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风俗(祭灶的来历)(1)

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祭灶。说起祭灶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

传说,黄河岸边有个叫袁顺的落榜秀才,早年失去了父母,家里穷得要啥没啥却娶了一个好媳妇儿,名叫田庆娥。庆娥不仅容貌出众,善良贤慧,而且心灵手巧,吃苦耐劳。她做的豆腐,泡的豆芽远近闻名。小两口恩恩爱爱,靠卖豆芽和豆腐过日子,光景挺有生气。可是,好日子没过一年,有个叫香玉的娇娇女便缠上了袁顺。袁顺喜新厌旧,硬是将庆娥休了。庆娥哭得泪如雨下,含恨离开袁家,沿街讨饭去了。

一天,庆娥来到一户人家门前。这家主人叫赵世良,是当地有名的“大好人”,年过半百,膝下没儿没女。他知道了庆娥的身世,很是同情,和老伴商量,便收庆娥做了义女。从那以后,庆娥就像亲闺女一样,侍候赵世良夫妇,老两口喜得合不拢嘴。

袁顺可另一个样子了。他自从娶上香玉,成天寻欢作乐,根本不懂得咋过日子。香玉好吃懒做,经常花钱。就这样,不到半年工夫,他们俩就把庆娥积蓄的存粮吃了个瓮底朝天,东西卖得干干净净。香玉见没有福享了,脚板底抹油——溜啦。 袁顺也成了个讨饭花子。腊月二十三,北风吹,大雪飞,袁顺挂着个打狗棍,挎着破竹篮,讨饭来到赵世良老汉门前。正在厨房做饭的丫环春花,见来了一个要饭的,冻得一 倒一歪的,就招呼说:“进来暖和暖和吧!”袁顺“嗯”了一声,便跪到灶前烤火。丫环看他那可怜的样子,问道:“你叫啥名字?咋落成这样呀?”袁顺红着脸说:“我叫……袁……顺。家里只剩我一个,无依无靠,只好到处流浪,讨饭度.....”春花见 袁顺怪难为情,忙说:“快别说了,如今这世道,好人多灾难,俺找小姐给你要几件旧衣裳去”说完便上楼去了。

上了楼,春花原原本本向小姐说了袁顺的可怜相。小姐听着眼里流出了泪。春花忙说“你哭啥哩?”小姐也不说,一推春花:“你带我去看看那讨饭的人吧。”俩人就一道下了楼。

袁顺见春花领着自己的前妻从楼上下来了,顿时又怕又羞,瞧了瞧厨房没有地方藏,便一头钻到灶膛里。庆娘忙叫春花把袁顺拉出来。一瞧袁顺那狼狈相,她又气又恨。抓起烧火棍便向袁顺打去。 春花不知咋回事,忙上前去夺,庆娥把绕火棍一扔,哭着跑上楼去了。

赵世良和老伴正在屋里说话,听到庆娥的哭声。便上楼去问,“儿呀,快告诉爹娘,是谁欺负你了?”庆娥捂着脸光哭不说话。这时,春花领着袁顺上楼来了。袁顺一上楼,就跪在庆娥面前哭起来, 他边哭边把庆娥走后,玉香败家的事说了一遍。赵世良老两口明白了咋回事,也擦起泪来。

袁顺经过赵世良夫妇和春花的劝说,发誓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庆娥不记前仇,两人又破镜重圆了。一年工夫,小两口的日子又富了起来。庆娥怕袁顺再犯旧病,就立了个规矩,每逢腊月二十三这天,和袁顺一起祭灶,让他永远记着败家的历史。

村里人见袁顺像换了个人,都说是灶王爷让他变好了。人们为了让子孙都像庆娥,不像袁顺,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每逢腊月二十三祭一次灶,一年传一年,流传下来,就成了风俗。

选自《曹州民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