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到组织结构扁平化,本文谈谈“体系结构扁平化”。

有很多组织的体系很复杂,文件名称繁多。有一家组织将体系文件分成五大类:制度、标准、程序、规范、作业指引。然后再细分,见下表:

扁平化管理的劣势(管理扁平化之体系结构扁平化)(1)

最高一级文件是制度,最低的是作业指引;作业指引细分后整个体系就有8级文件。实际上,笔者看到的文件还不止这些,如规则、规程、步骤、导则等,不知又属于哪一类。尽管这样,总比很多组织的文件零零碎碎、没有结构、没有系统的好

还有一个组织是这种风格的:

扁平化管理的劣势(管理扁平化之体系结构扁平化)(2)

这显然有点复杂了,如果是集团公司那就更复杂了。

体系结构实际上是各层文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文件引用的框架,是将复杂的管理通过各层文件的纵向和横向引用进行延伸。文件之间除了通过引用关系形成系统外,还有两个意思:一是将长篇文件的部分内容分拆出一个子文件,使长文件变短;二是不想在同一个文件里与别的文件有重复的内容。如果组织不是使用专门软件或信息技术去解决这复杂的问题,为使体系结构扁平化,就要将文件分成两大类:管理类和技术类。文件引用时就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 管理文件只能引用管理文件,不引用专业文件;
  2. 专业文件只能引用专业文件,不引用管理文件;
  3. 纵向引用不超过二层,横向引用不超过一层;
  4. 不引用上级文件;
  5. 不互为引用;
  6. 不引用通用性文件。

其实,很多组织都已经遵循着这些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些原则,体系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引用文件时是在“点”上认知的,当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系统上就必然导致交叉引用、重复引用,最担心的是重复的内容自相矛盾,这对体系维护和改善会带来极大的麻烦。体系最理想的状态就像一串葡萄,因为每一条径只能连接一颗葡萄,自成系统。它是自然形成的,遵循着“道”,当然是最学科合理、效率最高的,人为做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有些组织已经通过专门的软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细化到磁力连接、段落链接、条款引用,就像我们玩手机那种体会。

此外,体系扁平化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组成体系的管理要素。要素展开时就生产层级,此时就要考虑管理要素的扁平化问题。体系的定义: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ISO9001和IATF16949由28个要素组成,卓越绩效评价标准由30个要素组成,据此所建立的体系分别就叫ISO9001体系、IATF16949体系、卓越绩效管理体系。要素下面展开的条款最多就是5位数条款(或叫四级展开),它们赋予了组织的先天基因。以下是卓越绩效评价体系其中两个要素展开的例子:

扁平化管理的劣势(管理扁平化之体系结构扁平化)(3)

这“条款树”就是体系结构。国际标准是高人写的,其结构被认为最扁的。人们普遍认为,针对一级或二级条款的内容去建立程序文件,称为“二层文件”;针对二级、三级和四级条款的内容去编写作业指导书,称为“三层文件”。此时标准的卓越结构也赋予了组织体系卓越的结构,就无需自己去探索了。所以按国际标准去建立体系是最好的捷径。根据条款树建立的体系也形成了对应的“体系树”,例如:

扁平化管理的劣势(管理扁平化之体系结构扁平化)(4)

下层文件是上层文件的展开,是按照国际标准条款的结构去展开的,并通过引用关系将他们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串葡萄,这就是人们熟悉的“体系金字塔”图:

扁平化管理的劣势(管理扁平化之体系结构扁平化)(5)

二级文件大多为公司级文件,三级文件大多为部门级文件,这样既简单又好操作。上图表明体系从管理手册开始最好不超过三层展开。笔者认为,单个文件也不要超过二层展开(即只有一层引用),内容不超过三位数条款的展开,并从文件的结构上加以规定。例如:

扁平化管理的劣势(管理扁平化之体系结构扁平化)(6)

以下是软件上的实例:

扁平化管理的劣势(管理扁平化之体系结构扁平化)(7)

当标准条款之间存在顺序的逻辑关系时,采用过程方法去编写文件是当前倡导的方法,即将条款串连地融入实际作业流程中去,而不是逐个条款去写文件,这也是文件扁平化的有效方法。

国际标准对“文件”的定义是:信息及其载体。据此,文件属于信息的范畴,那么我们所讲的体系扁平化也属于信息体系扁平化的范畴。当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后,文件的层次关系变得虚拟化了,文件之间的引用所占比例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关联条款、关联词、关联单元、关联模块等的连接,变为信息之间的引用。这已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事,在互联网下便可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就会给体系建设带来全新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