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健身运动的概念。据《吕氏春秋》记载,原始社会末期还处于蒙昧状态中的古人类已经开始学习模仿动物作为养生方法,这也算是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了。这种养生保健的方法被称为“导引术”。

到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已经非常流行,至今能在不少典籍里看到。其中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也是导引术的狂热爱好者,庄子把导引术概括为:养气和养形的结合。

古人健身全过程(古代的健身运动)(1)

《庄子》的《刻意》篇里有一段“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大概意思就是:在呼吸之间吐出胸中的污浊之气,纳入清新的空气。像熊一样攀援树枝导引身体运动,像鸟一样张开翅膀飞翔。这样做可以舒经活络,使气血畅通,适于养生,能延年益寿,像彭祖一样长寿。

庄子的导引术包括两部分:以呼吸运动达到吐故纳新的作用;行为动作则要模仿熊和鸟的姿势,这样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呼吸和肢体两项运动加起来可以祛病延年,达到长寿的目的。

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里也有关于导引术的内容,“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意思基本是《庄子》里的差不多,继承了庄子说的养气兼养形的结合,呼吸吐纳以及摹仿自然界的动物形体。从《淮南子》看,摹仿这种行为艺术的种类明显被拓宽了,不只是熊和鸟,还有猿、虎等。导引术在这里明显更被神化,有了道法自然的含义。

导引之术到了汉代出现了集大成者,就是华佗。华佗所创“五禽戏”这种行为艺术至今仍然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里广为流传。

古人健身全过程(古代的健身运动)(2)

《后汉书*华佗传》里他老人家自述“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据说他老人家活了一百多岁。

我自己的经验,五禽戏简单易学,节奏并不快,也没有什么难度大的动作,但对于久坐不动的人的颈椎和腰椎很有好处。这是读书人的常见病吧。正如华佗他老人家对自己的弟子们说的,人体应该保持经常性的劳作和锻炼,但是又不能过度。运动有助于消化,使血脉流通,这样不易至病。华佗认为这是导引之术的根本,所以他所创之“五禽戏”可以使人的身体运动而不过于劳累,以出汗为标准。出了汗身体就会轻松,食欲也会加强,这样疾病就会消除。据说华佗的弟子吴普照老师所说练习五禽戏,也一样活到九十多岁仍然牙齿完好而耳聪目明。

古人健身全过程(古代的健身运动)(3)

到西晋以后,导引术的种类更丰富起来,除了经典的五禽戏之外,又渐渐衍生出太极拳、八段锦等等。

除了刚才说到的熊经鸟申、鸱视虎顾、五禽之戏等导引类养生法之外还有别的养生保健法。比如导引类属于形体运动,主动保健法。另外还有医药类,就是被动治疗法,有病治病。此外还有修仙法,炼丹求仙,追求永生。还有房中术,其本义是节欲保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