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字#

相对,对偶,对立,是中国人在新石器时代形成造字文化传统之一。

文字的字义和字型,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简单的哲变思维立刻深远鲜活起来

中国旧石器时代末期至于新石器时代的各个遗址皆会出现文字,让三岁的小儿也能很快的学会识字。

←,是“左”字。

→,是“右”字。

简单的,一个对立箭头方向,如果是留言,阅读者很快就知道书写者是往哪个方向去了。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认字,“←”和“→”字作为简体字,是供“文盲”们阅读的文字。文字的受众者不同,文字的字形复杂程度也会有所区别。

一:良渚的陶文“内”字和“外”字。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2)

以上良渚文字图片的第4个文字,是“入”字,字义解释为“内”字。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3)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4)

图1为「入」字,鐵49.2合5187。 图2为「入」字,鐵185.1合17299

【說文】入:內也。

《甲骨文合集》记载了20几个“入”字的字体,甲骨文和良渚陶文“入”字的字体一致,“入”字,字义为内部的“内”字。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5)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6)

将湖南省博物馆展出的玉蟾岩遗址尖底陶器{距今1.2万年}在地上倒扣起来,形成的素描勾勒线条就是“入{内}”字。陶器倒扣在地上,形成封闭的,无法窥视的内部空间,字义“内”字就体现出来了。

中国成语,“内外有别”。

既然,良渚陶文“内”字,体现的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那么,良渚陶文“外”字,就必然会体现出一个对立的,开放的空间。

“”内”,与“外”相对。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7)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8)

以上良渚陶文图片的第2个文字,是“V”字,是对玉蟾岩遗址尖底陶器正放的器型线条素描勾勒。陶器的器口朝外,示意接纳。可惜的是,中国所有的字典皆没有记载良渚陶文“V”字的读音,也没有字义的解释。文字在,文化失传了。

V,源于距今3000年腓尼基字母表中的第6个象形字母,该字母酷似今日之英语字母Y,叫做waw.意为“木栓”或“木钉”。

良渚的陶文“V”字,读作“外{wai}”字。中国人已经忘记了距今5000年前良渚的文字读音,可是距今3000年的古希腊人却记得。

甲骨文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停摆近50年了,还有4000多个文字躺在库房里。祖先们,着急啊!

二:5000年前的中国,内部的变化。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9)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0)

1:距今5000年前后,位于中国东北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大凌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的“红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结束了。内陆经济,没有竞争力,东北各地人口净流出。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1)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2)

红山文化结束之后,西伯利亚白令海峡两岸地区的考古文化遗址急剧的减少,居住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爱斯基摩人的驯鹿文化逐渐向北欧地区转移。同时期,距今5000年日本群岛的文化开始沸腾,“绳纹文化”进入鼎盛期。蒙古人种,从日本福岛太平洋东岸至于南美大陆的远洋航线开通。日本群岛,成为了良渚人和中国北方各个民族前往南美大陆的渡口码头{读者们,自己查阅太平洋的洋流图和季风图}。日本群岛,是蒙古人种往南美大陆出口商品货物的单程基地。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3)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4)

2: 距今5200-5000年前后,居住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大批移民通过甘肃省,迁徙来到四川省成都平原“宝墩文化”地区定居,试图建立起和良渚文化圈竞争的“轻纺产业基地”。渺无人烟,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沼泽无边,江水四处泛滥,大批的良渚人水利专家们被强行“召”往成都平原治理水患。“仰韶文化的圆头陶鸮,族群身份叫做“司徒,是移民群体的武力押运者”{去看三星堆的文物和文字}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5)

{上图为5000年前后中国彩陶传播至于西亚地区的线路图}

3:距今5500-5000年,中国陕甘地区彩陶西扩至青海和河西走廊东部,同时中亚南部彩陶可能东向影响到甘青地区,是为彩陶之路的第一阶段。

太慢了,太慢了,中国“商贾人集团”已经无法忍受漫长的北线“丝绸,麻布,绳索,渔网,茶叶”商品运输条件。加快运输速度,加快轻纺产品的生产周期,运输周期,结算周期,就必须想新的办法建立起靠近西方的产业基地,提高效率。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6)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7)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8)

4: 距今5000年前后,成都平原“宝墩文化”古城群开始出现,新兴的“外贸型轻纺产品”产业基地落户成都平原地区,大量东北人和北极“因纽特人”落户成都平原。大量的良渚人熟练纺织技工,被迫移民成都平原。

良渚文化圈,就像一个不断在抽水的水库。良渚熟练技工人才在有计划的,有押运的武力强迫之下不断的往西北,西南地区移民。良渚文化圈的竞争力,慢慢在缩减中。

三:外部的变化。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19)

良渚古老文字(良渚的文字内和)(20)

于距今4700年前后,中国“川人”集团在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了“来料加工基地”。来自中国的“丝”字,反反复复的出现在印章文字上。

出印度河往印度洋,中国川人生产的轻纺商品可以航运至于阿拉伯半岛,红海埃及上岸。

出印度河北上,平坦的陆地可以驾驶牛车将商品运输至于西亚两河流域销售。

如果不认识“良渚的文字”,如何能够解读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