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历来被满清王室看作是“龙兴之地”,实行的是封禁政策,以八旗驻防系统为主、州县民政为辅的旗民并治制度,到了清末时期,各项制度较为宽松,大量流民涌入,清政府不断添设官员,也就逐渐转为了与内地相似的行省官僚行政体制。

清末的十二铁帽子王(清末三大东北王)(1)

1907年,鉴于国内外形势需要,清廷下令东三省改为行省制度,原先的军政一把手盛京将军也改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东三省总督都督的实权很大,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着奉天(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军民政务,可以说是晚清“东北王”。

清朝时期总计有三位朝廷要员做过东三省总督,就以权势而论,他们就是张作霖之前的东北“扛把子”。

徐世昌(1855-1939)

清末的十二铁帽子王(清末三大东北王)(2)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晚号水竹村人,祖籍浙江省宁波,出生于河南卫辉城曹营街,是袁世凯身边的重要谋士。

徐世昌早年丧父,家道中落,由母亲抚养长大,他已袁世凯结识很早,因袁的资助,得以前往科举,并中进士,被清廷编入翰林院任职,先是被授予庶吉士,后又升为编修,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不少朝中大佬。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翰林院待了将近十年的徐世昌,就任新建陆军的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得力助手。之后,徐世昌又回到朝廷中工作,官职屡屡升迁,不仅做了军机大臣,还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排名还在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之上。

在任职东三省都督期间,徐世昌建立起高效率决策机构和运行机制,,确立总督一人负责制,重用留学归国人才,以致使原先为外国列强侵占的东北三省恢复生机,展现出新的面貌,时人将当时的东北三省新政也称作为“徐世昌新政”。在东北近代化进程上,徐世昌可以说是做出过重大贡献。

清末的十二铁帽子王(清末三大东北王)(3)

徐世昌身在高位,与袁世凯的联系很是紧密,后来袁世凯的复起、掌权背后,都有着他的身影闪现。

民国四年(1914年)徐世昌受袁世凯之邀,出任了政府国务卿的职位,同年,又因探查到袁世凯想要恢复帝制,而辞去职位,过起隐居生活。民国七年(1918年),冯国璋被赶下台,人缘关系极好的徐世昌被选任为大总统,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曹锟的逼迫下离职。他的国学功底深厚,书法造诣也不低,因而被称作为“文治总统”。

徐世昌晚年时期也极其关注时局,对于日本人极为痛恶,屡次拒绝日本人的官位,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徐世昌病逝于天津,时年八十五岁。

锡良(1853-1911)

清末的十二铁帽子王(清末三大东北王)(4)

锡良,字清弼,巴岳特氏,蒙古镶蓝旗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考中进士,早年在山西任职,从山西知县起步,后又出任了直隶州的知州、候补知府等职。他在山西做了近二十年的官,在当地百姓中你的口碑不错,是个办实事的官员,他本人也是以廉洁仁爱、勤政务实、作风清廉著称。

光绪二十年(1894年),锡良调任山东烟台,率兵参与镇压了当地的“大刀会起义”,之后,他被清廷升任为湖南布政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在京津地区闹腾的时候,他奉命率领军队前往北京镇压,之后慈禧、光绪逃亡西安,他又率兵前往西安护驾,被光绪皇帝任命为山西巡抚。

锡良当时是积极的主战派,为朝廷的议和派所不容,受到挤压下,被撤职,后经人举荐后任职河道总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锡良被任命为署理河南巡抚,兼管河工事务。这期间河南的吏治得到了很大的整顿,他同时兴办实业,开办了豫南公司,创建河南大学堂,为当地建设建树颇多。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锡良调任为热河都统,又是将热河治理得有声有色。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锡良四川总督,推行清廷制定的各项新政,政绩很是不错。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又在西藏巴塘地区进行拓民垦荒。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锡良调任为云贵总督。期间,他进行了重点改革,整顿军备,颇有成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锡良率兵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云南河口起义。宣统元年(1909年),锡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的事务,兼任热河都统。期间,他曾多次建议清廷对日本俄国在东三省的侵占有所扼制,但收效甚微。

宣统三年(1911年),锡良因年老体衰告病离职休养。卧病六年后,1917年,锡良因病情恶化而去世,享年为六十六岁。

赵尔巽(1844-1927)

清末的十二铁帽子王(清末三大东北王)(5)

赵尔巽,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旡补,祖籍山东蓬莱,奉天铁岭人,汉军正蓝旗,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曾是山东莱州知府,父亲在莱州府做过官。

同治十三年(1874年),赵尔巽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编修,之后,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赵尔巽调任为湖南巡抚。期间,实施新政,改革措施,创办学堂,颇有政绩。

光绪三十年(1904年),赵尔巽被任命为署理户部尚书,第二年,他又调任为盛京将军,期间,创办了东三省银行,使得东三省政治大有改观。之后,他又出任了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务。在四川期间,实行“改土归流”,设“平夷局”,维系与少数民族的感情,政绩可观。

清末的十二铁帽子王(清末三大东北王)(6)

宣统三年(1911年),赵尔巽被任命为东三省总督,对于革命党人进行了残酷镇压。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他一度出任奉天都督,不久后辞职,前往青岛隐居。他在青岛购置了大量房产,是当时青岛有数的富豪。

1914年,袁世凯当政,成立清史馆,赵尔巽被任命为馆长,主编《清史稿》。1927年,赵尔巽最终编写完成《清史稿》, 并于同年在北京去世,享年为八十三岁。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