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里,每到过年时节,人们心中总是充满着浓烈的仪式感。尤其是农历除夕的那顿晚餐更为人们所重视。无论忙闲,无论身在多远的地方,人们都会放下身边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并高高兴兴地和亲人一起吃上一顿丰富的晚餐,这就是传承数年之久的年夜饭。

过来吃年夜饭有哪些讲究(吃年夜饭的讲究与故事)(1)

之所以说年夜饭传承已久,除了历代先人口口相传外,更有不少的文字记载。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唐代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写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里也提到,除夕之日要“家家饮宴,笑语喧哗”;到了清代顾禄所著的《清嘉录》里,更写到“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

吃年夜饭的习惯,南北各地不同。尽管有吃饺子和馄饨的,有吃长面和元宵的,但寓意都一样,那就是图个骨肉团聚,共话团圆。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因特殊事情没能及时赶回时,饭桌上也一定会给未归人留下一个空位,摆上一副碗筷的,以此表示全家团聚,不漏一人。

过来吃年夜饭有哪些讲究(吃年夜饭的讲究与故事)(2)

记得我小时候的老家,每每到了农历除夕晚上,那是一定要吃饺子的。据一些有学问的老辈人说,吃饺子主要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又因为饺子形状好似元宝,一碗一碗地端到人们面前,更有了"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寓意。有的家庭在包饺子时,还会把几枚洗刷干净的硬币包进去,到了吃饺子时,一旦哪个人吃到了硬币,除了自己高兴外,一家人也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一些吉祥话儿——新年有福,钱财满屋呢。

当然,年夜饭的饭桌上并不仅仅有饺子,还会备有许许多多包含鸡和鱼在内的美味佳肴,意思就是预祝全家新年大吉、年年有余。同时在吃年夜饭时,老辈人还一再嘱咐家人不能说“我已经吃饱,不吃了”的话,一旦说出了这句话,大有“饭已吃到头”之嫌,这是极不吉利的。为此老辈人总是要求家人一边慢慢吃一边唠家常,吃的时间越长越好。以此体现出好日子源远流长,同时还为农历除夕“守岁”创造出更多的时间来,从而达到用“守岁”逐疫、驱邪和祛除许多不如意的目的。

过来吃年夜饭有哪些讲究(吃年夜饭的讲究与故事)(3)

至于为什么要在农历除夕“守岁”?这里还有一个悠久的故事呢!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名字叫做“年”的凶恶怪兽,一到冬天食物稀少,尤其是新春佳节到来的“三十”晚上,也就是人们说的农历除夕夜便会跑出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吓得人们个个惊恐,村村不安。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年”这种怪兽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就商定,农历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挂红色涂抹的木板,门口烧起旺旺的火堆,且大家都不准睡觉,还要一边说着话儿一边在家里敲敲打打,弄出巨大的声响。待到夜深时,“年”本想窜到村子捣乱,却见村内遍布红色,处处光亮,盛传巨响,顿时十分害怕,赶紧掉头逃跑,再也不敢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吓跑了“年”后,村内一夜平安,第二天人们便相互道喜,话说平安。就这样,为了庆祝斗“年”的胜利,也为了欢庆新春的到来,再过年时,那种以吃年夜饭话家常的“守岁”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暂且不说这个以吃年夜饭话家常的“守岁”传说是否真实可信,但就年夜饭这一传承已久的习俗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已不仅仅是一顿饭,而是代表着一种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美味佳肴盛馔,享受到了团圆快乐气氛,更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期盼和谐平安的美好愿望。也因此,我心里一直有着一个深深地祝愿:愿人间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更香更美更久远!

(宋守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