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考试重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考试重点(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考试重点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 刘宾胜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刀(pō) 地(nèn) 货(háng) 面面相(qù)

B.带(qiàn) 报(tiě) 桑(zǐ) 细丝子(dìng)

C.巾(guān) 羞(nǎn) 贵(zhòu) 食壶浆(dān)

D. 溆(liǎo) 尾(zhǔ) 气(chà) 摄丝 金(qi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筵席 促狭 如雷贯耳 惊世奇才

B.拜谒 鄙贱 思贤若渴 顿开茅塞

C.做揖 盘缠 不省人事 不由分说

D.聒噪 怨怅 谨具贺仪 用武之地

3.请从每句所给的两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 (连绵不断 陆陆续续),下起来没完。

(2)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黄焖鸡 (不相上下 谬以千里),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4.经典诗文默写。(6分)

(1)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 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4)________,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愿望实现了他们的成绩,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第②句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边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水浒传》形象生动地塑造了108位老汉,请你从武松、鲁智深、林冲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其两个主要事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7分)

(1)【剪纸知识】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3分)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话说唐装

①2001年在上海APEC峰会上,到会的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这种韵味十足的唐装,使穿惯了现代时装的人们产生了亲切感和新鲜感。

②“唐装”的称谓,其实源于海外。盛世唐朝,声誉远播海外,影响深远,因此,以后海外各国就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云:“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美国、东南亚乃至欧洲的华人居住区被称为“唐人街”,唐人街华人穿的中国传统服装也就被称为“唐装”。

③传统的唐装并非唐代的服装,它基本上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④现在唐装的款式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良,在面料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今天的唐装在款式上既保留了传统唐装的特点,又吸收了西式服装剪裁的优势,使古老的唐装重新登上了时尚舞台。例如,现在的唐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会使服装没有肩部,那样不够美观;传统中式服装是不收腰的,那样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在的唐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了,便于活动;传统唐装中的旗袍开襟特别高,现代人尽管比过去开放得多,但穿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开襟就低多了。如今,唐装的面料已不再局限于织锦缎面料,有很多面料也可以用来做唐装,像用牛仔布、棉麻布做出的唐装,效果也不错。

⑤一个民族的衣饰特色,渗透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唐装使中国人展现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男人身着唐装,神采飘逸,一派儒雅;女士旗袍加身,雍容华贵,端庄典雅,更显现了温婉含蓄的东方神韵!唐装,正在成为“中国名片”,它用服饰的语言向世界自我介绍:“我是中国人!”

8结合第③④段,说说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第④段写出了现在唐装的哪些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2分)

传统的唐装并非唐代的服装,它 基本上 是由清代的马褂演变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联系实际举例说说为什么“一个民族的衣饰特色,渗透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明月出天山梁衡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娇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①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戍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夜光,边声惯听唱伊凉②。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③。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文有改动)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凄慨。②伊凉:古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③馕(ná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

12.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联系上下文,说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品味语言,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漢,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释】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 ②从事:一般属官。 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④仇雠(chóu):仇敌。

1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必先苦其心 尔其无忘乃父之

B.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

C.及凯旋纳之 庄宗受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至一夫夜呼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20.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小池

杨万里

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1.请赏析“惜”字和“爱”字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这首诗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四、作文(50分)

23.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1)请以“这让我觉得温暖”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2)请以“寒冬里那道亮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