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版的《知否》中,明兰的堂姐盛淑兰被无德无行、软饭硬吃的丈夫与婆婆作践了三年,好不容易才以“舍弃一半嫁妆”的代价完成了和离,摆脱了这场屈辱的婚姻。

那么,离婚后的淑兰过得怎样呢?

电视剧没有演,不过在《知否》原著中有答案:淑兰的父母替她另寻了一门婚事;而且,淑兰这次过得很幸福。

于是,一个问题就来了:作为一个离婚再嫁的女子,在那个时代往往很容易被歧视,为什么淑兰却能冲破这个魔咒,二婚反而比初婚过得好呢?

阅读原著会发现,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淑兰父母选婿标准的改变。

原著里写道:这次,老两口“仔细查看了人品,也拿足了架子,才开开心心地嫁了女儿”。

短短一句话,从三个层面奠定了婚姻的幸福基调。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慢慢道来。

知否知否淑兰大结局(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1)

1

对婚姻的“附加需求”减少了

盛淑兰自身端庄贤淑,娘家又是当地的大富商。

这么好的条件,当初之所以会被父母嫁给又穷又刁的孙家,并不是老两口猪油蒙了心、非要拿女儿去做慈善,而是他们对这场婚姻寄托了一些额外的期盼。

当时,淑兰的父亲盛维是“商人”,而盛维的堂弟盛纮则是“清流文官”——虽然老兄弟二人关系好,但盛维的妻子李氏总觉得矮人一头。

假如自家能招个“读书人”做女婿,将来女婿若顺利进入仕途、为官做宰,那么,不仅自家也能地位飞升,而且也不必总在盛紘面前有自卑感。

于是,“十二岁就已经中了秀才”的孙志高就成了盛维两口子眼中最值得投资的潜力股。

为了实现“自家也出一个官老爷”的愿望,他们主动选择了忽视孙志高的人品、孙母的刁蛮,忽视盛孙两家在三观方面的本质差距。

甚至,当女儿淑兰婚后被百般刁难,盛维两口子都能一忍再忍。

却不料,潜力股原来竟是垃圾股,还白白害得宝贝女儿受了三年的苦。

经此一劫,盛维两口子看待女儿婚事的关注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将来能给我家带来什么”变成了“能不能让我女儿过得顺心”。

什么少年英杰啊,什么才高八斗啊,如果人品不行,这些统统没用;即便男方真有一天金榜题名、加官进爵了,也未必就能轮到结发妻子同享荣光。

人往往如此,关注点不同,评判问题的标准也就不同。

功利心淡了,反而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更容易回归最本真的需求。

所以,淑兰的第二次婚姻,盛维两口子把女婿“人品好”放在了首位,进行了仔细的查访。

从前,他们把女儿的婚姻当做一场投资,如今,他们更想给女儿一个安稳幸福的归宿。

知否知否淑兰大结局(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2)

2

懂得给女儿“底气”

对于出嫁的女儿来说,如果娘家人都不珍视她、不疼惜她,基本就更不用指望婆家人尊重她、爱护她了。

在淑兰的第一段失败婚姻里,盛维两口子就没能发挥任何“给女儿撑腰”的作用。

当淑兰不堪忍受丈夫与婆婆的作践、逃回娘家诉苦时,娘家不仅不站在淑兰一边,还要主动把她送回去;不仅把她送回去,还要一并再给孙家送几个铺子示好。

这一副息事宁人、打完左脸凑右脸的讨好相,纵容得孙秀才与其母得寸进尺,将淑兰乃至整个盛家都当成了大冤种,颐指气使,既要又要。

经历了孙家的教训,盛维两口子终于明白:

人对于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并不懂得珍惜;只有花费过力气,才愿意多几分重视。

所以,当淑兰准备再婚时,老两口子学会了给女儿底气,为女儿撑腰。

即便淑兰是二婚,父母也照样要“拿足了架子”,让男方感受到娘家人对女儿的珍视与疼惜。

看到娘家人这样的态度,婆家不知不觉也会减少几分轻慢之意。

试想,如果盛家拿出一副“清库存”的样子,恨不得早早把有过婚史的女儿从娘家扫地出门、草草发嫁,将来的婆家又能对淑兰好到哪里去呢?

知否知否淑兰大结局(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3)

3

“分寸感”拿捏得更好了

婚姻之事,本就是牵涉到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的复杂事务。

若某一方始终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比如《知否》里嘉成县主的娘家对待齐衡家),或者总是一副忍气吞声的讨好相(比如淑兰娘家对待孙秀才家),都无法长久维系双方关系的良性运转。

在淑兰的第二段婚姻上,盛维两口子也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虽然在议亲阶段,他们“拿足了架子”,而一旦亲事确定,老两口在态度上就变成了“开开心心嫁女儿”,让婚事在喜气洋洋、融洽和睦的氛围中正式开启。

而不是一味将“居高临下”的倨傲架子进行到底。

这种既不傲慢、也不巴结,既能矜持、又能随和的态度,一方面不会丧失自家的原则,另一方面也不会损伤亲家的颜面,同时更能让亲家不敢小瞧。

成年人的世界,有一种很重要的处事能力叫做“外圆内方。

尤其对于原本陌生、却因儿女婚姻而缔结亲戚关系的两家人来说,拿捏好“分寸感”,进退有度;在言笑晏晏之间,不动声色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才是真本事,也是相对更长远的相处之道。

知否知否淑兰大结局(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4)

4

在《知否》故事背景下,婚姻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的眼光与格局就显得特别重要。

淑兰的父母在踩过一次坑之后,转变观念,终于给淑兰找了一个还不错的归宿。

对于我们现代女性来说,婚恋的自由选择度固然更高,但我们依然能够从“淑兰再婚”这段故事里,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我们不能只关心一段婚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更要提前想清楚这样的婚姻需要我们承受什么,以及我们能够承受多久。

人进入婚姻的目的未必相同,但相同的是,无论选择怎样的婚姻,背后都会有相应的代价。

在婚前把这份代价估量清楚,才能在将来的婚姻里,少几分失落与后悔。

第二,不要自降身份,无条件地“倒贴”。

俗话说得好:上赶着不是买卖。

人性深处,往往都对“不费力就能得到”的人或物心存怠慢。

婚姻之事也一样。

你以为自己是为了爱不顾一切、忍辱负重,对方却觉得你只配做小伏低、不值得被珍惜。

知否知否淑兰大结局(淑兰二婚比初婚过得好)(5)

第三,学一点“外圆内方”的处事手段。

在婚姻里,既然大家是为着长远的未来而走到一起,那么,动辄“闹僵”就肯定不是好办法。

毕竟,对于成年人来说,“撕破脸”真没什么了不起,“在谈笑之间维护自己的利益”才是真本事。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好累。

确实,婚姻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把有些问题提前考虑周到了,这样,才能活得多几分轻松与舒心呀。

作者:沈小梨,汤小小40期基础班学员,3期影评班学员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