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创造《周易》似乎已成为历史史实。这主要源自于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又在《报任安书》中说:“蓋西伯拘而演《周易》。”后来人们不断演绎,将这个故事编的绘声绘色。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赞美周文王在逆境中成就大事业的崇高品质,以供世人敬仰,更主要的为了巩固和维护儒家统治阶级创造的“道统论”。那到底文王演《周易》是怎么回事呢?

易经为什么又叫周易(文王拘而演周易)(1)

《周易》被奉为儒家经典,视作万经之首。其实一般所说的《周易》包括《周易》和《易传》两部分,而被认为是周文王创造的部分应该只是六十四卦卦符部分。就连原来认为是文王作的爻辞部分,后来也被认为是周公所作,甚至有学者认为是西周众多卜筮者集体所作。其实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文王处于刀笔木简时代,况且被囚狱中,是很难留下文字的。更大的可能是文王重新演绎了六十四重卦。

周文王演绎六十四重卦,只能说是利用已有的六十四卦符推演和记录一些事情而已,而不能说是创造了六十四卦。因为现代考古已证实,在商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六爻重卦,只是以数字卦形式出现的。至于那些所谓数字卦是占卜的记录,还是对当时时空信息的记录,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那么周文王为什么要在狱中重演六十四卦呢?一种可能是利用六十四卦卦爻符记录时间,再一种可能是利用狱中时光研究历法。要知道,古时候掌握历法意味着权力,因为掌握了历法就有了与天帝交流的能力,就有了敬授民时的能力,也就有了被公认的统治权力。实际上,文王姬昌是黄帝姬轩辕的后代,肯定掌握了包括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很多历法知识,也正因如此得到很多部族的拥戴,这也是被商纣王囚禁羑里狱中的原因。

易经为什么又叫周易(文王拘而演周易)(2)

其实,说文王利用六十四重卦记录时间和研究历法都是对的,因为那时候记录时间也需要有技术的。据说文王被囚狱中时已经八十二岁高龄,要在狱中度过多长时间?心中惦念的儿子武王革命准备的怎么样了?能够担起推翻商王朝的重任吗?他剩下的时间不多,迫切需要知道时间的长度,也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更好地掌握历法,以备统治天下所用。

前面我们介绍过,商代末期,古人已掌握了物候历、太阳历、太阴历、干支历等多种历法,只是局限于观测手段而不够精确而已。周文王在狱中没有观测设备,只能通过夜晚观察星象来记时,或者来推算时间运行周期,而所用的工具就是前人已经创造的卦爻符号。

周文王又是怎么用卦爻符记录时间呢?我们知道,八卦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伏羲八卦是乾南坤北,而文王将卦符进行了演绎,变成了离南坎北,也就是北水南火。对此《易传·说卦传》中有记录:“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熟悉星象者应该知道,这是按北斗七星勺柄在一年中的指向确定的新卦序,为的是利用已有的卦符动态地记录时间。至于为什么用坎(水)和离(火)代表北和南,这和五行历法有关(详见前篇)。

为什么又重演六十四卦呢?八个卦符只能记载八个节气,要连续记录时间需要更多的符号。周文王将已有的六爻卦符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在利用北斗七星确定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个节气后,再通过观察清晨和黄昏时星宿的移动位置,利用一爻一天的方法连续记录天数。现在看,这种方法简单但不够准确,六十四卦共有384爻,超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年365的天数。至于文王怎么处理,现在不得而知。但在狱中一无所有的艰苦条件下,已经很不容易了。

易经为什么又叫周易(文王拘而演周易)(3)

中华文化就是来自于古人观天文以化人文。通过观察总结日月星辰及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然后推之于人类社会,努力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由此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虽然周文王演绎八卦没有留下系统的文字,但作为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肯定会由天文变化联想到社会的变革和人心的向背,就像后人所说的圣人悟道那样,领悟了推翻商王朝统一天下的大道理。

周公、孔子也是后世公认的圣人,他们高度理解并继承了周文王的思想,加上自己对宇宙万物之道的感悟,对文王所演的《周易》进行了深刻的解释和阐述,形成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部文化巨著,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