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4日

因为金庸对郭靖用了“明贬实褒”的手法,从小说一开始就不断的强调这是一个傻小子,学了十几年功夫也不成器,而后面又因为黄蓉这个聪明人的衬托,愈发显得郭靖的无知和缓慢;之后在桃花岛,跟周伯通学功夫,背书的时候往往需要一百多遍才能背下来一段文字;

书中青年郭靖所经历的这一切,都会让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个笨蛋,只不过是耐心好、毅力强以及运气好罢了,并不算什么聪明人

可聪不聪明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杨过为什么对郭靖没有感恩之心(杨过他对我一片至诚)(1)

有朋友会说,当然很重要,聪明一点读书就会更好一点,读书好了底子就足,底子足以后到了社会上的起点就高出别人许多。

这个很对,而且这个观点应该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但我想说的是,这其实并不是觉得聪明很重要,而只是觉得钱很重要

钱当然很重要,经济基础是一切的底子,我没否定这一点,我只是说,如果觉得钱重要,就直接说钱重要就好了,不要往聪明啊、智慧啊、甚至是情商啊上面去扯,这叫做混淆概念

回到郭靖这里,他就是一个不在乎钱,而是真正在乎人情的人。

从他的母亲,一个人拖着大肚子,从江南一路熬到漠北,带大了郭靖开始;到他的师父们,为了一个承诺,远走大漠十多年教郭靖武艺;甚至后面因为救哲别而结识的成吉思汗等人,一个个也是实实在在、豪气干云天的好汉;

从小的生活环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在这种人人重情义、守承诺的环境中长大,郭靖也就长成了一个重情义的好汉子,包括后面刚结识黄蓉就大方的送汗血宝马,跟杨康一结拜就从心里把他当成生死弟兄,从来没有说因为杨康身败名裂而有过一点点不尊重,连后来无比叛逆纠结的杨过也承认:“他(指郭靖)对我一片至诚,从没半分差异。可是我狂妄胡闹,叛师反教,闯下了多大的祸事!

在郭靖心中,结拜弟兄那就是结拜弟兄,不管他做了什么,变成了什么样的人,那都是他的结拜弟兄,他不在世了,对于他的后人,该有抚养帮助之责任,对于他的父母,也有赡养送终之义务;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而郭靖,就是这样一个人,代表了儒家传统最高的人格境界,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很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之于郭靖,那就是吃饭穿衣的本能。

我们总是会佩服智商高、聪明的人,总会觉得舌灿莲花、四面来风的人有本事,但我们恰恰忽略了对于一个人品质人格的关注,且不说郭靖是否大智若愚,就他这份人格,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应该要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景仰

可惜很少人去景仰,很多人不是关注郭靖黄蓉的爱情就是去关注郭靖“藏拙”的智慧,甚至是去分析郭靖的强大背景,所以他只能出现在小说里面,所以就连小说里面,他也是独一份!!!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杨过为什么对郭靖没有感恩之心(杨过他对我一片至诚)(2)

从整个射雕三部曲,金庸塑造出来的郭靖是一个前后一致的人物,小时候跟着母亲大漠上熬生活也是这样过,后来救了哲别,跟拖雷结拜,甚至是当了金刀驸马,也没有改变自己,再往后守卫襄阳,名声极大,却还是保持了自己这份初心,所以他在襄阳力战而死。

随便换一个人,无论什么英雄也好,狗熊也罢,估计最后都是跨山过海,躲到什么小岛或者他国去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可惜的是郭靖只能作为一个理想出现在小说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或许有,但应该很少,像文天祥、陆秀夫、左光斗、史可法等人,固然也是这样的人,但对于我们而言,因为年代久远,也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

就像郭靖一样。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这句话里面讲了一个风气环境的作用,或许是吧,那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的话,可能也就再也出不了这样的人了。

连保命治病的疫苗都可以大面积的造假,哪里还有什么德呢

杨过为什么对郭靖没有感恩之心(杨过他对我一片至诚)(3)

虽然现在总是说,一旦经济条件上去了,人的素质啊,人格啊自然就会提高了。可是,难道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没有上去吗?美国人发达那么多年,他们的素质就高吗?!!!

难道郭靖从小的生活环境就很优异吗?!

这个不讨论,观点不同,争论毫无意义,徒增烦恼。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是是非非的没有那么容易区分清楚,但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虽然中间夹杂着长长的灰色地带,但我们在生活中总还是要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缴械投降。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要有一杆自己的秤,当然是不可能成为郭靖那样的人,可是往那个方向努力,总不会错的。

那样的话,人生终究还留有一个美好的希望在。

ending。。。。。。

杨过为什么对郭靖没有感恩之心(杨过他对我一片至诚)(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