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地处黄河北岸的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市。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武陟县名字的来历到现在也是迷,有很多猜测,最流行的是:“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周武王的牧野之师从这里开始兴起出发。

河南武陟和沁阳市发展程度比较(河南焦作市武陟县)(1)

说武陟,离不了黄河

众所周知,黄河在世界各大河流中的独特性体现在她的泥沙含量巨大,导致其在中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悬于地上,成为“害河”,武陟正是黄河为害的转折点。自武陟以上,黄河在崇山峻岭中奔腾数千里,携裹着黄土高原的大量富含有机质的泥沙,一路而下。然而,自武陟出山,河水变得放荡不羁、肆意横流,造成了历史上黄河在武陟“三年两决口”的悲惨境况。

河南武陟和沁阳市发展程度比较(河南焦作市武陟县)(2)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在武陟以下共决口1549次。特别是康熙末年至雍正元年,黄河4次在武陟决口,淹华北,逼京畿,从天津入海。雍正登基后大力治理黄河,在这里治河堵口修“御坝”。为了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不惜耗资288万两白银仿北京故宫建造了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黄淮诸河龙王庙——嘉应观。

河南武陟和沁阳市发展程度比较(河南焦作市武陟县)(3)

嘉应观,这是一座只供奉治河功臣,不供奉神灵的,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是中国治黄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黄河文化的瑰宝,是治理黄河的博物馆,可以说是早在清朝就设立的“黄委会”。

河南武陟和沁阳市发展程度比较(河南焦作市武陟县)(4)

嘉应观建成后,雍正年五年三月黄河水清两千里,持续26天,雍正皇帝为此写下了数千言的《圣世河清普天同庆谕》,并亲自撰写《告河神祭文》命钦差大臣赴嘉应观祭祀河神。雍正在位13年共4次亲撰祭文,命人前来祭祀。乾隆皇帝也曾在嘉应观御祭河神,并御书“瑞应荣光”匾额给嘉应观。

河南武陟和沁阳市发展程度比较(河南焦作市武陟县)(5)

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掠夺我国物资,强迫武陟人挖渠通航,定名为引黄入卫渠,由于遭到激烈反对,未能如愿。解放后,由黄委会规划设计,改为发展农业生产、兴利灌溉的“人民胜利渠”。该渠于1951年3月破土兴建,1952年4月12日启闸放水,揭开了武陟人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序幕。

河南武陟和沁阳市发展程度比较(河南焦作市武陟县)(6)

2013年7月2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的称号授予武陟县。武陟县之所以能获得这个称号,是因为“武陟最具代表性,这里的历史、地域、民风、民俗、文化基因里都浸泡着黄河的影子。”

河南武陟和沁阳市发展程度比较(河南焦作市武陟县)(7)

据统计,武陟县20%以上的村名、地名与黄河直接相关。可以说,黄河文化浓重的历史身影已经融入了武陟县不断发展的血脉之中。

本文转载自、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6891762083103245/、,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观点。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如有冒犯,请私信立即删除。同时欢迎各类投稿。

本文转载自"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8417420919636484/",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观点。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如有冒犯,请私信立即删除。同时欢迎各类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