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别称源流考

头条号凡人一日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注明“头条号凡人一日原创”

钱,日日行用,时时谈论,是无数人话题的焦点,单是对它的称呼就堪称花样繁多,比如市井俗称的钞票、元宝,比如文人雅谑的青蚨、古泉,比如让人艳羡因而尊称的孔方兄,比如惹人鄙视却又无奈的阿堵物。那么“钱”为什么叫钱,它的诸多别名又是源于何处呢?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一探究竟吧。

一、源于生产工具的货币名称:钱、贝、布

先民维持生活多以农林牧渔为主,因而春秋战国及以前的货币主要是由生产工具演变而成,并由原始形态向轻小适用转变。

货币发端于先民日常多见的一般等价物,如牲畜、粮食、布帛、生产工具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一种古代铲形农具“剗”(chǎn,转音为钱),自然成为一般等价物。与牲畜、粮食、布帛等其他一般等价物相比,金属制成的“剗”,在携带、贮存、计价等方面占有天然优势,因而逐渐获得商品交换媒介的优势地位,成为货币的代称。我们天天所用所言所爱所恨的“钱”,即源于此。

图一:贝币 铜贝 金贝

货币起源的含义(货币别称源流考)(1)

图二:小子省壶 铭文 捐赠者罗伯昭先生

布币,主要流通于春秋战国时的中原地区,也是当时的农业发达地区,因而布币源于锄草农具“镈”(b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其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取其形以为币。鎛,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常见钱币研究文章多言布币源于“铲形”农具鎛,笔者管见认布币为“锄形”似更妥当。早期布尚未脱离农具镈原状,体大厚重,仿农具銎空可纳柄。后期空首变为平首,形体更小而薄,制作更精美,逐渐脱离农具镈的原形。但布作为钱币的代称确自此而始。

货币起源的含义(货币别称源流考)(2)

图三:鎛 原始布 古泉五十名珍第一之桥足半釿布 第二之三孔布

二、源于钱币本身的货币别称:孔方兄、元宝、钞票

我们日常称呼钱币,常用孔方兄、元宝、钞票等指代。其实,这些名称原本就是某种钱币的专有名称,因其普遍通行而渐渐成为钱币的代称。

秦惠王始创圆形方孔半两钱,但仅在秦境内通行。至始皇一统,始通行全国。“半两”钱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刚柔并济,静动结合,达到了匀称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篆书“半两”,据传为秦相也是大书法家李斯以小篆所书,二字分列穿孔两侧,钱文凸起,布局严谨,方折刚健。

秦半两外圆内方的形制,隐合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世界观,是中国货币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半两”钱的造型还是封建王朝“皇权天命”的象征。《吕氏春秋·圜道篇》曰“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钱制外圆内方,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秦“半两”流通到何处,皇权威仪就散布到何方。此种形制还有其实用意义,扁平利于堆叠,方孔利于绳穿,方便贮藏携带,古代货币常用单位“贯”即来源于此。有意思的是,自古以来,国人皆称钱为孔方兄,也是来源于秦半两外圆内方的形制。这可算是秦半两对中国语言无心插柳的贡献了。

晋代鲁褒著《钱神论》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此可谓孔方兄来历最生动的描述了。

上千年的流通历史使得白银因其通行、价昂、手感厚重,成为富贵的象征。锭型元宝则因在大小荧屏上频频闪现的璀璨光芒,成为财富的代名词。《元史·杨湜传》载,至元三年(1266年)杨湜“加诸路交钞都提举,上钞法便宜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出入,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平准”即“平准行用库”,主要职能是平抑物价、通利钞法,元朝以行用纸币为主,也就是说平准银是元代纸币的保证金。“元宝”即元朝之宝,自有其政治意义,后来约定俗成,成为银锭的通称。需要注意的是,元代有元世祖忽必烈(1264年-1294年)、元惠宗妥欢帖睦尔(1335年-1340年)两位君主使用至元年号。而据《元史·杨湜传》,杨湜中统元年辟为中书掾,中统即元世祖第一个年号。因此笔者将此至元三年定为元世祖至元三年,进而将至元三年断为1266年。

钞票是近代对钱币最普遍的代称,尤用来指代纸币,现今纸币通行,这一别称使用最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宋朝纸币名为“交子”,是世界上第一种纸币;元朝大量发行纸币如“中统交钞”、“至元宝钞”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要通行纸币而非金属币的朝代;明代发行的“大明宝钞”幅面“高一尺,广六寸”,约合公制34cmX23cm,相当于七张百元大钞拼在一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清代发钞谨慎,至咸丰时外有列强内有叛乱,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局势,被迫发行大钱和纸币。其中纸币包括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银票即是实银,钱钞即是制钱”。官票以两为单位,用来代行银两;宝钞以文为单位,用来代行制钱。因无足额准备金,民众抵触心理严重,同治元年即停发。这次滥发官票宝钞引起恶性通货膨胀,显示封建币制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引发后世元两之争等诸多问题,则是日暮西山的清王朝始料未及的。但无论如何,我们现在所说“钞票”即来源于此,则是确凿无疑了。

另外,户部官票十两和五十两也是长一尺宽六寸,至于明清尺寸有多大区别,还请高人指点。

货币起源的含义(货币别称源流考)(3)

图四:马定祥珍藏银质镇库秦半两 元至正九年五十两银元宝 大明宝钞肆佰文 户部官票准银五两 大清宝钞准

三、源于文人雅谑的货币雅称:泉、青蚨、阿堵物

文人雅趣,日常谈及某物,多喜指代,或示以风雅,或避及粗俗。对待钱币,也是如此。

《周礼·天官·外府》记载“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汉代郑玄注“布,泉(钱)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故以“泉”泛指钱财。又泉古音与“钱”通,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不息,遂又有人将“钱”称“泉”。王莽篡刘,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六泉。此后孙吴、唐及五代多铸货泉,“泉”作“钱”就被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而免于庸俗、淡泊而不贪婪,故尤喜称钱为“泉”。今时钱币收藏爱好者互称泉友即来源于此。

《太平御览》引汉代刘安 《淮南万毕术》称“青蚨一名鱼伯,或曰蒲……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青蚨是一种传说中的虫名,按前文所载,可以视作“生物铸币机”。后世取其生财之意用以指钱。如此残忍,文人雅士谈之而自得,实在难以理解。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第十》载“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阿堵”是当时方言,“这个”的意思。“举却阿堵物”意即“拿开这个东西”。王大人清高到连“钱”字都不能从自己口中说出来,却在历史上留下信口雌黄的典故,确是个有趣的矛盾体。

四、源于市井民俗的货币俗称:腰缠、没奈何、肉好、大团结

现代人随身携带钱财,几张钞票几张卡片而已,一个钱包足矣。但金银、铜钱重量上不比现在的纸币,古人却要专门准备一条腰带,用来包裹钱财,然后缠绕在腰间,因而渐渐把钱称为“盘缠”。南朝殷芸《小说》载“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这个可以称之为世上最美好的愿望了吧。

宋代洪迈《夷坚支志》记载,宋人张循王,家富恐人盗取,将千两白银熔成一个大球,称为“没奈何”,意思是谁也奈何它不得。此公堪称守财奴防盗典范,可与葛朗台东西辉映而不朽。

隋文帝铸五株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所以民间称其为肉好。肉,指钱边;好指钱孔。古时肉好多用来指代方孔铜钱,现在则只在泉友中间交流使用,方便品评铜钱形制,日常生活几乎不再使用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其中十元券正面主景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由于人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包含各民族同胞,因此该券也被称为“大团结”。更因为十元券是三版币中面额最大的券别,在人民生活尚不富裕的改革开放初期,是令人眼热的财富象征,因而用大团结代称人民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行一时。当然,在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今天,区区十元券别已经风光不再,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吧。

货币起源的含义(货币别称源流考)(4)

图五:隋五铢 第三套人民币十元券--大团结

五、源于世界交流的货币专称:CNY、RMB、¥

当今世界,沟通交流空前便利,乘坐飞机人货一日可达世界各地,至于电子通信,借助互联网之威,声音图像更是瞬间便至。

为了方便交流,突破语言障碍,尤其是为了适应电子化、网络化通信机制,ISO 4217货币代码国际标准统一世界各国货币符号命名规则,其中人民币简称为CNY(China Yuan)。其他常用符号有美元USD、欧元EUR 、港元HKD等。国内为照顾语言习惯,则多简称为RMB(RenMinBi)。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正式确定人民币的符号。从此开始用“¥”表示人民币,在书写数字金额时用作封头符号,如人民币100元写作“¥ 100”。“¥”既作为人民币的书写符号,又代表人民币的单位“元”。在经济事务中用阿拉伯数字填写金额时,在金额首位之前加一个“¥”符号,既可防止在金额前填加数字,又可表明是人民币的金额数量。由于“¥”本身表示人民币的单位,所以,凡是在金额前加了“¥”符号的,金额后就不需要再加“元”字。其他常见符号如英镑的标志£源于拉丁文重量单位libra poundo,在其首字母L上加一横线组成。美元符号$的来历说法较多。一种说法认为早期美洲大陆通行西班牙比索(Pesos),复数记为PS,该符号是PS叠合写法的演变,当1792年美国第一次铸造美元时也就采用了和比索一样的符号;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西班牙比索背面有双柱图案,该符号是比索复数字母S和双柱图案的叠写,同样因西班牙比索在全球包括美国的广泛流通而被美国采用,作为美元符号。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将一个窄写的U放在一个宽写的S上,代表美国(United States),但美国学者卡约里(Florian Cajori)在《数学符号史(A History of Mathematics)》一书中指出该符号的出现远早于美国独立,当时根本没有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这个名称,因而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钱”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少悲欢离合因它而生,多少传奇故事因它而起。围绕着一个钱字,衍生出如此丰富多彩含义隽永的别名,一一盘点,细细品味,也是一种别样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