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在郭沫若先生身上的标签很多,除了文学家、历史学家外,还有一个很亮眼的身份长期被我们忽视:新诗奠基人。1921年,29岁的郭沫若发表了第一本新诗集《女神》。这些诗基本上是在日本创作的,是新诗的奠基作之一,曾惊艳文坛。对于这本诗集,名家们给予了高度赞扬,本期要和大家说的便是诗集中最有名的一首《天狗》。

郭沫若最霸气的一首诗 郭沫若诗我是一条天狗(1)

对于这首诗,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第一句:“我是一条天狗”,说实话会用如此直白语气写诗的文人不多,郭沫若先生是开了先河了。这首诗首次发表是在1920年,全诗一共29行,按现代诗的标准,此诗通篇都杂乱无章,每句都用“我”开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热情的青年在自说自话,但这首诗却被专家们捧上了天,称其有四绝,这样的评价有道理吗?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首诗

郭沫若最霸气的一首诗 郭沫若诗我是一条天狗(2)

对于这首诗,大教授税海模称其有四绝:语绝、抒情绝、立象绝、造境绝,我们仔细看来确实是如此的。语绝是指文中用语新奇,比如“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的总量”、“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的我要爆了”,别说在当时,就算是在现在也算是狂人狂语了,当年李白都不曾达到这种程度。

郭沫若最霸气的一首诗 郭沫若诗我是一条天狗(3)

说这首诗抒情绝,也是没错的。通篇29行,多个感叹号,感情不经过递进,而是从胸中迸发出来,每一句都令人震撼。说它立象绝,指的是诗中多个全新意象的引入,日月宇宙甚至X 光线的光,都成为了诗人抒情的工具。最后说它造境绝,指的是诗中长短句相接,急缓相间,将一腔热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既然这首诗从艺术角度上来说,写得如此有水平,专家将其捧上天也是有道理的,为何现代很多人却理解不了它的妙处?归根究底原因就是:无法领会郭先生当时的心境和新诗当时的窘境。

郭沫若最霸气的一首诗 郭沫若诗我是一条天狗(4)

1920年,年轻的郭沫若先生在国外接受了现代科学的教育,这一点从诗中英文、X光线的运用上就能看出来,这在当时是很洋气的语言。当时眼界大开的他,渴望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先生虽人在日本,却心系故土,这种狂热和当年很多年轻人是一样的,可以说他写出了很多有志之士的心声。

郭沫若最霸气的一首诗 郭沫若诗我是一条天狗(5)

而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其实是像旧体诗的一次挑战,这就是为何郭老会被称为新诗的奠基人之一。这首诗通篇不讲格律,全用白话文入诗,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都是郭老故意为之,他就是要用这首诗打破旧体诗的束缚。理解了先生当时的心境和他对新诗的贡献,就能理解这首诗的妙处。

郭沫若最霸气的一首诗 郭沫若诗我是一条天狗(6)

我们读一首诗,应该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来看,才能弄懂诗人的深意,这一点在读现代诗时尤为重要。郭老这首诗虽然如今看上去略显幼稚,但这是他对新诗的尝试,就像当年胡适的《两只蝴蝶》,前两句是:“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现在读来一点都不像诗,但它也是当时最早的新诗之一。了解了这些,大家还觉得这首《天狗》不牛吗?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