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1)

“白土三塘,武陵天堂。”这句话,道出的是三塘盖的绝美。不过,当你初到三塘盖,当地人最先告诉你的,不是三塘盖之美,而是长岩岍。长岩岍有多长?长约千米。有多险?三面悬崖峭壁,只通一条小路,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岩穴。有多奇?岩岍入口处有石床、泉、酒窖,最奇的是一句用朱砂书写在石壁上的红色标语。近日,“寻源黔江”采访团来到长岩岍,为你讲述一段长岩岍剿匪的红色故事,以及一句红色标语缘何铸成永恒记忆的故事。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2)

云雾之中走三塘

在白土当地,流传着“盖上冰城,坝脚南国”的说法。其中的“盖上冰城”,指的就是三塘盖。三塘盖,现在叫三塘村,平均海拔1420米,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白云之上的地方”。长岩岍,位于三塘村崇山峻岭间的崖壁之上。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3)

采访团一行驱车从白土乡集镇所在地出发,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朝三塘村方向行驶。到达岩口观景台,脚下通往三塘盖的天路,蜿蜒在云雾缭绕的雾海中。何为“白云之上的地方”?在这里为你给出答案。

到了三塘村,在得知采访团一行打算前往长岩岍时,对当地历史和文化较为了解的陈桂禄老人,热情地给我们讲起了长岩岍的故事。据陈桂禄介绍,长岩岍位于三塘村靠西三公里,下为彭水县龙溪乡,右为三皇洞,左为梯子岩,只有一条独路得以到达。由于当地人烟稀少,老人主动提出给大家当向导,一起前往长岩岍。

到了三塘村3组境内,我们在一条人行石梯步道旁停了下来。这条路,是通往长岩岍的唯一道路。这条步道长约700米,宽约1.2米,路口立一碑:中国革命老区项目,2015年建。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4)

峭壁间说长岩岍

沿着脚下的青石板路,采访团一行继续前行。一到长岩岍的入口处,陈桂禄老人特别提醒我们,岩岍外沿没有一根树木,这就是当年土匪的“功劳”,如今成了长岩岍的“景点”。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5)

“你们看,这床刚好能睡得下一个成年人,这个是枕头。”陈桂禄介绍,长岩岍入口处原来是一面3米厚的土墙,紧靠土墙的就是这个石床。白天,土匪们就轮流在洞口放哨;夜晚,放哨的土匪一班两人,一个放哨,一个在石床上短暂休息。石床、石枕,说是“景点”,当年原是土匪放哨用的地方。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6)

距离石床不远的石壁上,一个不大的泉孔源源不断地流出清澈的山泉。老人说,这个泉孔就是当年土匪在这里生活用的水源。当年,土匪在长岩岍内囤积了大量的食物,加上这个现成的水源,土匪就算长时间不出岩岍,也能够正常生活。

看完泉孔,继续前行。在距离入口约500米处,一个废弃的土坑让采访团一行心生疑惑?这个土坑既像房屋拆掉后剩下的屋基,又像储存某种物品的仓库。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7)

“这是土匪们当年酿酒用的窖池。”陈桂禄说,当年,土匪们不但在岩岍内储存了大量食物,还能在闲暇之余用当地种的苞谷酿制苞谷酒。长岩岍易守难攻,加上大量物资、水源和供他们消遣用的苞谷酒,也给土匪常年不出洞提供了生活保障。

歼灭土匪弹指间

在位于长岩岍尾部的天然石壁上,有朱墨书写的“悔过投诚者宽大”几个大字和“张支队宣”一行小字。经测量,该标语幅长2.9米、宽0.65米。其中,“过”和“张”等字的字迹虽有些模糊,但在阳光下仍能认出。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8)

1950年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从涪陵移驻黔江剿匪。某部支队张队长率军打进三塘盖,驻扎在后河的黄家寨,书写剿匪标语进行宣传,并对盘踞在长岩岍的陈典帮之流进行清剿。经过三天三夜的宣传斗争,终因弹尽粮绝,大部分土匪投诚,陈典帮在与解放军对抗数日之后,率小股土匪逃跑,后被解放军击毙。

攻下长岩岍后,张队长当即提笔在石壁上写下了“悔过投诚者宽大”的红色宣传标语。

陈桂禄说,看似森严壁垒,但解放大军洪流过处,不过是弹指之间。经过67年岁月的洗礼,“悔过投诚者宽大”几个大字仍清晰可见,就是那段红色历史最好的见证。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9)

一松绝壁铸永恒

站在长岩岍内,头顶绝壁千钧,远处青山为障。历史烟云之外,有一棵松树依然挺立。陈桂禄说,这棵松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飞播造林的杰作。

如今,挺立绝壁边上的这棵松树,是众多摄影爱好者拍摄远景的倚身之处,因为远处的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都能在松枝之间,出现在人们的镜头之内。从这里看长岩岍,这棵松树,成了绝壁上的点缀。枝干虽不大,但其郁郁葱葱的生命力,穿过历史,就像今天的三塘盖,一切美好铸成永恒的记忆,正在走出山外的路上。

三塘盖怎么走 绝美三塘盖奇险长岩岍(10)

我言我语

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

(记者 谭鹏 王长贵 田丹 王道 文/图 特约审稿人 何泽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