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胡畔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怎么看出来是不是五证合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怎么看出来是不是五证合一(五证合一凸显三大利好)

怎么看出来是不是五证合一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胡畔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各地的反馈情况来看,“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好评不断。

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局长周石平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正带来三大利好。

第一,进一步推进了简政放权,提升了行政效率。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重复行政行为,节约了行政成本,是推进高效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以后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周石平指出,改革打破了五个部门的职能界限,通过五项业务审批流程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大幅避免了多个行政部门在受理审批、档案整理保存等方面的重复劳动,节约了政府人力、硬件、场地等各方面的行政成本,实现了绿色低碳办公。

有统计数据显示,深圳自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深圳国税部门受理窗口由200个减少到7个,受理人员由200人减少到27人。同时,采用电子档案还能每年节省纸张2800万张,节省档案库房700平方米。

第二,节约了企业办事成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没有实施‘五证合一’的时候,要办理五本证件就要跑五个地方,需要提供的资料又多又杂。如果材料齐全、办理顺利的话,证件全部办齐至少也得一个多月;要是一不小心材料不全,就得再往后拖好久,特别麻烦。”北京市朝阳区某投资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吴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不过现在好了,上午提交申请材料,第二天下午就拿到了‘五证合一’的营业执照,而且只需要跑工商局这一个部门就行,节约了好多时间。”

吴女士还告诉本报记者,“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了证件的办理流程,因此,许多此前因办证流程繁琐而将其委托给工商代理的企业,现在都纷纷自行解决,无形中也省了一笔委托费。“现在企业的所有信息都统一归纳在一张营业执照里,既不需要我们再花额外的时间给各部门提供基础信息,也方便我们保存好证件,可以说是一大便利。”

第三,扩大了数据共享范围,推进了部门业务协同。

“过去由于部门各自独立登记,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发放对象往往少于应发对象,且难以掌握社保缴费单位变更或注销的情况,而统计登记证则主要向规模以上企业发放,统计口径与目前我国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现状不尽吻合。”周石平介绍说,实施“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后,人力社保部门和统计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抓实了数据源头,为推进全民参保、提升统计精度、开展大数据监管与服务等工作夯实了基础。

北京市工商局的有关负责人也告诉本报记者,“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成效显著。

一是半数企业直接享受到了改革红利。据统计,截至9月底,北京全市已经换发了近70万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而这近70万户市场主体自10月1日实施“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后,按照规定无需重新换发营业执照,仍旧视同“五证合一”。

二是数据管理基础更加夯实。“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抓实了数据源头,人力社保部门和统计部门能够及时获取第一手数据,对完善社保信息采集、实现企业社保登记全覆盖、提升统计效能、加强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是事中事后监管更加有力。北京市正依托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持续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对失信市场主体的联合惩戒机制。同时,通过不断加大信息公示力度、促进社会各界广泛应用,也加强了对失信主体的社会惩戒。

该负责人还表示,自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以来,北京市将未按时足额缴费、成立30日内未参保企业信息纳入信用公示范畴,进一步强化了信用约束的作用,对推进企业社保登记全覆盖、完善社保信息采集、维护劳工权益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对深入推广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企业后续办理税务申报、社保缴费、公积金交存等也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