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村上迷,看这个书是仅仅因为喜欢的五月天那张我大爱的专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很奇怪的发现,在看完《神的还在全跳舞》这篇后的那一晚,我睡的出奇的香,想象着善也跳着跳着的顿悟,享受着文章最后流露的温情和希望,安然入睡。

文章开始娓娓铺陈着一出一出的情节,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故事的后来很精彩很深入,以至于我看了2遍,全然让我忘却了前面的尴尬。我不喜欢林少华在前面续里面说的,一说就说到了启蒙思想,一说就整个上升到人性的善与恶上面去,太行而上了。善也告诉我们的或许不是善与恶这样大是大非的道理。

太阳神印度神话故事(神的孩子全爱上了蜂蜜饼)(1)

那个黑色的小尾巴,终于陷入了深深深处的黑暗里面。无论它当初多么顽固,多么困扰自己,但它最终还是消失在最深处,正如石头也会粉身碎骨,而对于无形的情感却不会。人只有在支离破碎之后才会去真真切切的去反思,去真正认识自己。懂得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接纳自己,无论是善还是恶,在穿越过一大片黑暗之后,有没有人看着我跳舞已经不值得在乎了,因为神的孩子全跳舞,因为这就自己。经历了一大片黑暗后,那个少一个耳垂的人和自己到底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好值得追究的了,因为作为一个物体的人也会像石头一样迟早会分崩离析,因为我们的心不是石头,我们懂得如何去关爱,我们懂得去接纳,懂得重获新生。

有一段多黑的通道都无所谓,只要一直走到尽头,总会发现那个拢起衣服角可以钻进去的棒球场。即便多黑暗我们也不会粉身碎骨,因为我们的心不是石头!

太阳神印度神话故事(神的孩子全爱上了蜂蜜饼)(2)

对六个故事有不同程度的喜欢---隐藏了一个意思,这六个故事短篇我都喜欢.其中,我最喜欢<蜂蜜饼>,无论是正吉熊和敦吉熊的故事还是小夜子和淳平的故事,都吸引着我.

所有故事都以神户大地震为背景.却向我们诉说了六个不尽相同且风格各异的故事.在佩服他的想象力的同时,我更加觉得,每个人---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是很好的作者,都是很好的故事讲述者.我们都是自己的故事的讲述者,甚至,我们还在改写着别人的故事.

自觉小夜子和淳平拜拜绕了一个很大的圈.读着的时候以为小夜子答应和高槻在一起是为了激起淳平的嫉妒和占有欲,然后把自己"抢"为己有;可是,我又不解了,为何大学时那一吻不能一直下去呢,真的不解.

好事可能总要多磨;可能多磨了,事情才能变好.

不过,<蜂蜜饼>最让我感动的是淳平文风的改变,是他自己发现自己的风格要发生改变这一点让我觉得欣喜--话又说回来,我觉得这也是村上想要带给读者,尤其是日本读者的信息,劫难过后,我们需要温暖,我们需要爱人真实的拥抱,以此抹去心头的阴霾.

此外,是友情.两只小熊的友情---童话里的友情,是显示的承认世界里的稀罕物,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太阳神印度神话故事(神的孩子全爱上了蜂蜜饼)(3)

<神的孩子全跳舞>,全书亦以此命名,所以,恐怕不得不提及.我也是真心实意地喜欢主人公."善也",名字本来就叫人喜欢.偶遇疑似胜负的男人并跟踪,虽然不是说是很普及的故事,但能将这样的故事讲述得如此精彩的人,恐怕不多,再次深深地佩服他.

到底男子是否自己亲生父亲,到底男子是否发现了自己尾随,到底男子最后消失到了哪一个空间,到底......我是否真的是......神的孩子......数不清的疑惑并无扰人---交接的月光,空无一人的神秘棒球场早将它们驱逐出体内,任其消散于寒气逼人的空气里.

觉得善也独自一人在跳舞的场面有点震撼,甚至略带悲壮的以为,像是在自我放逐一样.可是,一切又不尽如此---他的神爸爸在看.这又让我想到,独舞这一举动除了悲壮意义外的一点,那是温情.从出生至今,一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的善也,想必---尽管他自己也未必意识到,但确实如此---会希望父亲能亲眼看见自己的旋转,提脚,摆手,点头...无论爸爸是神,抑或消失(隐藏)于某处的缺了右耳垂的男子.

神的孩子全跳舞,我们都在神爸爸的注视下茁壮成长,翩翩起舞.

太阳神印度神话故事(神的孩子全爱上了蜂蜜饼)(4)

<泰国之旅>,故事主人公是早月,但我却为任其到有的尼米特更深地吸引,其中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他与其挪威主人---他称其雇主为主人---的关系.

整篇文章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挪威主人"向尼米特讲述了北极熊的生活,而尼米特问了一句"北极熊个为了什么活着"后,"挪威主人"反问了一句"喂,尼米特,那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就是这句话,让<泰>这个本来未必能让我记住很久的故事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关于人生的有深度,有高度的思考,而我则将其理解为挪威主人的略带戏谑的表白---尼米特跟着他33年了,终生未婚;如果说在他反问这句话的时候还没到33年,那么至少,也有一定的年月了.

那到底为何后来挪威主人回祖国了,尼米特却留在了自己的祖国了呢?又让人费解了.撇开同性情谊不谈,我距地人是"安于习惯"的动物,是的,安于习惯,时间久了,我们会情不自禁地重复一些动作而不顾其结果好坏.安于习惯,也可能是出于对改变的畏惧---改变充满未知,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习惯动作的结果亦有好坏之分,但习惯了,坏亦不叫人害怕,例如抽烟.可是,最后两人分处两地了.叫人不解.可能尼米特没有我那么平庸,所以,无畏改变,无畏分离.

太阳神印度神话故事(神的孩子全爱上了蜂蜜饼)(5)

<UFO飞落钏路>和<有熨斗的风景>都给了我读村上作品一贯的感觉---孤独,无论这孤独的感觉是俗语小说中的哪个人物的.

还是说说两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话语吧.

<UFO>中,岛尾在文末说的那句:那是因为你的实质性内容装到盒子里.你浑然不觉地把它带来这里亲手交给了佐佐木,所以你的实质性内容再也回不来了..

我是在拥挤的公交上读到这一句话的,当时心里猛地抽搐了一下,那真的是恐惧感,我觉得."一如约瑟夫.康拉德所写的,真正的恐惧是人们对自己想象力的恐惧".可能的确如此,可是我没能如片桐那样关闭了想象,所以,我充满了恐惧,想象着盒子里的小村的"实质性内容".若非知道这已接近尾声,恐怕恐惧感将会更加强烈,并延续下去---这可是村上的小说,什么都可能.

<有>中则是顺子说的那句:我么,是个空壳.

尽管有了<UFO>的经验,可是内心仍然免不了一阵战栗.

我觉得"肉体"和"空壳","灵魂"和"实质性的东西"是有区别的,不过不是différents,而只是nuancés.偷掉你的实质性东西,让你行尸走肉却全然不觉,在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充满疑惑和失望中渐渐死去,这不是比叫你死去更难受吗?活着还是要有目标和希望的.

太阳神印度神话故事(神的孩子全爱上了蜂蜜饼)(6)

<青蛙君救东京>,有成人童话的感觉,就像动画片里的宫崎爷爷作品.

我读的书的版本的背面以这篇文章为卖点,称其为村上的"转型之作".确实,这篇文章较之其他五篇文章最不具有我读过的村上的风格,当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读过的真的少之又少.不过,我不是太喜欢这篇,很重要的原因是文末对青蛙君的描写---讲虫子那段---让我觉得有点受不了了;就像<跳舞的小人>里那段描写从美丽的女主角的眼睛,嘴巴都爬出蛆虫哪一段那样,让我觉得不舒服.

我一直认为,个人英雄主义是属于美国人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普普通通,兢兢业业就好了.但是,平凡不等于不存在,我们都需要尊重和,更重要地,存在感.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则要靠一番成绩,一番成就来让世人,也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并感受自己的存在.

这是青蛙君和片桐带给我的觉悟.

太阳神印度神话故事(神的孩子全爱上了蜂蜜饼)(7)


一如过往每一次读村上的作品一样,读的时候和读完之后都有一些疑惑和不解.但这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我不会深究自己疑惑的到底是什么;只知道的确存在一些我没有百分百弄清弄楚的东西在.我觉得无论自己怎样绞尽脑汁也不会想出个究竟;但又觉得这些我都很明白,就算还不明白,也总有一天,所有疑惑都将水落石出般呈现于我.

"神的孩子全爱蜂蜜饼",用它作为题目是因为它给了我一种很软,很甜,很温暖,很幸福美好的感觉.

热爱生活,喜欢阅读,请关注@一克方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