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中葛根的用途看太阳病篇,发现葛根是一个很好用的药物,因此特意把几个相关的条文,放在一起研读,与诸君分享,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葛根怎么治疗风寒感冒?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葛根怎么治疗风寒感冒(伤寒论偶感太阳病中葛根的用途)

葛根怎么治疗风寒感冒

太阳病中葛根的用途

看太阳病篇,发现葛根是一个很好用的药物,因此特意把几个相关的条文,放在一起研读,与诸君分享。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家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桂枝加葛根汤,麻黄是不应当加的,应该是笔误,葛根和桂枝是二比一的用量,用桂枝加葛根的目的就是解决项背强几几,所以在临床上只要有项背强几几就可以用葛根,而且葛根的量用的相对比较大。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主要差别在于麻黄三两,也就是发汗,我们知道大部分外感风寒有头痛,也有部分有后背拘挛不适感,这部分就可以用葛根汤,而葛根这味药很明显是用于通利经气,这个经气应该是膀胱经的经气。所以很多疾病,涉及到膀胱经的经气不通的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都可以用葛根来引经入药。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经阳明经合病,有太阳经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又用阳明经证,有腹泻,有呕吐,腹泻用葛根汤,葛根有升阳止泻的作用,同样可以入阳明经。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阳经阳明经合病,引起呕吐,这大多是风寒引起的两经病变,不是太阳传变阳明经,所以太阳经证是风寒所致,阳明经也是风寒所致,祛邪外出是主要治则,而且外邪导致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在外,是主要受邪处,阳明在内,是次要受邪处,为什么会引起两经病变呢?主要是由于阳明经弱,其气虚引起,也有可能是由于保暖不恰当,导致脾胃受寒引起。多见于胃肠型感冒。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促,一作纵)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误下,导致腹泻,脉促、喘、汗出,说明病及阳明,邪气下陷而化热。在这里应该有太阳证,也有阳明证,但是为什么不用葛根汤或者桂枝加葛根汤呢?是因为这不是太阳阳明同时合病,而是误治疗后出现了兼证,而且阳明证成为主证,而太阳由于邪气入里症状已经不明显。虽然有喘,也有可能有发热,但是下利不止是最重要的主要症状。多见于急性胃肠炎。

从上面这几个和葛根相关的病症看,葛根这味药,入膀胱经和阳明经。本身具有表里双解的功效。用药在4两到半斤之间,用量相对较大,煎煮时多先煎。特殊的功效就是解项背拘挛和下利。另外合病的概念是同时两经受邪病变,而不是一经邪未退而传变另一经,导致两经病变。这是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