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春节后,都有不少农民工需返回工作岗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泸州发往各地的客运班线临时停运,给农民工返岗带来了不小影响。

一场“春风”改变了返岗困境。3月23日,为期49天的“春风行动”圆满结束。泸州共计开行2424班次,把近65000名农民工安全有序运送到广东、上海、福建、内蒙古、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在此期间,无一例疫情感染事件、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无一起服务质量投诉。安全运送返岗农民工,泸州是怎么做到的?

农民工返岗工作方式(春风改变返岗困境)(1)

特殊时间点 泸州在全省率先启动“春风行动”

2月1日上午11:30,3辆酒城大巴从泸州客运中心站有序驶出,142名乘客前往广东中山返回各自工作岗位。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方面,疫情汹涌;另一方面,不少行业正筹备复工复产,急需农民工返岗。在1月31日举行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我省结合农民工的返岗问题策划了“春风行动”。这场新闻发布会过后的第二日,泸州便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春风行动”,142名乘客搭上了“春风”。

在“春风行动”中,泸州积极与相关省市运管部门沟通对接,按“集中统一、成规模、成批量”原则,采取统一运输组织、全程疫情管控、无缝安全监管等措施,为农民工提供“点对点、门对门”运输服务。

“春风行动”让不少乘客对泸州快速高效的道路运输组织力点赞。然而,登上这些大巴车并不容易。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每辆客运大巴前,旅客们有序排队,一边接受登车前的体温检测,一边拿出身份证交由一旁的工作人员统一登记。上车前,每名旅客都需准确告知旅途目的地、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信息,登记完毕才能上车,这是前所未有的严格措施。

“我们不仅在上车前对旅客测体温,路上每经停一个服务区都要再测量。”泸州至惠州班车驾驶员万纯忠说,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车辆运行过程中必须定期通风。行驶途中不允许中途上下客,在服务区时也要告知旅客不要扎堆,尽量分开。

农民工返岗工作方式(春风改变返岗困境)(2)

运行常态化 疫情防控措施还在继续

为保障司乘人员及乘客的安全,泸州对超长客运班线运行还给予了“特殊”关照。

泸州将客运站“六不出站”规定增加至“七不出站”,即增加“司乘人员未佩戴口罩、客运车辆未经消毒的一律不得出站发班”,同时对未执行运行过程中定时消毒规定的一律停班。严格执行乘客体温“四测”制度,即乘客进站测、上车测、运行过程中定时测、车辆到站测。车上配备手持式测温仪,途中停靠休息都必须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车辆运行过程中必须定时通风。

同时,所有乘客实名购票,随车登记体温检测等信息,严禁途中上下客,车辆抵达后,在核定站点指定区域经体温检测、车辆清洁消毒、人员去向登记完成后下客。登记信息随即反馈到车辆到达地客运站点。超长客运“农民工专车”由泸州运管的执法车从泸州客运中心站护送到高速公路入口,确保车辆安全驶离。

一路严管严控,为期49天的“春风行动”把近65000名农民工安全送回了工作岗位。

如今,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国各大车站陆续恢复班线。记者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泸州超长线运行也恢复了常态化。

“春风行动”圆满结束,但疫情防控仍在进行。据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六个必须、一个不准、全程监控”将继续沿用,乘客乘坐省、市际客运班线依然必须持有健康证明、戴口罩、测体温,每辆投运客车依然必须消毒、定时通风、登记造册。同时,不允许沿途违规上下旅客,并对客车运行全程实行高清视频监控,严查重处违规行为。

泸州日报记者 肖婷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