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海兵介绍老官山汉墓M2号墓主的人骨研究成果。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曾贝佳 图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着一堆白骨,身着白大褂的法医用各种精密仪器检测分析,最后推测出死者生前的性别、年龄、职业、喜好、是否受伤以及因何死亡等诸多细节。

这样环环相扣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推理小说、悬疑故事、不明凶案的尸检现场。其实,类似场景,也经常是从事人类骨骼考古工作人员的一些基本内容。

从事人类骨骼考古研究已经10多年,四川大学副教授原海兵的工作,就是通过研究考古发掘出土的人类骨骼抑或化石,利用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包括基础测量、形态观察、骨化学分析、古DNA分析、大数据拟合对比分析,结合出土环境、考古学背景、文献资料记载,对其进行全面的人类学分析,进而了解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及社会,“让骸骨说话。”

经常面对人骨标本,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恐怖之极,而对从业者来讲,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谈及自己的工作,原海兵指着实验室里一个个的标本盒说:“透过这些标本,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生前的很多故事。从个体角度,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的生存环境,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甚至从骨骼上保留的各种痕迹和看不见的各种分析数据,了解到古人生前的饮食营养、身体发育、疾病健康、从事职业、劳动强度,还能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疾病痛苦,看到他们的岁月经年,人生旅程和精彩生活。”

千年大墓为何藏于悬崖之巅(考古成都7让骸骨说话)(1)

老官山汉墓漆器、织机。

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上,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为“成都造”高级丝绸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的研究史,一时引起轰动。

2013年,老官山考古工作开展后不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对老官山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展开了全面研究。

其中,四川大学主要负责出土的人类遗骸的生物考古研究工作,力图从人类骨骼生物考古视角,了解老官山汉墓墓主的人群组成、来源,墓主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以及与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原海兵饶有兴致地与封面新闻记者分享了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保存的人骨标本来看,M2墓葬拥有4架织机的墓主,大致为死亡年龄在中年的女性,高鼻梁,口腔有龋齿,腰椎有损伤,应该是个勤劳的‘白富美’。”

千年大墓为何藏于悬崖之巅(考古成都7让骸骨说话)(2)

老官山汉墓织机。

高鼻梁:她是一个“白富美”

自2012年7月开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成都地铁3号线建设工地的一处西汉时期的墓地,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此次考古工作,被评为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相当于斩获了考古界的“奥斯卡”大奖。

在那次考古工作中,考古队共发掘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其中共埋葬了6位墓主的遗骸。但是,2号墓室曾被盗扰,现场较凌乱。

考古工作者经过初步判断,认为所有骸骨应属于一个个体,于是将现场收集到的所有骨骼,送到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生物考古实验室进行清理清洁、拼对测量、形态观察与分析,再选取适量样本进行骨骼稳定同位素、骨骼微量元素、古代DNA测试分析。

千年大墓为何藏于悬崖之巅(考古成都7让骸骨说话)(3)

老官山汉墓考古发掘现场。

阶段性成果显示,M2墓主是一位死亡年龄在45-50岁的女性个体。这个年龄在2000多年前,已属高寿。

目前来看,经过盗扰后的M2墓主,保存较好的骨骼主要有颅骨、颈椎、胸椎、腰椎以及骶椎和髋骨。部分肋骨、左侧肩胛骨、锁骨等,均有不同程度残损。

尽管墓主缺失了很多骨骼,但课题组根据保留骨骼的大小以及比例关系等参照分析认为,“她身材应当中等,而且应该长得还挺好看。”

原海兵进一步解释说,由于人体的皮肤和肌肉是附着在骨骼上的,如果骨骼比例比较协调,长得比较周正,那么人的身材也就比较协调,同时,相对而言也就比较好看。

从保存较好的颅骨来看,这个女性高鼻梁,五官比例协调,放在现代也能算是美女。“下一步,课题组还会基于大数据统计结果,对其进行人体容貌复原,还原墓主人生前生命中的某一精彩时刻,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长龋齿:她是一个好吃嘴

不要以为龋齿是爱吃糖小孩儿的“专利”,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老官山汉墓里,M2墓主口腔里就有严重的龋齿病害,她的上颌右侧第二前臼齿罹患龋齿,可见她生活优渥,饕口馋舌。

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人体测量设备、3D-microscribe测量仪,以及高精度的骨骼元素分析仪等众多精密仪器,它们都会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大显身手。

此外,还会经常运用到人体骨骼形态学、人体骨骼测量学、古病理学、法医人类学等学科理论,采用人群种系特征、同位素示踪、古DNA分子考古、骨骼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尽最大可能还原古代人群的群体遗传结构、人群来源与构成,日常生活等图景。

从骨骼病理学角度分析,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通常使牙齿表面产生模糊的斑点或形成较大的腐蚀性孔洞。

虽说食物构成、唾液成分、口腔卫生、遗传因素、釉质缺陷、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可能导致龋齿,但一般认为,饮食问题可能是造成龋齿发病的最主要原因。龋齿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墓主人吃了含糖份较多的食物。

千年大墓为何藏于悬崖之巅(考古成都7让骸骨说话)(4)

M2左侧髋骨髂骨髂结节周围,骨质异常发育。

在对M2墓主进一步检查时,课题组发现,她的口腔问题还真不少。

除龋齿外,还在她的上颌右侧第一臼齿、第二臼齿齿槽部位发现有牙周炎齿槽脓肿痕迹,尤其是第一臼齿颊侧齿槽部位,还形成了轻度的瘘道,而且第二臼齿齿槽部位早已经牙齿脱落,齿槽融合。

“无论是猪、牛、鸡和鱼等丰富的肉食随葬品,还是令人担忧的口腔龋齿及其他问题,都表明墓主是个好吃嘴。”原海兵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平时摄入的食物,不仅要长肉,更要长骨骼。

对M2墓主骨骼进行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墓主人除了大量的肉食以外,可能还摄入了比较多的C3类碳水化合物食物。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断,这个墓主人的饮食结构中应当含有大量的以水稻为主的食物品类。有证据表明,富含糖分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特别是蔗糖,对龋齿的发生有强化作用。

骨损伤:她是一个勤快人

在大多数人看来,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家不用事必躬亲,凡事指挥奴仆去做,坐享其成就好。但对老官山汉墓M2的研究表明,这位女主人尽管陪葬丰富、身份尊贵,但她显然要亲自参与劳动,而且强度可能还比较大,这在骨骼保留的痕迹上显露无疑——她罹患有严重的骨骼损伤。

千年大墓为何藏于悬崖之巅(考古成都7让骸骨说话)(5)

M2腰椎椎体边缘滋生的骨赘。

腰椎病、骨质增生、肘关节炎等疾病带来的伤痛,跨越2000多年的时光,仍然沉淀在骨骼上,诉说着主人的一世辛劳。

采访中,原海兵随手拿出一块现代人体髋骨教学标本,对照着M2墓主左侧髋骨髂嵴部位稍作比较。我们看到,发育明显的肌嵴,显示M2这位女性积劳成疾,生前参与了繁重的体力劳动,造成髋骨髂结节周围骨质异常发育,骨质增生的病理现象,清晰可辨。

此外,墓主从第十一胸椎开始往下,延及全部腰椎,直到骶椎上关节面边缘均有明显的骨赘滋生,而且累及第五腰椎后部、骶椎后部,呈现出由上及下逐步明显、加重的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墓主人躯干部脊柱在其日常生活中承受了较大压力,这种骨性关节炎表现,应当是腰腹部长期活动,异常受力造成的骨骼劳损性损伤。

在外行看来,墓主的肌肉随着时间风化而不留痕迹。其实,人骨也会说话,也能通过各种痕迹,表现出主人生前的身体发育状况。

以M2墓主为例,两侧髋骨髂嵴、骶髂关节周围不同程度发育的肌嵴,尤其在腰部表现明显,说明她的髋骨附近以及腰腹部肌肉发达。

说到这里,原海兵起身站立,做出负重体侧屈、负重转体、侧弯起等动作,模拟M2墓主是通过那些运动锻炼出这些肌肉的。

值得一提的是,老官山汉墓群里年龄最大、陪葬最多的M2墓主人,带着4部蜀锦提花织机模型和多个织工俑走向另一个世界。

在“事死如事生”的汉代,这表明墓主人与蜀锦织造密不可分,极有可能生前从事蜀锦织造,有高超的织造工艺水平。

长期从事繁重的织锦工作,让这位勤劳的女性腰部承受了巨大的作用力,这就能解释得通,其右侧肩关节、肘关节周围不同程度的骨膜炎从何而来。

通过还原墓主的生前辛劳,原海兵感慨,研究过程中既离不开严谨的实验、缜密的推理,又需要适当的想象力。终日埋头于实验室方寸之间,他对这些人体骨骼熟悉得就像售货员对货架上的货物一样了如指掌。

在原海兵看来,这个墓葬等级极高、陪葬相当丰富的墓主,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她面容娇好,喜欢大快朵颐,同时也朝耕暮耘。

“她之所以有显赫的地位、死后享受万般荣耀,也是她勤劳收获的果实,是应当应份的。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家,并非游手好闲,单纯让大家供养。如果想身份荣耀,受人尊敬,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才有机会。”原海兵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