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读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有小说,史记,散文,诗集等。当代伟大的文豪作家也数不胜数,这篇文章就讲一位伟大作家的文学作品《文化苦旅》。这本书初发行时,实在可称为“洛阳纸贵”,被捧得火热,引起巨大的反响。一本散文能被众人追捧,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谈到《文化苦旅》,就不得不提起这本书的作者——余秋雨。一位教授,辞职后毅然走出校园,踏上文化旅途的道路,记载着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和自己的思考,实属不易。作者余秋雨先生,在1993年从上海戏剧学院辞职后,执笔走上寻找文化沉淀的道路,普通人或许没有这种勇气和决心尝试这样的体会,如苦行僧般磨砺意志,传承着一种精神。

文化苦旅到底讲了些什么?独到的文化沉淀(1)

1.何来《文化苦旅》?

不惑之年的戏剧学院教授,决然辞职,握一杆笔,走出校园而踏上艰苦的旅程。这本书,就是余秋雨先生在旅行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感悟和沉淀,接着写下自己独特的思考。初次看到这本书,可能会觉得这本书是在记载“游记”,旅行的乐趣和意义,其实不然,这本书没有写过多的放松旅游的内容,而是对历史的哀叹和人生的激励。

文化苦旅到底讲了些什么?独到的文化沉淀(2)

这本书简单介绍分为四个部分,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若是看他人的游记,可能都是推荐哪里好玩,哪里值得游玩。然而,余秋雨先生记载的旅行确实是去的不同地方,不同的是能够顿悟更深层次的历史含义。读这本书就像是跟随余秋雨先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纬度,徜徉在历史和文化的长河中。

作者妙笔生花,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用人民的辛勤劳作来改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中华文化的美好与赞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宁古塔之下,留藏这“东坡被贬”的无奈与不甘,文中《宁古塔》这章可以说是全文文化苦旅中最苦的一章,作者对历史的领悟和描写,生动还原当时的不公和无奈。

《文化苦旅》的诞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作者走过中国的大好河山,写下见闻感悟,在游山玩水之中,体会人生的真谛。记载的方式,并不只是浮于表面看看而已,看到场景体会这里在历史上发生的一切,走过的路,记载着沧桑变化。文化苦旅,就是这样诞生发展而来,来自于余秋雨眼中所看,内心所感,脑中所想,耳中所听。一声声呐喊不断敲击着历史,一字字落笔诉说着文化。

2.为什么说“文化苦旅”,艰苦呢?

旅行不等于旅游。旅游是放松的心情去游山玩水,放松逍遥。旅行是带有任务和目标去不同的地方体会人生的真谛,感悟历史的沧桑。《文化苦旅》中的“旅”,指的就是旅行。旅行的过程是艰苦的,感悟到的文化是艰苦的,体会到的风土人情是艰苦的,所以才称为“苦旅”。

文中记载着《莫高窟》,里面就写出体现苦旅的过程,这份苦不单单指自己旅行的身心之累和艰苦,更是指当时的文化艰苦。敦煌莫高窟,中国文化的圣地,可是被“王圆箓”的人用低价转卖大量重要的经文,那充满古文化的土墙,却被游客们用彩色的颜料乱涂乱画,这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亵渎,作者又无法改变,所以称为“苦旅”。

文化苦旅到底讲了些什么?独到的文化沉淀(3)

阳关雪

最喜欢的当然是《阳关雪》,作者文笔优美。“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一句看到阳关,想到古代的诗人的文字魔力。“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哀叹民族文化的没落,看到风景想到文化流失,这才是文化苦旅的含义。

苦,在于品味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更替,在于把历史的文化和眼下的风景相融合,品味出的苦涩与难忘。这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思维深度的人,才能品味出的感觉,之后再写下这本书,看似记载的是旅行的地方,实际是记载着深入文化的思考。就像是我们普通人品茶,只能尝出茶的味道,而只有种茶卖茶的人,能品出里面的艰辛和不一样的甘甜。

3.“苦旅”的“苦”,苦在这三层含义。

第一层,苦在探寻文化的旅程的艰苦。这一层的苦,大家都能够读出来。就算是普通的旅游,取得地方多也会感到身心疲惫,这是身体上的苦涩。那么,余秋雨先生踏遍中国山河,自然感到身心疲惫之苦,尤其是作者去过中国许多艰苦地方,跨越四川,甘肃,河南,广东等省份,体会不同景观的不同感受。同时,坚持创作和思考,自然痛苦,这是表面的痛苦。

第二层,苦在文化传承命运曲折之苦。这第二层的苦,在于作者看到文物,历史,遗迹等珍贵的中国文化被摧残,艺术的画面如今竟然变成一片废墟,这是整个民族乃至中国的悲哀,由此产生痛苦的情怀。文化的传承必然经历挫折,可是眼睁睁看着文化的毁灭和遗失,自己却无能为力,自然会感到失落和不甘,义愤填膺,那份“苦”自然是由心产生,无法言表,只能写在文中。

文化苦旅到底讲了些什么?独到的文化沉淀(4)

第三层,苦在对历史文人的悲痛之苦。第三层的苦,多数是指读者从所见所闻中,得知历史的文人墨客,风流才子因为时代变迁,社会动荡导致被君主流放,痛苦死于途中的那种感同深受之苦。其实,余秋雨特别能够体会当时文人才子心中的所思所想,感同身受,才会感到无比痛苦无奈。这份感情,是作者独有的体会,对古代文人命运曲折感到无奈所产生的苦。

文化苦旅到底讲了些什么?独到的文化沉淀(5)

其实,在《文化苦旅》中,旅是作者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听过的事;苦是作者如影相随的感悟,这是文化的沉淀,有助于我们去思考文化的历程,更要珍惜当下。

我是开心,解读文化类相关的内容,善于学习,喜欢读书思考,点赞关注我,不错过每一次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