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皇帝中,雍正是比较靠谱的,他不像父亲康熙那样晚年怠政,更不像儿子乾隆那样败家,而且此人精明苛察眼里不揉沙子。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这么精明的皇帝,有时候也会被下属忽悠瘸了。比如有一年河南遭受水灾,雍正就下令赈济灾民,可是河南总督却上书表示反对:“用不着赈济,我们这儿的老百姓正踊跃交皇粮呢!”这位为了取悦雍正不惜饿死本省百姓的总督,不但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进了贤良祠,更被后来的电视剧演成了清官能臣。这位“能臣”的名字叫田文镜,花钱买官之后一路高升当上了河南总督,最后连山东也归他管,成了山东河南两省总督,还兼着北河总督,管理海河水系各河及运河事务,成了位极人臣炙手可热的太子太保。

康熙试探雍正经典片段(为取悦雍正不惜饿死本省百姓)(1)

这个人名字叫田文镜,看过雍正王朝电视剧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清官能臣。但是剥去他装饰着禽兽的补褂朝服,我们就会发现这田文镜其实是一个善于逢迎拍马的酷吏。田文镜之所以表现得清高自傲孤芳自赏,实际是一种极高明的演技——为了博得曾经是孤臣现在是孤君的雍正的欢心,田文镜不惜得罪全省官员和读书人,至于全省百姓的性命,更是连草芥都不如。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雍正八年秋七月壬辰,雍正派遣官员江南、湖南、直隶、山东四省赈济水灾灾民。八月丙午,又因为山东水灾严重,特别减免了全省漕粮。雍正雷厉风行的赈灾行动,救活了无数衣食无着的普通百姓。而就在那一年,河南省也受灾了,雍正也下令蠲免河南钱粮。但是河南兼山东总督田文镜表示反对:河南是发了点小水,但真么没有成灾,现在士民官绅正踊跃缴纳皇粮,请皇上收回蠲免钱粮的恩命,允许我们按照正常年景完成缴粮任务!

康熙试探雍正经典片段(为取悦雍正不惜饿死本省百姓)(2)

收到田文镜的奏报,户部的官老爷们自然乐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但能省下不少赈灾钱粮,还能保证国库收入不减,于是他们一致同意答应田文镜的请求:“部议应如所请”。但是雍正却不肯上当,严令田文镜认真勘查灾情,按照规定蠲免灾民钱粮,但是田文镜阳奉阴违,把朝廷划拨的粮食囤积起来拒不下发,还美其名曰留待来年再用。

那一年河南饿殍遍野,卖儿卖女得以幸存的灾民,甚至跑到了李卫当总督的浙江去讨饭。李卫一封密折告到雍正那里,真相这才被彻底揭开,雍正进行了自我检讨:“我是被田文镜那厮忽悠了!”这当然是按照现在的语气翻译的,雍正的原话是这样的:“上年山东有水患,河南亦有数县被水,朕以田文镜自能料理,未别遣员治赈。近闻祥符、封丘等州县民有鬻子女者。文镜年老多病,为属吏欺诳,不能抚绥安集,而但禁其鬻子女,是绝其生路也。岂为民父母者所忍言乎?”

康熙试探雍正经典片段(为取悦雍正不惜饿死本省百姓)(3)

看来雍正是得知了实情,而且从雍正的自我检讨中也能看出田文镜的可恶之处:老百姓已经被他逼得卖儿卖女了,他不解决问题却解决出现问题的人——禁止卖儿卖女,大家一起饿死了干净!

田文镜以饿死百姓为代价粉饰太平,连那个不靠谱的乾隆都看不下去了,他后来对这件事有一个评价:“河南自田文镜为督抚,苛刻搜求,属吏竞为剥削,河南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灾不报,百姓流离,蒙皇考严饬,遣官赈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河南老百姓是倒了大霉,摊上这么一个伪君子来当总督。

而田文镜的虚伪,整个清廷官员百姓都清楚,唯独瞒过了雍正一个人。当时震怒之下的雍正把田文镜叫到京城训斥了一顿,不知道田文镜是怎么表演的,居然蒙混过关了,“仍命回任”。

康熙试探雍正经典片段(为取悦雍正不惜饿死本省百姓)(4)

就这样田文镜以全省百姓的性命为赌注,博得了雍正皇帝的信任,还得到了一般大臣享受不到的殊荣:“(雍正)命河南省城立专祠,又以河道总督王士俊疏请,祀河南贤良祠。”

记得电视剧里雍正曾怒斥诺敏是个贪官:“他很清贫,但是他贪的不是钱,而是名,这种贪官更可恶!(大意如此)”正史中的诺敏(诺岷)在山西追缴亏空卓有成效,养廉银也是他的首创并被雍正推行,其人也没因为作假而被杀——他根本就没作假。倒是田文镜看似很“清廉”,但他贪的是名、贪的是权、贪的是雍正的欢心,而这种贪官,甚至比和珅那种既贪钱也干事的贪官,还要狠毒凶恶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