科排名。虽然现在考试排名不让公布,但是学生和家长可以跟老师要到个人的详细成绩小条。

不要沉醉于你的原始分数,赋分后的分数才是关键。建议每次排名都要认真分析,自己对着等级赋分规则表格,自己给自己多估估分。

2.不仅要认识自己,更要认识别人

别再拿自己那几门学科自己跟自己瞎比,比如物理80分,政治70分,就选政治,这样选根本不对。

赋分制不看具体分数,看的是你在参考该科考生中的排名。所以,平时有排名的考试,你要看各科的相对优势,也就是说要拿自己各科和别人比。

建议大家珍惜高中后的每一次排名考,并且好好分析排名,找到自己的优势学科。

3.各科均衡的学霸,选报名人数多的科目

如果你是学霸,尽量不要扎堆选某个学霸组合,除非你是顶尖学霸。当然,某科选考人数越多,对学霸就越有利。

对于各科比较均衡的学霸来说:人数越多,学生结构层次越乱的那种组合,就是最好的;人数太少的组合,不确定性增强,反倒是不好的。

4.中等生关注差异化选择,以优对劣

如果你是个中等学生,各科成绩不是很突出,建议你别扎堆学霸区。一般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会选择纯文科组合,而大多数学霸不会选纯文组合。

所以如果中等生文科成绩还可以,不妨在这里试一试,兴许你就成了“矮子”里的将军。

学生和家长应对新高考的布局策略

总结一下学生应对新高考的布局策略:

1.高一上尽量各科均衡发展,并逐渐在高一下确定出优势科目。

2.高二上确定选科,早明朗,早发力。

3.如果有非常明确的一个职业倾向,就按照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进行选科。

4.如果有某几个职业倾向,选科要兼顾兴趣与特长,最后的确定策略以高分为先。

5.选科除了参考当下分数,还要考虑该科的学习效率、精力投入和学科潜力。

6.如果没有任何的职业倾向,在能力所及时,尽量选择物理,毕竟纯文或偏文组合可报考的专业较少。

7.选科尽量一次到位,避免中途更换,浪费时间和精力。

总结一下家长应对新高考的布局策略:

1.高中生家长了解新高考等级赋分制度的特点,研究孩子高中每次考试的单科排名。带孩子做职业倾向测试,尽早确定志愿方向和选考科目。

2.初中生家长让孩子提早了解新高考的选科赋分制度,提醒孩子提前在感兴趣的科目上深耕细作,学深学精。

3.毕竟我们都知道,孩子感兴趣的科目如果能与赋分后的高分科目保持高度一致,是何其有幸的一件事情!

面对新高考,讲究选科策略,你的努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来源 | 综合整理自高考直通、北京四中网校、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各省教育厅及网络等。

转自 | 百校联盟

编辑 | 鹃子

校对 | 小清

责编 | 古月

副主编 | 温鹃 常璐

主编 | 李大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