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者生于天地间,脚踏地,头顶天,不敬苍天,不拜鬼神,独尊盘古!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1)

上古时期,盘古以盘古幡劈开混沌,以太极图定地火风水,分清浊乾坤,开辟洪荒世界。最终,盘古无力支撑开天地力量而去世,元神分化为三清,身体精血大部分便化为十二祖巫。

十二祖巫最早出自洪荒小说的鼻祖《佛本是道》,以后广为洪荒小说引用。事实上,在上古神话中并没有十二祖巫,但十二祖巫的名字确实出自于《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记载中,比记载于三国时期《三五历记》中的盘古还要早。

十二祖巫的取材来源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2)

1、帝江

《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帝江是远古神话中的神。《山海经》记载,在西方天山之上有一个神,它的形状如同黄色袋子,红得如同一团火,六只脚四双翅膀,平坦浑圆,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它就是帝江。在《庄子》、《神异经》等书中也有帝江的相关记载,形象各不同,只是后来已经成为一种凶兽了。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3)

2、句芒

《山海经·海外东经》说:“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金神蓐收、木神句芒、火神祝融、水神玄冥、土神后土,是上古时期的“五行神”。

句芒是少昊的后代,古代神话中的春神,木神,东方之神,和伏羲共同管理着东方一万二千里青土树木的原野。按照《山海经》记载,句芒的形象为鸟身人面,乘两龙,一般供奉中它的手里还拿着一个圆规,象征规矩,掌管着春天的大地万物的生命。自古以来一直有春神崇拜的观念,因此在《吕氏春秋·孟春》、《礼记.月令》、《墨子·明鬼下》等文献中都有春神句芒的相关记载,在迎春祭祀活动中它也是经常登场,现在在浙江还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春神殿。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4)

3、蓐收

《山海经·海外西经》“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国语·晋语》:“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

《山海经图赞译注》:“蓐收金神,白毛虎爪。珥蛇执钺,专司无道。

蓐收是少昊的儿子,古代神话中的金神、秋神,西方之神。在古籍中多有蓐收的记载,《山海经》中记载他的形象为左耳上有蛇,骑着两条龙,《国语》中的形象为脸上长着白毛,有老虎一样的爪子,手中执钺,而在《山海经图赞译注》中的形象则是两者结合起来的白毛虎爪,两耳有蛇。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5)

4、祝融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载:“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祝融是远古神话中的人物,是南方之神,五行神之中的火神,在《风俗通义》中祝融更是和神农、伏羲并称为三皇。

关于祝融的文献记载非常多,纷繁复杂。《山海经》中有多篇记载祝融,各不相同,他的形象是为兽身人面,驾乘着两条龙。不止在神话传说中有祝融的记载,正史中也多有记载,《史记》中记载他是楚国先祖,《晋书》中说司马懿的先祖是祝融。

祝融还是南岳神。南岳衡山的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就是祝融峰,峰顶有祝融殿,供奉着火神祝融。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6)

5、玄冥

《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玄冥是神话传说中的风神、水神、雨神、冬神、北方之神。玄冥又称作禺强,在《山海经》中它的形象为长着人的脸孔,鸟的身子,耳朵上穿着两条青蛇为装饰,脚下也踩着两条青蛇。根据《淮南子·时则训》记载,玄冥和天帝颛顼一起掌管着北方一万两千里的土地。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7)

6、后土

后土是上古神话中的中央之神,是五行神之中的土正。道教兴起后,尊后土为四御之一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是大地之母,掌山岳土地,而在《山海经》、《楚辞》中后土掌管着死者的世界,所以她又是幽冥之神。

在早期的神话记载中,后土形象已经遗失了。道教神话中后土为女神身份,就是民间所说的后土娘娘,在供奉的四御殿中神像为头戴冕冠,身着朝服的人间帝王形象。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8)

7、共工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共工,人面蛇身朱发也。”

共工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传说中的水神。在早期的文献记载中,共工是尧帝的臣子,后被舜流放于幽州,与驩兜、三苗、鲧同为四罪。在《山海经》中共工是个人身蛇面朱发的天神形象,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列子·汤问》中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时,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失败后的共工一怒之下撞到不周山,使得天柱折断,天往西北倾斜,地往东南下陷,遍地都是洪水。在其他正史以及神话中,也多有共工的记载,只是各有不同。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9)

8、强良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

强良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个大神,与九凤同住在北极天柜山。据传在大荒当中有一座北极天柜山,海水从北面注入这里。在天柜山上有两个神人,一个是长着九个脑袋,人面鸟身的九凤。另一个就是强良,长着老虎的脑袋人的身子,嘴里衔着蛇手中握着蛇,有四只蹄子和长长的臂肘。

在《佛本是道》中,强良是祖巫,九凤是大巫。九凤虽不是祖巫,却是和强良一起孕育出来的,是强良的胞妹,是除十二祖巫外盘古血脉最为纯正的巫族,法力仅次于十二祖巫。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10)

9、烛九阴

《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海外北经》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烛九阴出自于《山海经》,又名烛龙、烛阴,是上古的一个神人。在《大荒北经》和《海外北经》中分别记载了烛龙和烛阴,据郭璞注释烛龙就是烛阴。

《大荒北经》中记载,在西北的海外,赤水的北岸,有座章尾山。章尾山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子而且全身是红色,他的眼睛竖着生长,闭上眼就是黑夜,睁开眼就是白天,他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以吞食风雨为食物。他能把幽渺之地照亮,他就是烛龙。

《海外北经》中的记载和《大荒北经》大致相似,只是是在钟山。钟山之上有个神灵,叫烛阴,人面,蛇身,全身赤红色,身长一千里。烛阴睁开眼睛是白天,闭上眼睛是黑夜,吹气是寒冬,呼气是炎夏,他不喝水不吃饭不休息,呼吸就是刮风。烛龙和烛阴,虽然名字略有差异,但形状和特点都是一样的,因此被认为是同一物。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11)

10、天吴

《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天吴是神话传说中的水伯,出自于《山海经》。在《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中都有天吴的相关记载,大致相似,是一个长着八个脑袋,虎身人面的形象。天吴的这种形象和远古吴人的狩猎和图腾有着密切联系。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12)

11、奢比尸

《大荒东经》:“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海外东经》“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奢比尸出自于《山海经》,是一种半人半兽的怪物。《海外东经》记载有一个奢比尸国,它在大人国北边,那里的人都是人面兽身,长着一对大耳朵,上面挂着两条青蛇。 而《大荒北经》中记载奢比尸是一个神人,形象和《海外东经》基本相似。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13)

12、龠兹

《大荒西经》:“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

在《山海经》中只有一个神人弇兹(yǎn zī),而不是龠兹(yuèzī)或翕兹(xī zī)。在百科中龠兹和翕兹词条的解释都是十二祖巫之一,并且在祖巫的词条下关于龠兹的解释是:龠兹不是山海经里的神,而是上古的氏族名里有这样一句:“天皇燧人龠兹氏”。事实上,这个也是不对的,只有燧人弇兹氏,而没有龠兹氏。

十二祖巫中的电之祖巫就是来自弇兹,人面鸟身,耳挂青蛇,手拿红蛇。弇兹出自《大荒西经》,在西海的岛屿上有一个神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脚底下踩踏着两条红色蛇,他就叫弇兹。

十二祖巫分别都是哪个(十二祖巫的原型出自哪里)(14)

十二祖巫的形象确实大多出自于《山海经》,但在《山海经》中并没有这一说法。最先提出这一说法的是《佛本是道》,以后被洪荒流小说广泛采用。不过,在古代,巫确实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上古时期他们更是被视为能沟通天地的人。虽然没有十二祖巫,但《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却有记载十个大巫师,据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