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身边的美(寻找心中之美)(1)

真正不读书了,就常常怀念读书时候的青春。初中以前是老师撵着逼着读,高中时候是没黑没白的死命拼着读,都没意思。好不容易考上个师专,才真心觉得读了点书,受用了一辈子,尤其对我的美学老师印象深,印象好。

就不说名字了,常记起他的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常记起他的幽默风趣,欲言又止。心里满满的都是崇拜和信服。工作后,常翻看以前的的美学笔记,也常读读美概论方面的书,关于美的概念化的语言真的好美,你也不妨好好欣赏总结一下,读着抽象的概念,内心浮现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美,那种美的呼之欲出真是美美哒!

挖掘身边的美(寻找心中之美)(2)

重温一下,你脑子里浮现了哪些?

美,是美学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对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所有构成人的审美对象的事物的总和。美有两个主要的表现形态:一是指现实美(生活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二是指艺术美。

美的概念又包括一些基本的审美范畴,如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幽默、滑稽等。客观事物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是由它的某种属性决定的。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美学家就致力于对这种属性的探讨,这就是所谓“美的本质”的问题。在这方面,存在不同的认识。例如:古典主义认为美是形式的和谐;新柏拉图主义认为美是上帝的属性;经验主义认为美是愉快;理性主义认为美是完善;启蒙主义认为美是关系;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等等。在我国,较为重要的说法有:美是一种主观意识;美是客观事物的典型规律;美是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与主观意识的统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等。

挖掘身边的美(寻找心中之美)(3)

如此说来,美是不是到处都是,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态,你一样会变美,会变得豁达,开朗,会变得热情奔放,花开满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寻找发现你心里的美并不断变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