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中唐唐军沪涧之败的原因及之后的唐军军权的转移》

目录

1泾原兵为什么来得早?

2寒冷的天气和粗劣的待遇成为乱兵借口

3故意激起兵变的京兆尹王翃

4长乐坡

5通化门,乱军打出与德宗不同的经济政策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

我们在上文说了汝州沪涧之战唐军战败后,德宗赶忙在长安组建第二支援军。其中最核心的是士族代表萧复,孔夫子的后人孔巢父,和军事专家樊泽。但是这个援军没有组建完成呢,泾原兵变就发生了。

1泾原兵为什么来得早?

为什么呢?因为选定了将领后,还得有兵卒,这个兵卒的重要的来源之一就是泾原节度使辖区送来的援军,正是这支援军点燃了兵变的导火索,引爆了长安可以说积累了至少是自德宗上台以来就的郁闷的火药——长安中对唐德宗不满的怒火,终于被点爆了。

沪涧之败是九月,加上组建第二支援军的时间,时间这么一耽误,长安就已经过了秋风吹渭水,落叶下长安的秋季,而入了初冬。

唐德宗向各道调集援兵救援襄城。冬,十月,丙午,最先来的,则是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2)

泾原节度使辖区

没想到这年的十月——当然是我们现在的农历的十月,按照现在的阳历看,至少是阳历十一月中旬左右——很冷,偏偏,泾原兵来的这天下了雨,《通鉴》说着是“军士冒雨,”既然是冒雨,当然不是小雨,起码也得是中雨,所以,通鉴接着说“寒甚”。冷风一吹,衣服都渗透了,这可是今天阳历十一月的时节。我们知道,这种情况,人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是非常容易闹一肚子气的。这些兵,你别指望着是我们今天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其实远比想的惨。因为,来的兵卒大都带着子弟而来,就是朝廷能够给与丰厚的赏赐。可见,这些人不是泾原兵的正规军。或者说只有少部分是正规军,大多都是打算称战乱发财的。对于唐王朝的忠诚,你说能有多少呢?

之所没有带来更多正规军,是因为泾原兵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吐蕃入寇,这点我们在前面陆贽的奏章中已经看到了,而且特别提到了对于泾原方向的防御问题。我想德宗这点不可能不顾及到,所以这些来的所谓的兵其实是新招募的而已。

其实,当我们看到了上面的地图后,就应该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姚令言的泾原兵为什么首先到?因为周边,不止他泾原节度使一个军事辖区,其他的地方的兵怎么就没有先到呢?更何况他得越过邠宁节度使辖区?这靠近长安的都没有来,这远的到先来了,岂非有些怪?另外,按照我们上面说的泾原方面要尤为注意防御吐蕃方面,所以,泾原兵来增援就更为有些奇怪,因为他们的最为主要的任务是防御吐蕃入侵,可以说,虽然襄城之战的很关键,但是比起来对吐蕃近在咫尺的危险,危险还是远得很,何以拉家带口竟然来得这么快?可以想得到的是,朝廷内部先讨论的消息肯定是被外露了。毕竟五千人的组织也不是一天的事情。

那么,谁能透露呢?朝廷组建援军,这消息恐怕不是秘密进行的。所以泄露出去的可能性其实很多。但是,有一个不能被忽略,却让人极为感到恐怖的细节:就是朝廷这次任命的右司马樊泽是河中人,我们说了是今天山西永济人。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3)

河中

可是,统兵而来的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也是河中人。

姚令言,河中人也。少应募,起于卒伍,隶泾原节度马璘。以战功累授金吾大将军同正,为衙前兵马使,改试太常卿、兼御史中丞。建中元年,孟暤为泾原节度留后,自以文吏进身,不乐军旅,频表荐令言谨肃,堪任将帅。暤寻归朝廷,遂拜令言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七十七姚令言》)

可见,姚令言是河中人。这说明与右司马樊泽是老乡。细想起来是极恐的。德宗最为依赖的军事专家首先泄密给泾原节度使。虽然我们是猜测的,可是两个人都是河中人却未免太巧了,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巧合?如果再想想樊泽背后是士族的支持,而士族则是在德宗的一系列财税政策打击下受到巨大损失的阶层,樊泽依靠的杨炎可是被德宗给处死的。就是为杨炎报仇的角度看,德宗任命这个樊泽为右司马也真是一步险棋,可见,身边现在除了白志贞这个贴身的禁军统帅,其他的都没有人了。他有什么不可能不将军机泄露给老乡姚令言呢?从上面的引文看,姚令言的职务也不是朝廷的意思,其实就是下面的泾原兵拥戴的。可以说现在德宗这支远征军的领导班子都是反对唐德宗的啊!沪涧之败后,唐德宗其实在政治上已经被孤立了。如果不是泾原兵,也许长安的危机不会发生这么快,还有个转换的余地。

当然,如果是大范围的泄路军机,挑选将领,不可能不在上层广泛征求意见,这是最可能的,而泾原兵之前长期是由朱泚领导的。因此,泾原兵的底子是幽州兵的底子。幽州兵的底子则是粟特胡人的商业头脑的底子,也就是以利为主,所以人家拉拽着子弟来当兵,那不过是来发财。因此,姚令言和朱泚必然有私下的联系,姚令言提前得到朱泚的消息也是极可能的。虽然朱泚此时赋闲在家,但是我想他的影响力,如同晚清退隐的袁世凯,虽然不在朝廷,却丝毫不受影响的。朱泚给姚令言提前泄露长安动向,毫无困难。

所以,这支泾原兵提前来到长安,绝非没有背后的原因。又加上这场寒透骨髓的大雨,我想那些反对唐德宗的势力,一定都躲在各自的宽大府邸之中,接着火红的炭火,一边品尝着珍馐,一边看着歌姬的舞蹈,一边在窃笑。唐德宗的巨大的政治危机,当然也就是某些人的最好的机遇,他们绝没有不高兴的道理,也许会一通畅饮三百杯!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4)

2寒冷的天气和粗劣的待遇成为乱兵借口

大雨已经是在帮这些唐德宗的反对派的忙了,更偏偏是,泾原兵到了之后没有任何赏赐。一肚子寒气,到此又添了一腔的失望。这失望在转化为怒火,可就将之前的不满更为提高到一个极为危险的程度了。

火药桶就要炸了!

没有赏赐的原因,我想大体有几种:第一是,如后面的姚令言所说的,发战争财是要从战场上发的,没有到战场上,当然不会有什么赏赐。应该说这是公事公办的思路。其实这种思路在此时是最不可能了,这都火烧屁股了,还能这么按部就班的干嘛?所以,这种思路应该被推翻的。其次,就是德宗的意思。德宗为什么给与赏赐呢?就是对这支军队的来的目的不满。或者说是对军队的背景不满,德宗在给脸色看。也就是你们别想着在这个时候敲我的竹杠,朕心里知道你们这些家伙想法。总之,这支最先来的军队,目的不那么纯,皇帝能不清楚?但是,从后面的情况看,德宗并非是真的小心眼,也不是舍不得钱的吝啬鬼,毕竟此时是用人之际。所以,只能是第三种,有人玩了低级红而高级黑的套,让德宗给钻了。第二天,也就是丁未,发至浐水,诏京兆尹王翃犒师,这当然是要赏赐的意思。

浐水,出陕西蓝田西南秦岭山中,北流会库峪、石门峪、荆峪诸水,至西安市东入灞水。

到了这里才犒赏军队,而不是头一天,有两种可能,就是第一天到的时间,朝廷根本没有准备,也就是说来早了,还有就是为了是否犒赏有争论。既然第二天德宗要赏赐,说明,德宗的对立面居然是反对的。结果,果然如此。

此时的京兆尹王翃给士兵吃的只有粗食菜饭。他明显的违旨了。但是士兵们不干了——多少学生们打架都是因为食堂吃饭的?——最后的怒火终于爆发了。这顿粗食,终于点燃了泾原兵变的导火索,长安就要开始爆炸了。当然,士族们就要躲到幕后去看好戏了。

看到粗粮饭菜,怒火中烧——当兵的青年人多,这怒火是极为容易点燃——有的就一脚踢翻了餐桌,饭菜撒了一地,这饭堂就热闹了,谁还能吃的下去?

混乱之中,有人开始扬言:

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

这个话绝对是预先安排好的。粗饭菜固然不好吃,可未必不饱肚子。本来都是一帮穷鬼,怎么会吃不下这粗粮?按道理来说应该狼吞虎咽一般才是,毕竟,战乱之下,吃饱饭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些人怎么还会不满呢?最关键的是没有就吃饭来谈吃饭,忽然话题一转,要去抢国库!可见,这才是目的。其他的都是铺垫!可以想到,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怎么会突然知道这“琼林、大盈二库”?要知道这两个大库,是皇帝的内库——由皇帝自己亲自掌握的私库,不是朝廷的国库。下层的普通人怎么会知道?因此,这里面就是藏了不同寻常的人,也就是有备而来的。说出这两个大库的名字,绝对暴露了泾原兵首先入长安,就是有备而来,就是来抢来了。因此,绝不是因为皇帝没有赏赐!

口风一转,就使性质变了,提出了新的行动方向,几乎没有异议,立刻饭也不吃了,穿上盔甲,举着旗子,敲锣打鼓,气势汹汹,直扑长安!完全不在意告诉所过地区的人们他们已经反了!

这就是欺负皇帝此时没有人了啊!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5)

浐水

3故意激起兵变的京兆尹王翃

我们先不讲下面这些泾原兵干什么,先来补充下这个办差砸锅的王翃。毕竟最后一根稻草是他添上去的。之后他就逃之夭夭了。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吝啬鬼,而且是个既贪且愚的这样的人。实则大谬不然。你只有看了他的履历,才知道他绝对是故意的。而且是和叛军有所勾搭。因为,既然愤怒饮食粗糙,何以对这个办差的京兆尹就轻轻放过?按道理先揍他一顿才对啊。可居然完全没有提。这就如学生大闹食堂,可是不跟食堂大师傅干仗,却扭头说要去抢劫学校的财务室!不觉着这样的举动有问题嘛?

王翃,太原晋阳人。应该是太原王氏一族。

而且这个人绝不是普通的只会读书的文士,他早年居然是从折冲府转到地方担任刺史:

翃自折冲授辰州刺史,迁朗州,有威望智术,所莅立名。大历五年迁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七·王翃》)

这个折冲当然各地的统帅基层的府兵的折冲府的折冲都尉。

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所以,王翃较早地已经就接受了军事方面的训练。对军队不是不熟悉。虽然这个折冲府不一定去前线打仗。之后转为辰州刺史后,迁到朗州和容州做地方刺史,就是现在的地委书记的职务。辰州即今怀化市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隋改嵩州置朗州,治武陵,即今湖南常德。后迁的容州是今天容县,是玉林市辖县,地处广西东南部。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6)

辰州和朗州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7)

广西容县辖区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8)

容州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9)

容县地形图

从路线看他是从湘江沿线往南拓展的。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传统的从北方的长安南下五岭地区走的就是湘江流域。这说明,安史之乱后,太原王氏的相当一部分势力是沿着湘江流域转移的。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就是博陵崔氏是向江淮地区转移。颜真卿的颜氏家族应该是在苏州地区他母族的地方转移。安史之乱后北方传统势力往南方转移和大体的势力划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范阳卢氏南迁的路线。

既然王氏家族要沿着湘江到五岭沿线发展,那么这里必须得安定才可。可是自安、史之乱,频诏征发岭南兵募,隶南阳鲁炅军。鲁炅与安史叛军大战于叶县,大败,败军溃散分离,不知所踪。这就造成了五岭地区防御空虚,给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弟兄起义的机会了。当时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拥戴首领梁崇牵,自号“平南十道大都统”。起义军在他的带领下,很快就攻陷了容州。致使后来的刺史只能在别的州县办公,或是借地方于藤州,或是借地于梧州。

及翃至藤州,言于众曰:“吾为容州刺史,安得寄理他邑!”乃出私财募将健,许奏以好爵,以是人各尽力。不数月,斩贼魁欧阳珪。

用自己的私财募集将领和兵卒很快就大败了当地的义军。可见,他绝非是一个吝啬鬼。而此处慷慨解囊,也说明背后肯定是有文章,绝非真的大公无私。一个普通的干部,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这是组建军队,不是阔少开爬梯,所以必然是财力异常雄厚这在当时只能是士族才可以。所以,王翃的这次慷慨解囊,背后一定是有扩张王氏家族势力的作用。

之后他迅速到广州去求当时在这里担任节度使的李勉,让李勉帮他出兵。李勉是中间派,是皇室,对王氏大族心里是有看法的,所以不愿意出兵他说:“容州陷贼已久,群獠(当地少数民族弟兄起义)方强,卒难图也。若务速攻,只自败耳,郡不可复也。”李勉是不想出兵,只好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

王翃看到李勉不愿意出兵,只能再出一招,他对李勉说:“既然大夫(指李勉)不愿意出兵,那么请下令让各州对外宣称要出兵千人,这样,我就可以借助声威打击敌人。”不费力的人情,李勉还是乐意答应的。这样,李勉就同意了。之后,王翃回去后又联合了义州刺史陈仁璀、藤州刺史李晓庭结成同盟——足见当时天下第一大族的影响力。他自己又招募了三千人,再次和当地义军作战。激战数日,未分胜负。正在这个时候,李勉突然来令让他停止与当地的义军作战。王翃根本没有听从,将找份命令压了下来,而后再度奋起士卒,大破义军数万众,终擒其帅梁崇牵,尽复容州故境。《旧唐书本传》记载他前后大小百余战,生擒义军将领七十余人。而后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充招讨处置使。这是对王翃军事才能的高度肯定。反过来也可以说,这样的人再德宗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到前线去带兵打仗,最大可能是德宗不想兵权落到他的手里。这与李勉上面对王翃的停战的命令是一致的。李勉为什么让王翃突然停止作战?就是不希望他成功,而后势力坐大。但是人家太原王氏根本看不上你这个疏宗的皇室啊。

收复容州之后,王翃翃又令其将张利用、李实等分兵讨袭西原。遂收复郁林诸州,五岭地区内才逐渐安定下来。

西原西原是唐代对今广西左右江地方的统称。其中左江一带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等地为黄峒地,右江的天等、靖西等地为侬峒地。

顾祖禹对郁林地区的评价是:州襟带浔、梧,控扼蛮、越,山川环亘,岭表奥区。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0)

明代玉林地区图

这里的地理关系是与梧州和浔州相联系,在作用上是控制南方的蛮族和越人的关键所在,在区位上处于五岭地区的深处。奥区的释义:指腹地;深处。

后因哥舒晃杀节度使吕崇贲,岭南复乱。王翃遣大将李实悉所管兵赴援广州。西原义军领导人覃问认为:“容州兵马尽赴广州,郡可图也。”于是悉众来袭。王翃预料到他们会来偷袭,路上埋下府兵,生擒覃问,其众大败。代宗闻而壮之,遣中使慰劳,加金紫光禄大夫。

王翃镇压的是被后代成为“黄峒蛮变”的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起义。这带地区颇不宁静,延续了一百多年。这是题外话。

总之,就是这样一个广有资财,身经百战的人在需要安抚泾原兵的时候居然给人家吃粗粮,吃难以下咽的饭菜。他不是成心的还是什么呢?这就是要故意激起兵变啊!如果在对唐王朝有重大影响的泾原兵变的起因中放过王翃,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漏洞。这说明太原王氏是反对唐德宗及其政策的。

而这样的人此时居然是京兆尹——掌控京畿重地行政大权!

京兆尹不是皇帝的人,皇权之跌落,可见一斑!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1)

4长乐坡

士兵哗变的时候,他们的领导人——泾原节度使姚令言还在宫内跟德宗皇帝对奏陛辞。这么重要的战事之前,德宗当然要叮嘱几句。跟德宗的话没有说完,就有人来报姚令言带的兵哗变了,要抢长安的内库。

你看多好!士兵哗变,姚令言在德宗身边——妥妥的不在场证明啊!将哗变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姚令言闻听不敢怠慢,立刻骑马一路奔驰来到长乐阪这个地方就与乱军相遇了。长乐阪,一作长乐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浐河西岸灞桥区。长乐坡是西安市的东大门、灞桥区的西门户,现在隶属十里铺街道办管辖。隋文帝因汉朝长安城破败不堪,随在长安城旁边龙首塬修建帝国新都城“大兴城”。浐灞之地风景秀丽,隋文帝准备在此地修建一座离宫,此地因位居浐河西岸,坡大沟深,故名:“浐阪”。据唐代编写的《元和郡县志》记载:浐川西岸,旧名浐阪,隋文帝恶其“阪”,改“长乐陂”。隋文帝随在此地修建长乐宫,并修建望春亭,开皇二十年就是在长乐宫里面隋文帝废掉太子杨勇。《资治通鉴》记载:唐天宝十三年,“安禄山离开长安,唐玄宗令高力士在长乐坡践行”。 古时代把靠近水的地方称“陂”。因“陂”与“坡”音义相同,所以俗称“陂”为“坡”,得名长乐坡,一直延续至今归十里铺街办管辖交长乐坡村。是十里铺街办下辖的长乐坡村是方圆远近闻名的大村,此地今天已经处在城市核心区域。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2)

长乐坡今天地区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3)

长乐坡卫星图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4)

长乐坡地铁站

士兵见了姚令言,很是奇怪,居然上来就射姚令言。按道理得跟他诉诉苦吧?不,没有,而是直接射自己的主帅。为什么呢?这就让人看到,兵变和姚令言没有关系,不是姚令言领导的。如果射,为什么没有射准呢?所以这就是假射。更为奇怪的是姚令言居然抱着马的鬃毛,也就是马脖子,向士兵冲去,而且还大喊:“诸君失计!东征立功,何患不富贵,乃为族灭之计乎!”大喊就是做思想工作。总之,面子上的工作是做完了,而后一头扎入乱军之中,就被乱军给围起来,簇拥着西入长安城了。这等于对德宗说他的劝说工作完全失效!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5)

5通化门,乱军打出与德宗不同的经济政策

此时德宗早就得到奏报了,立刻命令赏赐帛织品,人二匹。结果士兵们更加恼怒,为什么不早拿出来?现在才拿出来?晚了,我们已经不是想要这些破玩意了。同时还用弓箭射来颁布诏令的宦官。之后德宗再派第二波宦官来做思想工作,这个时候,乱军已经到了长安的通化门。

通化门,唐长安外郭城东面偏北门,它西对皇城延喜门、安福门及郭城西面偏北的开远门,南距春明门2110米。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6)

通化门位置,来自网络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7)

唐代长安平面图。来自网络

根据史料记载,初建成时,通化门本不过是长安城众多外郭城门中不起眼的一座,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大修全城城门时,通化门上建起了楼观,一下子雄伟了不少。而也是在唐高宗以后,伴随大明宫逐渐取代太极宫,成为皇帝行宫和皇城中的政治中心,通化门的“地位”,从此突然重要起来。根据史料记载,在唐开元二十年(732年),通化门内还修建了夹城复道。由于临近“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再加上通过这个夹城复道,由大明宫经通化门,可以直通兴庆宫与曲江、芙蓉园,而让外人不知,因此它成为明德门之外,皇帝出入宫城的一座重要外郭城门,也使得一些信息流通和政治权力的运作更具有隐蔽性。

但也正因为此,通化门比别的外郭城门更容易成为兵乱和攻入宫城的首选途径,以及严防宫城的重要据点。这在泾原兵变期间以及晚唐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仅《资治通鉴》中,就出现过至少4次发生在通化门的 “严防” “兵乱”等事件记载。根据《资治通鉴》记载,784年6月,唐朝大将李晟在收复被敌人占领的长安时,曾带军到通化门外,向城内耀武示威,敌不敢出城迎战。这就是为什么泾原兵要从通化门入城的原因。

等到宦官到了通化门,立刻被乱军杀死了。不得已,德宗赶忙又命出金帛二十车赐之。欲壑难填,这些红了眼的乱兵,对着些东西已经不放在眼里了。

杀了前来劝阻的宦官,乱军就进了长安了!五千人马,声势赫赫。街上的老百姓已经多年不见这种情况了,自然惊骇奔跑躲避。

然而这时候的乱军忽然喊出这样的口号:

汝曹勿恐,不夺汝商货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陌钱矣!

这该多末让人诧异!这不是来抢东西的吗?怎么忽然喊出新经济政策来了?所谓的僦质,是两个意思,僦即僦柜,是唐代以收费代人保管金银及贵重物品为业的柜房,类似后代的山西票号,代替人存钱等东西。纳质就是以财物质钱,异时赎出,需于母钱之外,复纳利息。类似于近代的当铺。这是对当时唐代的金融业者来说的。后面则是对整个长安人来说的,不收房地产税了,不收交易税了。乱兵进程立刻打出两个经济政策——都是违反当时德宗的政策。足见,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雇佣兵,而是有着极为鲜明的政治目的的雇佣兵。其目的就是要推翻唐德宗的政策。可以说到此,乱兵的政治目的终于亮了出来!

这真是美国人玩的所谓的/-颜-色-革-命/的唐代版!

用所谓的民意逼宫,这可比用军队好多了!

唐德宗遇到了新问题!这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新现象。

得到这个消息后,唐德宗我想心里已经知道问题大了。但是也肯定知道问题的性质了。立刻遣普王谊(似乎应该是舒王李谊,因为刚刚改了名字)、翰林学士姜公辅出来劝解。等他们出来的时候,乱兵已经到了丹凤门外,小民聚观者以万计。既然不是抢老百姓的,小民们当然就不害怕了。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乱兵逼宫,小民聚观,也是中唐政治史上的一件奇闻了!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8)

丹凤门复原图,来自网络

丹凤门,唐京师长安大明宫的正南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城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凤楼。北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中轴线,是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及举行宴会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

丹凤门为五门道,是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规格,其形制延续至后来的明清北京天安门;也被称为“五门”,“国门”,“凤门”等。从1957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大明宫丹凤门遗址进行调查、勘探。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对丹凤门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发掘结果表明,城门墩台台基东西总长74.50米,南北宽33米,由黄土夯筑而成,外表包砖。沿两侧城墙筑有长达54米的马道,占地约2460平方米,共开5个门道,但并未设置双阙或朵楼。丹凤门遗址的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隋唐城门考古之最,被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兵乱到此,德宗如何应对,只能下次再说。

唐朝兵变(唐代富豪假借民意发动泾原兵变)(19)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