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是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截止时间,当时我搜集整理发表了一篇七普前全国各地市的常住人口的文章,由于当时有个别地方没有公布常住人口数据,加上数据是抽样调查,准确率不是很高。

时间过去了半年,各个省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均已出炉,2021年6月15日青海公布了七普人口统计公报,这就意味着各个地市的常住人口的数据全部出来了,作为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的参考意义很大。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整理了一下我国382个地市(州、盟、台湾海南的市县)的数据,制成了图表,并制作了地图,作为资料留存下来。

广东省深圳人口总数(七普我国382个城市常住人口及变化)(1)

七普全国各地市常住人口地图

我们首先来看下常住人口总量方面。

重庆市作为一个直辖市,其实相当于一个小省的存在,这使得重庆的常住人口达到了3205万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口超过3000万的城市,重庆的常住人口全国排名第一。

上海市、北京市和成都市常住人口超过了2000万人,上海市和北京市作为我国最发达的两个城市,源源不断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虽然两市的落户政策比较严格,但是还是挡不住人口的流入。成都市则是因为人口的流入和代管了简阳市,使得自己的人口超过2000万,排名全国第四,超过了深圳和广州。

广东省深圳人口总数(七普我国382个城市常住人口及变化)(2)

七普全国各地市常住人口地图

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18个,除了上述4个之外,还有广州市、深圳市、天津市、西安市、苏州市、郑州市、武汉市、杭州市、临沂市、石家庄市、东莞市、青岛市、长沙市和哈尔滨市这14个城市,在这18个城市中,有4个直辖市,10个省会城市,4个普通地级市。其中广东省有3个地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山东省则有2个超过1000万。

我国常住人口介于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城市有74个,加上超过1000万的18个城市一共有92个城市,这92个城市全部分布在黑河——腾冲线的东南。山东省有10个地市的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广东省和河南省则各有9个。

海南省三沙市的常住人口仅为0.23万人,是我国常住人口最少的地市。

我国382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具体数据请看下表:

广东省深圳人口总数(七普我国382个城市常住人口及变化)(3)

七普全国各地市常住人口排名

接着,我们来看下从六普到七普全国各地市的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广东省深圳人口总数(七普我国382个城市常住人口及变化)(4)

六普七普间全国各地市人口变化情况

从2010年的六普到2020年的七普,我国各个地市的常住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城市增幅明显,有的城市则人口大大减少,真的是冰火两重天,几家欢乐几家愁。

由于成都、合肥、长春、济南等城市的行政区划有了变化,增加了代管县市的面积和人口,所以这些城市的我们仅仅是罗列进去,不再阐述它们的变化。

广东省深圳人口总数(七普我国382个城市常住人口及变化)(5)

六普到七普全国各地市常住人口变化地图

扣除行政区划的城市后,深圳的人口增幅最大,达到了69.53%,常住人口从1035万增加到1756万,深圳市不仅人口增幅大,最关键的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高,加上深圳地域面积狭小,使得深圳的房价很高,这对深圳以后的发展并不是太有利。

珠海市,拉萨市、西安市、三亚市的人口增幅超过50%,十年间增加了半个城市的人口,这个数据相当可观,这表明当地的经济、政策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口。

广州市、厦门市、郑州市、银川市、长沙市、中山市、海口市的常住人口增幅也超过40%,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明显感觉人口增幅幅度比较大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在上面的17个城市中,有15个城市属于南方城市,仅有西安和郑州两个城市是北方城市,并且这两个北方城市也属于比较靠南的。

无巧不成书,人口降幅超过20%的地市也刚好是17个,它们分别是乌兰察布市、安庆市、六安市、松原市、咸阳市、本溪市、黑河市、伊春市、白城市、齐齐哈尔市、七台河市、白山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资阳市、通化市、四平市。这上面的17个城市中,资阳市和四平市都是因为100多万的人口大县被省会代管,咸阳市是因为西咸新区算到西安头上导致人口数据减少的幅度太高,扣除上面3个地市外,剩余的14个有12个是北方城市。其中6个来自黑龙江,4个来自吉林,2个来自安徽,1个来自辽宁和内蒙。除了两个安徽地市外,其余的全部来自北方,大部分是东北地区。看来东北地区要想振兴,还需要提高人口生育率和留住人才行啊。

六普到七普十年间全国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具体数据看下图:

广东省深圳人口总数(七普我国382个城市常住人口及变化)(6)

六普到七普全国各地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