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家是避风的港湾。正如反映家装行业题材电视剧《新居之约》中的台词:“装修的不仅是房子,更是一个家。”可以说,没有“装”不成“家”,《新居之约》,约的就是覆盖在钢筋水泥上有温度的家装。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有过装修的经历,观看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新居之约》时,自然想起了曾经装修的经历,观众就这样被这部电视剧带入了剧情中。

安家电视剧你有什么感触(京榜剧评电视剧新居之约)(1)

该剧一开篇就以行业揭秘的方式,列举了老百姓在家装中入过的那些坑:墙皮为何会开裂,那是因为第一遍腻子没干就刷了第二遍;卫生间地板为何会渗水,那是因为漂亮瓷砖下的防水涂层质量不合格……这些坑有的是橡胶木冒充橡木的以次充好,有的是低价副牌替代高价大牌的“移花接木”,更有对房屋装修面积做手脚、装修费用增项的“请君入瓮”等套路,不胜枚举,借用一句小品台词:防不胜防。

电视剧《新居之约》以行业竞争、设计施工为主线叙事,通过家装行业所涉及的家装公司、业主、设计师、监理及施工队等利益攸关方的不同站位视角和利益诉求,结合具体家装案例,折射家装行业背后的世象万千。剧中装修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与业主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设计师独特设计风格与居住人性化考量、监理侧重装修质量与施工队追求速度等对立矛盾的剧情展现,也让观众在略带诙谐幽默的生活流叙事风格中,对家装行业有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二度认知。

安家电视剧你有什么感触(京榜剧评电视剧新居之约)(2)

《新居之约》装的是房子,约的却是人心,通过陈曦与杨光接手的装修案例,反应了当下诸如子女与老人为老宅装修争执背后的人情淡薄;子女与老人在装修审美、是否要孩子的不同世代观念等人间百态。

《新居之约》约的还是杨光与陈曦这对年轻人在工作中建立起的爱情。该剧没有满足于行业揭秘与矛盾铺陈的浅尝辄止。家装公司小老板杨光与设计师陈曦,这对外在性格冰火两重天的cp,如何在相遇、相识、相知中擦出火花,在家装行业道德操守的坚守中对撞出精彩,在与行业不良潜规则开战中守望相助,是推动剧情的核心要素。这对cp人物用诚信守诺的敬业态度,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每一位业主打造出温馨的港湾。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心比心、心同此理是爱与诚信的润滑剂,也是这部剧要表达的艺术诉求,这种温暖的力量不单是追剧时的治愈,更是刺破钢筋水泥淡漠城市的微光,带给我们拥抱生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安家电视剧你有什么感触(京榜剧评电视剧新居之约)(3)

该剧对杨光、陈曦的情感戏刻画,跳脱了常见的偶遇、巧合桥段,少了些套路的矫情,多了些自发的真情实感,始终将两人情愫的萌发、生长置于主线叙事推进中,冷傲的陈曦正是在与杨光的工作接触中,逐渐被杨光人性中的良善和利他的精神品格所打动。陈曦优渥的家庭背景、足够优秀的个人能力,让她对于爱情的寻求,已然超越了物质层面的门当户对,而是为了寻求更高精神层面的情投意合。陈曦加入杨光团队,提升了阳光装修公司的设计能力与品牌号召力,同时,杨光也建议陈曦在诸如厨房、卧室、功能区的设计上,不能单纯从审美角度出发,更要考虑业主生活的舒适度与便利性。杨光处世的中庸之道与陈曦的嫉恶如仇,形成鲜明的人物性格反差,他们之间性格反差的具体行为又增强了戏剧冲突,该剧将男女主角情感与事业的叙事线相互交织,呈现一种相互正向赋能的螺旋上升之势,打破了行业剧常常出现的架空行业、情感悬浮的魔咒。

安家电视剧你有什么感触(京榜剧评电视剧新居之约)(4)

在艺术创作中,一味追求人物不切实际的光环和高调,容易使人物产生不食人间烟火的疏离感。电视剧《新居之约》对男主杨光的形象塑造就令人信服。一方面,杨光作为已故师傅的养子,对师母孝顺有加,供养师母女儿读大学,对公司员工视同家人,为福根叔接下烂尾装修活,还承担了其为打赏网红私自挪用的十万工程款;帮业主追回以次充好的装修材料款……在他身上闪现的是孝悌友善、仁义忠信的中华美德。另一方面,生活节俭的杨光,也会西装革履包装自己去见客户,会给提供工程的赢家装修公司经理送礼,会和小区物业拉拉关系。这些在孤傲高冷的设计师陈曦眼里,一如装修施工中的以次充好、偷梁换柱一样不可容忍,但在杨光眼里,却是他与团队在不违背职业操守下谋求生存的无奈妥协。杨光的中庸之道为何对于人物本身没有产生反噬效果,就在于其人物塑造源自生活。杨光所守的中庸之道不是毫无原则,他守的是中正致和的良善之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用《中庸》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方可诠释杨光公司为何能形成磁场般的聚能效应而不断发展壮大。

安家电视剧你有什么感触(京榜剧评电视剧新居之约)(5)

从现实观照意义层面来看,该剧不仅从家装行业的良莠不齐以及行业潜规则的角度去揭示剖析,同时,我们从阳光装修公司人员构成来看,有陈曦这样高学历的大牌设计师,有杨光这样的小微公司创业者,有怀揣高考梦想暂时栖身的青年,当然更多的是背负养家重担的普通打工者。可以说,其海纳百川的人员构成,没有几个行业可以做到。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恰恰是这些数量庞大的小微民营企业公司,解决了中国巨大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压力。装修行业的问题,一如大禹治水,亦疏不宜堵,它更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去规范完善,需要行业内部自律准则下“良币驱逐劣币”的内生动力。假如我们从这两方面去疏导解决,那么保护的不仅是千万装修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行业自身也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我想,这也正是该剧在轻喜剧风格包裹下,带给我们的更深的现实思考。

(电视剧管理处供稿)

作者高小立系《文艺报》艺术部主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文艺评论专家库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