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3月11日电(记者吕雪莉 童昊)水位升高,面积增大,水鸟、鱼类、兽类各物种数量增多……记者近日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过去一年,通过一批生态项目的实施,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进一步提升,青海湖生态环境水平呈现出总体向好态势。

青海湖湿地保护与开发(青海湖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1)

2021年5月28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夏候鸟繁殖调查。图片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横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这片巨大而独特的水域是青藏高原上宝贵的物种基因库,也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受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青海湖生态曾一度严重退化。青海湖旗舰物种普氏原羚濒临灭绝,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资源濒临枯竭,湖水水位持续下降,水体面积持续缩小,外界曾担忧青海湖会成为“中国第二个罗布泊”。

青海湖湿地保护与开发(青海湖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2)

这是拍摄于2019年8月5日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图片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4625.6平方公里,较2020年同期增大36.79平方公里,同时水位增高0.07米;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85万吨,达到保护初期的近42倍;旗舰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由2020年的2700余只增加到2800余只,达到保护初期的近11倍。

青海湖湿地保护与开发(青海湖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3)

这是拍摄于2018年7月2日的青海湖鸬鹚岛。图片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直属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介绍,作为“鸟类天堂”,青海湖是中亚—印度、东亚—澳大利亚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和青藏高原水鸟重要的越冬地。2021年青海湖新增水鸟灰头麦鸡,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种类增加到96种,全年统计总量约57.1万只,较2020年增长了23.3%,达到2007年监测以来的最大值。

青海湖湿地保护与开发(青海湖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4)

2021年8月24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综合调查。图片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2021年,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实施了总投资达1.266亿元的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补助、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项目共计17个。一批生态项目实施后,青海湖新生水生态环境问题有效缓解,保护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青海湖湿地和水鸟栖息地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恢复,保护区巡护监测宣教能力全面强化。

“经过多年努力,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原真性、系统性、完整性得以存续,生态环境整体持续向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高静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