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由于这次叛乱来的太突然,加上唐朝的精锐主力军都屯聚在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内地防守能力空虚,使得叛军在战争前期,如入无人之境。叛乱不到一年就连续攻克长安和洛阳,很快席卷整个北方。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1)

唐玄宗李隆基携带杨玉环等一批皇亲国戚,灰溜溜的逃往四川避难。八年之后在郭子仪、李光弼、和张巡等将领的努力下,再加上叛军内部的多次内乱,这场叛乱才被平定。但因为这场叛乱,唐朝不仅失去了对西域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和繁荣的经济形势。就连唐诗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被这场叛乱给改变了。

一、唐诗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2)

1.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是我国数千年文学史中最璀璨的两颗明珠,大唐帝国从开创到建立,前后一共二百九十年。后世在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特点,把唐诗分为四个时代,分别是:初唐时代,盛唐时代,中唐时代和晚唐时代。初唐时期的诗抛弃了南北朝时期宫体诗,整体文风上给人一种气象万千,开辟新世界的感觉。到了盛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诗坛中出现了百花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以王维为代表田园派,以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最重要的是,还诞生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两位顶尖级的诗坛巨匠。

2.中晚唐时期的悲凉,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

到了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和晚唐时期,由于安史之乱的破坏,和藩镇割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诗风多有悲苦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加上常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这一时期出了不少反应民间疾苦的诗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割刈麦》。加上安史之乱和唐玄宗,杨贵妃之间千丝万缕的连续,也出现了很多歌颂两人之间感情的如李商隐的就《锦瑟》和同样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3)

二、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有多大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军通过的大规模的军事扩张,消灭了盘踞在大唐西北的突厥国,不仅打通了丝绸之路,还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彻底控制了西域。后来武则天和唐玄宗又通过各种手段,进一步稳定了西域的形势。但由于安史之乱前,唐朝的主要兵力都是集中在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而安禄山在造反前已经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基本相当于是大唐帝国的东北边军的总司令。为了对付安禄山,大唐朝廷只有不断从西北边军抽调兵力,甚至召回了驻守西域,保卫丝绸之路的安西军。西北军和安西军调离,使得唐朝西北地区兵力空虚,吐蕃趁机攻占了陇右,河西等地,使大唐失去了对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控制权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4)

"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是大唐帝国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失去了对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控制不仅使唐朝失去了大量的土地,还是失去了一项重要经济来源。加上长达八年的战乱,使大唐人口锐减,加上土地兼并的社会矛盾,使大唐的经济遭到了重大打击。从此大唐帝国的经济,只能靠内地的盐税和江南的开发来维持。而经济基础决定上次建筑,没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支持,一向大气磅礴的唐诗,也转变了自己的风格。

三、为何安史之乱前后,唐诗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5)

1.社会结构被改变

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先后经历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迅速发展,无论是政治经济建设,还是军事外交实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加上唐朝开放和包容的胸襟,从而造就百花齐放的大唐诗坛。而且由于这一时期的大唐帝国处于国力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坛,整体以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为主。但是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国力大损,外有吐蕃入侵,内有藩镇割据。中唐和晚唐的诗人再也没有了盛唐时期的自信与自豪,因此安史之乱后的唐诗的风格便变得无尽悲凉。

2. 君王的不自信,使很多诗人被贬谪

安史之乱前的大唐朝廷,充满着自信与包容。到时由于安史之乱的打击,使得中唐和晚唐的君王都变得多疑。因此这些君王开始通过重用宦官来限制手下大臣的权力,很多文人都被贬谪,因此诗坛上多了很多抒发郁闷之情的诗篇。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6)

3. 土地兼并使得百姓疾苦

天宝初年,虽然大唐的国家经济还在高速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很多农民都沦为了无地的佃户。加上均田制的瓦解,使得大唐出现了大量的流民。即便是在安史之乱后,这些问题也未能解决。因此到了中唐和晚唐时代,就出现了很多描写民间疾苦的诗篇。

四、安史之乱对唐诗的走向究竟起到了什么影响

1. 造就了诗圣杜甫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中,杜甫无疑是最闪亮,最特殊的一颗。说他闪亮,是因为他有诗圣之名。说他最特殊,则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一个跨越盛唐和中唐两个时代的诗人。杜甫的前半生生活在盛唐时代,少年时期家境优越,他游历了吴越和齐赵之地。此时的杜甫意气风发,在泰山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诗篇。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7)

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盛唐的繁重景象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路从洛阳,逃至长安,再逃到蜀中。一路上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统统已诗的方式描写出来,他的诗也因此被称为"诗史"他的亲眼目睹了国家因为兵力空虚,到处强争壮丁。因此在这一时期写下了《三吏》和《三别》。进入中唐时期后,杜甫就定居在蜀中。此时的他贫病交加,国家也是藩镇割据,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也相继去世。面对山河破碎。和人生大变,身心俱疲的杜甫在这时期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登高》等作品。特别是《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第一,诗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是成为千古绝句。也正是因为杜甫一生的大起大落,才成就他"诗圣"之名。

2. 和怀才不遇的诗词

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朝廷,已经失去了唐太宗和唐玄宗时代时的那种自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了多疑和猜忌。君王害怕朝中官员实力坐打,因此通过提拔宦官的方式,来巩固自身统治。这一时期,很多著名的诗人,如刘禹锡,白居易,韩愈和柳宗元等人都遭到了贬谪。因此中唐时期出现了很多抒发自己郁闷心情的诗。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8)

比如韩愈因为反对唐宪宗迎佛古之事,被贬潮州。去往潮州的路上,韩愈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抒发自己迷茫的心境,和自己一片忠心反遭贬谪的郁闷之情。刘禹锡也因为永贞改革失败,被贬官二十三年,后来在扬州遇到了白居易。在白居易的开导下,刘禹锡重新振作,才有了"沉重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励志名句。

3.出现了很多反应民生疾苦的诗句

由于盛唐时期不止国家强大,百姓生活也十分富足,因此盛唐时期的诗句,几乎没有任何反应民间疾苦的诗。但是由于天宝年间土地兼并问题十分严重,加上安史之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水平急速下降。因此就出现了很多体恤民生疾苦的诗句。除了前面提到的,杜甫的《三吏》《三别》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和《观刈麦》。《观刈麦》中提到"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还有《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很好的反映出了中晚唐时期,民生凄惨的社会现象。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9)

4.出现了怀念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的诗词

虽然唐玄宗对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由于他毕竟是把唐朝国力推向巅峰的人,因此在中唐和晚唐时期,还是有很多诗人在怀念他的。特别是他和杨玉环的悲剧爱情,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李商隐的《锦瑟》,皆是这类作品的大成之作。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在晚唐诗人的推动之下流传至今。

最能寄托杜甫壮志难酬的一首诗(34万里悲秋常作客)(10)

总结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无论是政治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外交手段,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存在。加上大唐帝国开发和包容的文化特色,造就了盛唐时期,大气磅礴,百花齐放的诗坛特点。但是由于天宝年间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加上安史之乱的打击,使得唐朝失去了对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控制。加上土地兼并,藩镇割据等原因,使得大唐再也回不到那个万国来朝的时代。因此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诗坛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大气磅礴,取而代之的是反应战乱,反应民间疾苦和唐玄宗爱情悲剧的凄愁苦闷之诗。安史之乱不仅改变了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还改变了唐诗的发展方向。

不过玉不琢,不成器。正式经历过的大喜大悲的变化之后,才成就了杜甫,白居易,小李杜等一批优秀的中晚唐诗人。正是他们,才使唐诗文化不至于断绝。

参看文献:《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