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位:抗日名将-彭士量

1943年,在常德会战爆发之前,他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以及长沙会战(三次),凡是打日寇的战争,他都积极要求参加,并且战役下来后,每每战功卓著,同年晋升为第73军暂编第5师师长。

但是在这场“常德会战”时,彭士量英勇奋战,壮烈殉国。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

图 | 彭士量

1943年夏季,鄂西会战是他当师长的第一场恶战,这是中国对抗日军的一次重要战役,彭士量率领暂五师与日寇对抗数月,抵抗日军大部队的侵犯,在明显的敌人的兵力要远胜于我军的情况下,奋勇杀敌,死战不退,拼命坚守阵地,打出了中国的威风,经过了数日的艰苦奋战成功将日军打退,日军对其称赞:“战役坚强,不可轻侮之师”。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这是彭士量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最光荣的一次战役。

此时的彭士量才刚刚从上一场战役中撤出来,身体状态还没恢复过来就即刻参加了这场实力悬殊之战。

彭士量奉命率领5000名将士镇守常德西北门户石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卡,因此彭士量决定誓死抵抗。日军率领三万精兵,个个装备精良,对户石门发起进攻,五千人对阵三万人,再加上装备上的差距,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2)

图 | 常德战役

战斗开始打响,彭士量镇守的地方瞬间陷入火海,日军狂轰乱炸,因为彭士量的誓死抵抗,日军的进攻策略远远不及预期,于是就开始使用毒气弹,慢慢的战况逐渐恶化,整个第73军即将遭受日军的全体包围,再不撤退就将全军覆没,军长不得不顾全大局,下达了撤退命令,这时必须有个人来殿后,因为一旦被日军疯狗似的追杀,那么全军的撤退将成为他们的枪靶子。

这次的殿后大家都知道明显就是九死无生,大家都心知肚明,此时彭士量站了出来:“我暂5师来殿后!”暂5师同志们齐声道:“对,我们来殿后”。彭士量:“让我去吧,我每次战争都没想着能够活着回来,能够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使命,这样光荣的死去我彭士量死而无憾”。

于是彭士量带领2000余人抵抗日军的追击,彭士量艰苦抵抗八天八夜成功掩护了全军的撤退,但是暂5师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彭士量知道军队已经安全撤退时,彭士量就开始带领十几个存活下来的将士发起突围,结果在突围中壮烈牺牲,1943年11月15日,年仅39岁。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这是彭士量生前对其将士们说的。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3)

图 | 彭士量

彭士量本是富家子弟,应该继承家业过一个富豪的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天天享受清福就可以美美地度过余生。但是这对于彭士量来说一点也不美,他不想看到国家危难之时弃之不顾,他不想看到自己衣食无忧时人民却是饥肠辘辘,他不甘!他的榜样是岳飞:精忠报国!他的榜样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就希望和他们一样为国尽忠!

壮烈殉国之后,彭士量被追晋为陆军中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让我们向这位抗日名将彭士量致敬!

第四位:以身殉国-王禹九中将

日军于1938年准备打通浙赣线,此时正在武汉作战的日军就企图攻打南昌,攻占武汉之后,日军大本营便立即派遣全部军力立即攻打南昌,此时是1939年3月。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4)

图 | 王禹九

第79军奉命在江西安义等地带布防,誓死抵抗日军的袭来,由于日军此时拥有5个师团,犹如一群野牛汹涌奔腾而来,守军寡不敌众,经过数日的誓死抵抗,第79军在虬岭一带被日军重重包围,然而此时的兵力仅仅剩下一个特务连,情况相当惨烈。次日凌晨,第79军准备突围,上级命令王禹九率领特务连趁着黑夜突袭日军阵地。

王禹九率领队伍奋力拼搏,战场上十分激烈,整个对战持续到中午,重创敌军,但是由于日军太多太多源源不断,最终突围失败,王禹九身中数弹,危及生命,部下立即停止突围,背着王禹九将军迅速返回到军营,此时身负重伤的王禹九将遗嘱交给军长,看着一份份沾满血液的遗嘱,其中一份遗嘱上写道:“一颗子弹一个敌,一寸山河一滴血”。当天下午王禹九带着遗嘱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次日第79军重新布置突围战术,集结兵力,选准突破口,此时丁保良率领一个班拖着王禹九的遗体,追随着突击队的步伐,在后一天的中午成功突破了包围圈,到达安全地后,为王禹九买了一口棺材,安葬在了一个平坦的小山坡上,立碑:“抗日阵亡第七十九少将参谋处长王禹九之墓”。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5)

图 | 王禹九

王禹九出身贫寒,从小就特别喜欢岳飞、戚继光等爱国将领的伟大故事。小学毕业后就当了当地的老师,但是当时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必须先解决日本侵华的燃眉之急,于是便弃笔从戎,加入了抗日的队伍,英勇杀敌,因为他的远大抱负很快就晋升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副、参谋主任。致敬这样聪明勇敢的革命烈士。

王禹九将军死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份崇高荣誉将会伴随他的英勇抗日的故事将一并载入史册。

第三位:人民志愿军-黄继光

1951年3月,黄继光报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次年10月抗美援朝,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原道金化郡上甘岭发起进攻,此时上甘岭之战正式打响。

在这次战役之中,志愿军与美国军队激战四天四夜,随后黄继光跟随参谋长来到六连。六连成功将三个阵地占领,但是还有一个点一直阻碍着他们--零号阵地。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6)

图 | 上甘岭之战

由于联合国军火势太猛,在整个阵地投下了5000多枚航弹和190万发炮弹,足以让整个高地夷为平地。在这种凶猛的炮火状况下,黄继光所在的六连伤亡惨重,仅仅剩下了7人。我军命令前往突击零号阵地的爆破小组也全部战死,但是一定要拿下这个据点,否则我们全军的防守将会更加的被动。

这是六连第五次向敌军发起冲锋,但是始终没能摧毁敌军的火力点,看着战友一个个的倒下,黄继光挺身而出,掏出早就写好的决心书交给他的参谋长,严肃地说道:“交给我吧,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保证完成任务!”在决心书上面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入党,争取立功”。

参谋长知道这次一定是有去无回的,但是看着这位小伙子的勇敢对保卫国家的决心,沉思片刻说道:“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六连第六班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打下敌人的火力点!”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7)

图 | 火力点

黄继光接受任务,带领两名战士,手里揣着手雷,冲向敌人的火力点,他们三人在枪林弹雨之间穿梭,机智的曲线奔跑,但是在接近敌人三十米左右,敌军发现了他们,加大火力,其中一名战士壮烈牺牲,另外一名战士身负重伤无法动弹,此时的黄继光左臂也直接被打穿,鲜血直流。

黄继光面对着敌军疯狂的扫射,他英勇无畏,顶着左臂带来的剧烈的疼痛,匍匐前进,一步不停地飞奔过去,就在距离8米左右的距离,黄继光后手举起手雷,扔向敌人的窝点,由于敌人的火力据点实在太大,仅仅炸毁了半边,这时黄继光也被自己手雷的震荡炸晕了过去。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8)

图 | 黄继光

对面另外半边火力点迅速重新调整机枪,开始更加疯狂的扫射,乘机进攻的我军部队被敌军的二次扫射阻挡了去路,这时黄继光渐渐从睡梦中苏醒,发现自己已经身中数弹,天马上就要亮了,身上的弹药也已经用完了,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火力点了。

这个火力点太猛了,看着冲锋队的队友一个个倒下,黄继光扛着沉重的身体爬向了火力点,对着敌军疯狂扫射的枪口,挺起胸膛,展开双臂,用身体扑向了枪口,敌人疯狂喷火的机枪顿时哑口无言。整个战场瞬间安静了似的。

我军看到了这英勇的一幕,怒吼道:“同志们!冲啊!为黄继光报仇!”

很快部队迅速冲锋歼灭了敌军,占领了阵地,战友找到黄继光发现他双手紧紧握住机枪旁边的麻袋,目的是防止自己离开火力口,当时战友描述:“黄继光的遗体早已僵硬无比,双目瞪着前方,双手抓着机枪旁边的麻袋,身体姿势保持着趴在碉堡口。他的胸口就像马蜂窝一样,密密麻麻的全是弹孔。”

“他身上的血已经流干了,没有剩下一滴血,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得用温水才能将其揭下。”

黄继光的年龄永远定格在21岁,但是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9)

图 | 黄继光

他离家之前和他母亲说:“妈妈,我不想放牛了,我想参加解放军,我想打侵害我们国家的那些可恶的人。”母亲:“孩子,妈妈赞同你,但是还得等你长大之后,就有资格可以去参加了。”

黄继光:“妈妈,这次解放军开始招兵前往朝鲜征战了,我也要去参加啦,我要为国家出一点点微薄的力量。”母亲:“去吧,孩子,记得早点回来,胜利后妈妈给你做你最喜欢的鱼汤喝!”

母亲得知消息之后,失声痛哭,鱼汤都做好了,此时只能替他喝下这碗鱼汤,这碗鱼汤让她想起了黄继光生前没有享受过一天的幸福,每天起早给人打工,上山寻柴,下地种菜,每天都在干苦力,眼看着新中国走向繁荣,好日子就要来临,却弃之而去。

1953年,黄继光的遗体被运送回国,终于能够在祖国和母亲的怀抱中安心休眠。

同年黄继光的母亲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主席邀请其到自己家中做客,表达了对英雄的崇高敬意。

1982年,邓小平为他设立了“黄继光纪念馆”,称其为“特级英雄黄继光”。

让我们向这位用鲜血换来祖国和平的英雄-黄继光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0)

图 | 黄继光

第二位:人民解放军参谋长-苏宁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1)

图 | 苏宁

1991年4月20日清晨,随着军中清脆的哨声响起,有一群部队正在参加干部越野考核。在吃过早饭之后,苏宁又是第一个来到靶场的军人,这次他要亲手组织一场手榴弹的实投考核。

苏宁率先给大家做示范,投出了标准的第一投,紧接着,按照顺序一个连、一个连得开始投掷,情况稳定地发展,训练安稳地进行着。

直到十二连开始投掷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十二连的连长由于手劲用力过猛,手榴弹迅速飞出砸在了壁垒的后沿,掉落在了十三连连长李印权的后面,然而李印权丝毫没有察觉。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苏宁大喊一声:“快卧倒!”,声音发出后,苏宁立马一个箭步,从一米多远的地方飞扑而来,将十二连连长一把拉开,将李印权用力推开,用手抓起已经冒烟的手榴弹,就在手榴弹脱离手的一瞬间,一声巨响:“pong!”手榴弹爆炸了,在场的人惊魂未定之时,只见苏宁震出一米多远,所幸的是,其他人员毫发无伤,然而苏宁却严重受伤。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2)

图 | 苏宁

战友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苏宁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9天8夜的抢救,最终因大脑受伤严重,抢救无效死亡,于1991年4月29日下午6点8分,苏宁壮烈牺牲,年仅38岁。

他撰写了70余篇、共3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这种学术论文都是关于国防现代化的,为我国的国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作品有《用对策略研究选择火炮反击的最优方案》、《用运筹方法优选野防最佳方案》、《摩步师攻防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获奖作品。

这是一位献身于“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中央军委于1993年称其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干部中的一个德才兼备、忠于职守、献身国防的突出典型”。

这位人间罕见的博学多才的参谋长,勇敢无畏的才子将永存于我心!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3)

图 | 苏宁

第一位:抗洪英雄-李向群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到老家看望父母,也就是这一时期,洪水汹涌奔来,这次洪水是历史上罕见的一次巨大洪水灾害。

他回到家中看到电视,比比皆是发洪水的报道,某一天夜晚,他又打开了电视,看到漓江的水位正在不断的上涨,南北的水情也正在不断的发酵,作为军人的李向群意识到,作为军人该有责任到来了,他想着自己的部队一定会第一时间前往灾区进行营救,他看着全国各地的洪水波涛汹涌,向部队请求提前归队,这时母亲开始挽留:“你才来几天?在家里多待几天吧!”李向群深深地看着母亲调皮地说:“您儿子现在可是部队的军人哦,现在部队要抵抗洪水,我哪能呆得住嘛?”

6月22日,休假仅仅八天的李向群回到部队,一位跟他要好的战友道:“你不要着急,真是瞎积极!”李向群十分严肃得说:“国家养兵千日,现在这种紧要关头才是真正派上用场的时候,怎么能不着急呢?”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4)

图 | 李向群

6月24日,此时个地方水分暴涨,部队下达紧急任务,刚刚抵达的李向群向领导请求前往救灾,其指导员说你才刚来部队两天,先歇会儿去,等你安顿几天后再上场吧!李向群不满地说:“洪水就是命令!难道军人就不该执行命令吗?”

李向群随即跟随部队来到了青狮潭水库,扛起救洪水的的沙包一抬就是两天两夜,毫不拖延地完成了上级交待的所有任务。

8月5日,上级下达紧急命令,李向群等人立刻前往重灾区湖北,部队早饭都没吃仅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抵达向北的列车,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当时正处于高温期,在列车之中队员们真是又饿又热,饥渴难耐,时间来到30小时之后,部队抵达目的地湖北沙市。

8月8日上午8点半,李向群穿上救生衣就是前往堤坝开始扛沙包,别人扛一个,他就扛两个,别人装8分满,他硬要塞满编织袋,并且使劲喊着:“再装点,再装满点!”看到别人用铁锹铲得比较慢,就抢过来自己铲,时长两个半小时,李向群总共跑了五十多趟,是全营中扛包最多走躺最多的。

排长见状说:“向群,慢慢来,今天把力气用完了,明天怎么办?又不是一天能够解决的。”李向群微笑着回答:“排长,你放心,我年轻有的是力气,即使今天我力气用完了,再说了力气还是会长的,不是吗?”排长对李向群很是看重却还是有些心疼。

8月13日,李向群成为了其梦寐以求的突击队员。这是党中骨干才能加入的突击队,他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历经千辛万苦才打动了上级。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5)

图 | 李向群

8月16日,沙市水位图片历史最高45.22米,李向群等人积极赶到大堤投入抢险之中,此时水已经漫过了大堤,奋战到次日凌晨四点,这时突然又发生了10米多长的内滑坡,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现象,李向群见状立刻大喊:“不好!快上!”于是第一个跳入水中,后面人看到纷纷一同跳入,手拉手筑起人墙保护大堤。

8月17日上午,与洪水奋战了一夜之后,李向群生病了,他感冒发烧,卫生员和他说:“现在你生病了,你现在签字我给你安排到了函授进行学习。”李向群悄悄地说:“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是你看看现在洪水局势不容乐观,我又刚刚才入党,因此我没有理由去休息,我生病的时你一定要替我保密。”

卫生员看着意志坚定的李向群,妥协地回答:“这次我可以给你保密,下一次可不行了哈。”

8月19日,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还出现在了天兴堤坝上方,这个地方刚刚出现了8个管涌群,李向群看到管涌口喷出,立即扛着沙袋就飞奔,一袋。三袋、五袋丝毫忘记了自己发烧严重,这时领导看到了责怪道:“向群,慢点,别人都是扛一袋,你扛两袋干什么?”排长看到李向群脸色不是很对劲,脸色发青,摸了摸他的头,发现很烫,立刻让人把李向群送回去,但是李向群死活不肯走说:“这点病不算啥,男孩子出点汗就好了,再说我可是要当部队最强英雄的,排长可不要坏了我好事喔,”说完就立马飞奔扛起沙袋就跑。排长实在拿他没办法。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6)

图 | 李向群

李向群一直带病坚持使命,最后晕倒在大堤上。排长见状立刻将李向群送往医务室。

在医务室中,李向群看到在外奔波的队友,心里很不是滋味,责备自己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能躺得下去?”此后出逃三次前往堤坝救洪。

8月21日清晨8点,南平大堤的堤基由于水压过大导致塌陷,部队迅速前往战场,沙袋装的装,扛的扛,跑得跑,大伙忙得不亦乐乎。忽然排长发现有个小伙子一直在飞奔,一看居然又是李向群,说道:“你不要命了么?你都成什么样子了,快点回去休息,休息好了再来也不迟!”李向群被几个队友推上了车。

可是不一会儿趁着领导和战友们不注意,又出现在了堤坝上。

这时上午10点左右,忙得揭不开锅的李向群开始阵阵头晕,脸色惨白,嘴唇发紫尽管这样李向群没有减少一个沙袋,最终他昏倒了,一头栽了下去,昏倒在堤坝上,此时他肩膀上的沙袋还压在他身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口吐鲜血。

李向群被紧急送到武汉抢救,医生说:“李向群同志,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他现在的肺部大量积血,我们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没能救活他,很抱歉!”说完医生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离开了。年仅20岁。

那些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这五位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盛世太平)(17)

图 | 李向群

中央军委颁奖为“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李向群,这位为国为党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将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上;李向群又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向您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