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好的性格特点(项羽的性格分析)(1)

“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千年,讲的正是项羽和虞姬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很多人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民间总有很多关于他们两人的文学创作。

正因为此,也给项羽身上添了一抹“浪漫主义”的英雄色彩。

本文试图根据史料记载中的项羽生平,剖析出项羽的个人性格,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以下,正是我对项羽个人性格的分析。

一:以结果为导向 ——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根据《史记》第七卷中《项羽本纪》记载:楚王立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当时,各个将军都属于宋义的属下,宋义也被称为卿子冠军。

他们行军到安阳的时候,停留了四十六天都没有继续行动。

这时,项羽对宋义说:“秦军把赵王围在了巨鹿,我们现在应该快快赶过去,打败那些秦军。”

宋义回答:“不行,现在秦军攻打赵王,打赢了就会疲惫,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打不赢,我们再率领军队过去,一定能歼灭秦军。”

那个时候,一方面,宋义派自己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做相爷,置备酒宴,大会宾客。

另一方面,正值荒年,百姓贫困,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兵士们一个个又冷又饿。

项羽跟手下的将士们说:“军中没有存粮,必须尽快率领部队去赵国取得粮食,再跟赵合力攻秦。宋义这个人,居然说要利用秦军的疲惫。他还以权谋私,不体恤士兵,不是什么贤良之臣。”

第二天早晨项羽去参见宋义的时候,就在军帐里面,砍了宋义的头,用的理由是:宋义和齐国合谋,背叛了出国,楚王让我秘密的杀死他。

其他的将领们都被项羽所慑服,主动把项羽推举为代理上将军。

——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多多少少可以看出项羽的一部分性格。

项羽并不是为了夺权才上位的,他仅仅是认为宋义的所作所为不符合整个军队的利益,为了军队的未来,才杀掉宋义的。

他是一个完全以结果为导向的人。

我说他完全以结果为导向,可能大家还不太清楚讲的是啥。

我只能说,像项羽这样执行力这么强大、行动力这么果决的人,在中国的古代,还真没有几个出名的角色像他这样的。

如果把项羽放在岳飞的位置,他肯定不会乖乖听命于皇权,他一定会直接杀掉秦桧,逼迫宋钦宗同意他的战争主张。如果宋钦宗不同意,那就杀掉宋钦宗,换一个听话的皇帝。

如果把项羽放在张学良杨虎城的位置,西安事变之中,就不会是软禁蒋介石了,干掉他都有可能。并且会以他超强的执行力,集结军队,攻打日军。他所要考虑的,无非是怎么才能选出一个听话的人,能负责好他军队的后勤就好了。

其实,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很少有人能够摆脱对上级的敬畏,就连被称为“乱世奸雄”的曹操,在行刺他的上级董卓的时候,都不敢下手。

所以说,项羽是一个真正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追求他心目中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战争的胜利。

那么,假如你是项羽的上级,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都知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所以,如果你是项羽的上级,那你必须在项羽出手之前就先对他下手,所以,在后世历史里面,像项羽这么莽干的人,可能才刚冒出头,就被上级给干掉了。

毕竟,对于那些已经占据了既有利益的人来说,他们不需要能力强却危害到既有利益分配的人,他们更需要的是无脑听话、唯命是从的人。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会导致在中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像项羽这样性格色彩鲜明的人,也就冒出了那么一两朵浪花吧。

二:低情商 —— 一点都不在乎面子工程

《项羽本纪》中有几段这样的描述: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由此可见,项羽平时根本就不屑于一些面子工程,什么和同僚打好交道啦,什么礼贤下士啦,他一点都不在乎。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是敬畏,对他心服口服?还是害怕,暗地里对他各种捅刀子?

这些,他通通不在乎,他只在乎他想要的结果能不能实现。

你以为他看不出那些跪着对他百般讨好的人实际上是口蜜腹剑的人吗?

他看得出来,所以很多人就说项羽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其实,他不是多疑,而是本来他身边的大部分人,就是心怀鬼胎的。

我们后世的人来看历史,总认为刘邦、范增等人,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如果真正回到项羽所在的那个时代,就会发现,项羽需要防范的人,绝不止是刘邦一个人这么简单。

就举个例子吧,假如项羽是你的上级,每天脾气暴躁,根本不注重你的心理健康,而你手下有那么几十万个兵力,你就不会想:项羽真是一个暴君,就算掌权了也会贻害天下?

你就不会想:假如我来掌权,肯定会比这个暴君做的更好?

所以说,项羽之所以表现的多疑,是因为他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是心怀鬼胎。

但是,他没有办法,他情商很低,他知道这个情况,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改善这个情况。

不然,为什么项羽的叔父项伯在鸿门宴之前,要倒向刘邦的阵营呢?

还不是因为项羽一直的低情商,从没有改变,而刘邦倒是把“礼贤下士、笼络人心”的这套把戏玩的得心应手。

有些人会问:既然那些人都心怀鬼胎,那干嘛不把那些人换掉,重新培养一批人就好了呀?

那我只能说,你可能不太了解真正的低情商是啥样的,真正的低情商就是:就算你们素不相识,在之前没有任何关系瓜葛,但是在你们刚见面的那几天,低情商的那个人就会把你得罪个半死。

所以,换人没用,就算换了一批人,照样不会对项羽心服口服。

再说,古代的人才就那么多,就算你想换人,也得有还没有站队到任何阵营的人才,你才能换呀。

所以说,按照项羽的暴脾气,就算占据了高位,也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假如某一天某个手下叛乱了,只要项羽的势力偏向于弱势了,那其他的人肯定是山呼海应,直到把项羽拉下台为止。

——

众所周知,在我们中国古代,总是认为一个好的首领,是应该“礼贤下士”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由此得到了流传甚广的《出师表》。

曹操在宛城和张绣打完那场仗之后,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都被杀了,那时他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他这么说,何尝不是一种收买人心的举动?

但是,项羽却完全不一样,他一如既往的低情商,从未改变。

所以,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完全可以断论,像项羽这样的人,绝对活不长久。

——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我总说,中国的大环境怎样怎样,难道西方的大环境就不一样吗?难道项羽假如出生在西方,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那我还真要说,西方世界的大环境,和中国的大环境还真是不一样。

不管是亚历山大大帝,还是拿破仑,还是马斯克,他们无一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人,他们也无一不是得到了西方众人的顶礼膜拜,成功的占据了权力(or 金钱)的巅峰。

这些人都出生在西方世界,也不是一个两个,我只是举了其中最出名的几个人物作为例子。

或许是历史太过久远,我没有找到一些亚历山大和拿破仑的合适的例子,但是专制、霸道、充满野心这几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他们绝对是很精确的。

远的不说,那就说近的,马斯克。

马斯克绝对是个低情商的人物,而且他也绝对是个完全以结果为导向的人。

就举一个例子,在20年4月份的时候,马斯克针对新冠疫情发表的一些“不正当言论”上了热搜。

马斯克是这么说的:“如果说人们不能离开他们的房子,如果他们这样做,他们将被逮捕,这是法西斯主义。 这不是民主,这是不自由……把他们该死的自由还给他们!”

额,我想,这么容易引爆舆论的话语,但凡是一个情商正常的人就不会这么说吧?他就不怕引起众怒?他就不怕特斯拉股价暴跌?

所以说,马斯克的低情商是实锤无疑了。

那马斯克为什么要这么说?还不是因为疫情影响到了特斯拉汽车的生产,像他这种把汽车的生产进度置于人命安全的上面的这种人,说他是完全以结果为导向也是实锤了吧?

再引申一下,因为马斯克发表的那些不当言论,大家联合起来呼吁“抵制特斯拉”也不过分吧?然后因为“抵制特斯拉”的行动,而导致特斯拉破产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吧?

但是为什么特斯拉没有倒闭啊?

那还是因为,比起那些讨厌特斯拉的人,喜欢特斯拉的人要更多。

西方的大环境如此,他们天生就容易崇拜那些能力比他们更加强大的人物。

不过说起来,现在中国应该也有很多崇拜马斯克的粉丝,不然,特斯拉汽车也不会在中国这么畅销了。

还有,在中国,讨厌马斯克的人,其实也并没有多少。

要换在以前,假如马斯克说出那样的话,内地的舆论上肯定是一片腥风血雨,而且,全部是一边倒的批判马斯克的行为。

可是实际上,马斯克不当言论的舆论热度,还比不上郑爽代孕弃婴事件的舆论热度的十分之一。

这一点可以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包容,我们崇拜天才,就算是性格有所缺陷的天才,也不会一上来就把他一棍子打死了。

三:赏罚分明——不杀有功之人

上面说的以结果为导向,和低情商这两点,是导致了项羽悲剧的因素还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因为项羽的赏罚分明和不杀有功之人,导致了项羽最后的穷途末路和死亡,这个情况,还真不知道,该不该说这其实是一个悲哀。

《项羽本纪》中说,在项羽占领咸阳城之后,项羽派人向楚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

楚王说:“就按照以前约定的那样办。”

于是项羽打算给楚王一个徒有虚名的尊贵称号:义帝。

项羽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侯为王,还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兵,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靠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啊。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

于是就分封天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还有其他十八个诸侯也分别被他封王。

这件事情,足以见得项羽其实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

再说说项羽的不杀有功之人。

我们认为项羽是一个多疑的人,因为他怀疑过范增,也怀疑过刘邦。

先说说范增:刘邦的谋臣陈平施展“离间计”,让项羽怀疑范增与刘邦有私情,于是渐渐夺去了范增的权柄。

范增大怒,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羽允许范增辞官。范增启程,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疮发作而死。

所以说,范增是病死的,并不是项羽施展了手段害死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项羽是不会因为自己的多疑,就轻易就杀死有功之人的。

而历史上其余的有多疑这个性格特点的人物,因为猜忌或者仅仅是因为心情不爽,而杀掉有功之人,也是很常见的。比如说,曹操。

官渡之战时,许攸从袁绍阵营叛变,建议曹操攻击袁军粮草所在地乌巢。正是因为许攸的建议,曹操才打败了袁绍。许攸自恃功高,轻慢曹操,甚至直呼曹操小名阿瞒。这一点更是曹操无法忍受的,最终曹操将许攸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

因此,对比项羽和曹操,尽管项羽是出了名的脾气暴躁,不知道礼贤下士,但是他并没有杀掉自己的谋士。

而曹操,出了名的礼贤下士,可他的一生中,光属于自己阵营的谋士,就杀了不知凡几。

对比项羽和曹操这两个人,还真是一阵唏嘘。

再说说刘邦。

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和刘邦一起喝酒。席间,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羽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本来以为项羽会同意自己杀掉刘邦的计划的,没想到项羽却于心不忍,于是只能自己安排了项庄去舞剑,趁机刺杀刘邦。后来,刺杀的计划失败,刘邦也好好的活着离开了鸿门宴。

如果项羽真的有杀刘邦的打算,怎么可能会是舞剑这种手段?

就算不是他自己杀刘邦,怎么着也会直接让几十个士兵一起围攻刘邦吧?

那你说,难道项羽是不知道刘邦有逆反的心思吗?

这一点我在上面已经讲过了,他知道。他不仅知道刘邦有逆反的心思,他肯定还知道,除了刘邦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也对他有逆反的心思。

只是,他并没有杀掉这些人,因为在他眼里,这些人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灭掉秦朝,平定天下,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那些不服他的诸侯王,个个都有功劳。

而他,不杀有功之人。

至于那些人是不是有逆反心理,他不在乎。

他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他称自己为西楚霸王,他以为他永远都会立于不败之地,他以为就算有人集结兵力对付他,他也能够打赢他们。

你以为他害怕有人背叛他吗?

不,他害怕的是没有仗可以打。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争疯子。

他放过那些心怀不轨的诸侯王,比如刘邦,又何尝不是想着,等有一天,那些诸侯王反他的时候,他就又有仗可以打了呢?

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成吉思汗,拿破仑,全部都是战争疯子,他们和项羽的区别,大概就是他们都有忠诚拥护他们的将领。

而项羽,除了他自己手下的士兵,那些但凡长点脑子的将领们,又有谁是真心的拥护他、爱戴他呢?

项羽死了之后,楚地全都投降了汉王,只有鲁县不降。鲁县是项羽自己的封地,项氏各个宗族,都住在这里。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项羽手下到底有多少真心的人了。

我真的觉得唏嘘,为什么像项羽这种赏罚分明,不杀无功之人的将军,为什么会走到穷途末路?

反而是像刘邦,像刘备,像曹操,像朱元璋……等等等等,他们无一不在上位之前,玩的一手“礼贤下士、笼络人心”的好把戏,而在上位之后,又是玩的一手“狡兔死 走狗烹”的好把戏?

项羽不能上位,而刘邦能上位,何尝不是说明,我们不喜欢性格有明显缺陷的人,即使他能给你利益;我们更喜欢那些甜言蜜语、用到你的时候好话说尽的人,即使他在利用完你之后就把你像垃圾一样扔了的人。

难道真的是中国和西方的大环境不同,价值观不相同吗?

我记得有人感叹过,为什么美国有马斯克,而中国没有马斯克这样的人物?

我只想问,假如中国有一个马斯克这样的人物,他有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吗?

填鸭一样的应试教育;

不喜欢鼓励、只喜欢打压你的家庭教育;

针对未来的职业赛道的选择千篇一律;

不喜欢低情商,整个社会都在劝你做一个高情商的人;

职场中能力拔尖还不够,如果和领导、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够好,照样无法升职;

……

有太多、太多的关卡,卡在那些本来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的身上,所以,你问我,为什么中国没有马斯克这样的人物,那我就要反问你,在中国,马斯克这样的人还有多少出人头地的可能性?

所以,承认吧,中国这样的环境,就是对一些有性格缺陷的人才不太友好。

或许还没等他们成长,他们的天赋就被父母的指责给淹没了;

或许还没等他们发现自己真正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就被繁重的学业和严格管教的老师把身上的精力都压榨干净了;

或许还没等他们树立起自信,他们就被身边的同学一句一句的 “你说话为什么这么讨厌?” “你情商为什么这么低?” “你为什么这么不会说话?” 等等话语,把身上仅剩的自信也给磨灭掉了;

或许还没等他们坚持到成功,就被身边的人一句一句的劝 “你做这个不赚钱” “你做这个有什么用?” “你做这个有未来吗?” 等等好心的劝诫,从而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

现在我再问你,在中国,马斯克这样的人还有多少出人头地的可能性?

……

写在最后:

马斯克是个低情商的天才,他虽然低情商,但他更是天才;

我不是说所有的天才都是低情商的人;

我也不是鼓励那些自认为是人才的人,一定要表现出一些低情商的举动,来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

我是希望未来中国整个社会上人们的心态都更加包容,让那些低情商的人,不管是不是天才,能够更加的自如,让他们明白,他们和正常人没什么不一样;

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那些卡在低情商天才的成长路上的关卡,可以一个一个的都消失不见,这样,总有一天,像马斯克这样的天才人物才能在中国这样的土壤里面孵化出来;

希望,项羽不再注定失败,悲剧不再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