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6日电(记者 邹红)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中国日报记者用真实的镜头展现了香港年轻人鲜活的成长故事和精彩的奋斗经历,记录下他们与祖国同心共进、追逐美好未来的赤诚梦想。他们如紫荆花一般绽放,与香港一同成长,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香港的未来。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1)

6月6日,一对情侣欣赏维多利亚港夜景。维多利亚港(简称“维港”)是位于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水域。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维港两岸的建设越来越好,景色也越来越美。许多年轻人都喜欢沿着维港漫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2)

6月13日,陈诗丽(左)作为导演拍摄短片《桥》。1997年出生于香港的陈诗丽,是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龄的一代人,被称作“回归宝宝”。本科毕业后,陈诗丽北上清华继续深造,此次利用假期专程回港拍摄献礼短片,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同龄”的特区献上美好的祝福。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3)

7月1日,25岁的黄梓盈与男朋友特意来到金紫荆广场合影纪念。两人都是学金融专业的,毕业后决定留在香港工作,希望能在大湾区建设中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4)

6月14日,青年文艺爱好者在M 博物馆拍照留念。该博物馆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是亚洲首家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也是许多青年文艺爱好者的“打卡”热地。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5)

6月10日,“80后”青年麦骞誉正在调试机器人。麦骞誉是创新创业的受益者,在大湾区实现了创业梦,他的团队自主研发并生产了国内第一台5G动作传感仿生机器人。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6)

6月14日,旺角公共小巴总站,人们准备搭乘小巴。招手即停的红色小巴给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7)

6月14日,一对新人拍摄婚纱照,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8)

6月15日,香港大学宿舍前,两名大学生准备去运动。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9)

6月15日,刘德荣(左)与社区居民交流。29岁的刘德荣是沙田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社区里的“小管家”。在沙田火炭桂地街骏洋邨,男女老少都喜欢他,因为他总能为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难题,事无巨细,尽心尽力。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10)

6月15日,小朋友们在彩虹邨天台篮球场打篮球。这个天台下面两层都是停车场,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很多这样的天台花园和游乐场供市民休闲娱乐。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11)

7月3日,两名穿着汉服的小朋友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前玩耍。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喜欢将汉服融入生活,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紫荆花开绽放青春年华)(12)

6月17日,一名年轻人在元朗绿色隧道内骑行。这个名为NS220的行人隧道是很多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中国日报记者 邹红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