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西九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1)

今年是中国当代卓越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天津电视台和梅兰芳研究会为此拍摄了十五集电视连续剧《梅兰芳》。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2)

9月11日下午五时,我来到北京天坛公园回音壁拍摄现场。因是星期天,虽是黄昏,回音壁内仍是游人如织,摄像机周围观者如墙。《梅兰芳》一剧导演宋崇,曾拍过为观众所熟悉的影片《霹震贝贝》《好事多磨》《滴水观音》《绞索下的交易》等。1989年后离开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一职,重操导演之业。

宋崇介绍说,《梅兰芳》是一部自传体的历史传记片,以梅兰芳的旁白开场,全剧必须具有历史真实感,贴近生活,有深度和广度。结构是有故事而无情节,将梅先生一生的辉煌点串起来,如北京的冰糖葫芦一样。本剧还要展现京剧的发展历史,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3)

展现梅先生哪些辉煌点呢?有四个方面。第一,梅兰芳从小受过八国联军的欺压,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表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第二,表现他勤苦学习,对京剧的改革与创新,用他的话说是:祖师爷没管饭吃。第三,他是第一个把中国京剧介绍到世界上去的,是一位世界名人。他去日、美两国结识了彼邦不少戏剧家和艺术家,在苏联又结识了大戏剧家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耶荷德等,以及德国的布莱希特。他们从梅兰芳的演出中作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戏剧有高超的表演形式,值得他们的戏剧借鉴。第四,是梅兰芳的崇高艺德。他多次义演,为受原子弹侵害的日本人民,为穷困中的梨园子弟,把北京的房子卖了,接济同行,这些故事都通过生活来展示。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4)

采访的第二个对象,是青年时代的梅兰芳扮演者刘子蔚。一见他,就觉得像梅兰芳,面容清秀,气质不俗。他本来就是个“角儿”。曾获1987年全国第一届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京剧)武生第一名。演的那出戏是少有人能演的冷门戏《火烧裴元庆》,写的是《隋唐演义》里的故事。目前小刘已拍了不少台湾和香港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国内这是他拍的第二部电视剧,之前曾拍过《少年瞿秋白》。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5)

谈起梅兰芳一角怎么会找到他时,刘子蔚说是个偶然的机会。那天他去中国戏曲学院正好碰到自己的老师李金鸿。李老师也知道《梅兰芳》剧组正在选主角,见了小刘,不禁脱口说出“我四十岁拜梅先生为师时就是这个样子”的话。也巧,梅兰芳的二儿媳屠珍是本剧的制片人,也同刘子蔚很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演梅兰芳的演员可不好找,一要像,二要戏曲演员,武功要好,因为梅先生也有刀马旦的戏,也就是如今常说的武打场面,如《穆桂英挂帅》《抗金兵》《木兰从军》。三还要会演生活中的戏。那位男扮女装唱流行歌曲的胡文阁也曾想问鼎梅兰芳一角,但梅家人总觉得不尽人意,因为生活中的梅先生虽然待人谦和,从不粗暴,但却没有什么女人气,倒是阳刚气十足。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6)

到《梅兰芳》剧组之前,就听说原来由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扮演老年梅兰芳,后来又听说因为要稿酬和对剧中人物情节有不同看法而退出。究竟何故,我决定要见见梅葆玖本人。

两天后,我寻到修建不久的位于南三环的北京京剧院排练厅,梅葆玖正在排演《太真外传》。这也是为了纪念梅兰芳诞辰100周年在北京宝丽大厦《国际剧院》演出作准备。《太真外传》也是梅兰芳曾演过的名剧之一。杨玉环,字太真,这出戏写的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戏。唐明皇由谁扮演呢?由梅葆玖的姐姐梅葆玥扮演。刚好梅家两位传人都在场,我便见缝插针地问起来了。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7)

梅葆玖也是年近花甲的人了。问及为什么不在电视剧《梅兰芳》中演父亲晚年的戏了,他说京剧任务很重,《太真外传》在京演完,还要去香港演出。此外还要排《宇宙锋》《洛神》《凤还巢》。如果拍电视,一陷数月,剧院的事就耽搁了。我又问是不是梅家人对电视剧中某些情节有看法,他说本剧的编剧就是他的二哥梅绍武。我再问是不是对片酬有意见。梅葆玖又回答,我是为这部剧配了音(唱段),但天津电视台的资金本身还未到位,也谈不上要钱的问题。回答得天衣无缝。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8)

我请梅葆玖谈谈父亲的情况,他看了看排黄厅内导演正给扮演宫女的北京戏曲学校学员作示范,离他上场还有几分钟时间,便说,我一岁时,父亲认为我有一点当演员的潜质,决定让我继承他的事业,做一个京剧旦角演员。父亲给我请来了老师,有时间时他也亲自教我。说起梅派艺术,是父亲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对传统的京剧进行改革和创新而后成为艺术结晶的。他的演唱艺术,和我国书法、绘画中那些高层次的艺术精品一样,都具有一个绚烂归于平淡的境界,都存在一个容易学而不那么容易精的问题,所以摹仿者,学其柔则太软,效其刚则太硬。

谈到学戏,我忽然想起陈凯歌拍的那部名噪一时的《霸王别姬》中,老师打学生真是打得惨不忍睹。我问梅葆玖看过这部电影没有。他说当时太忙,没有时间看。但戏班里打学生的事是听京剧界的人说过,没那么狠,是丑化,歪曲。老师有时打学生,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不是往死里打,这部戏对旦角演员也太丑化了,在京剧界反映不好。

我记得50年代,当自己还是小学生时,曾看过一部《梅兰芳舞台艺术五十周年》的艺术片,其中有出《白蛇传》的戏。当时母亲就跟我说,那位白娘子是梅兰芳,那位刚直老冲着许仙拔剑的是他儿子梅葆玖,演小青。梅葆玖听到这里,惊奇我还记得几十年前看过的电影,就说,那是我与父亲同台演出《断桥》。作者是集邮爱好者,又问,你父亲的一套邮票,特别是有“贵妃醉酒”的小型张,价格现在已是数千元了,你们一定收藏了不少吧?梅葆玖苦笑道,哪里的话,文革时被红卫兵当“四旧”抄家抄走了,那时全家住在护国寺,现在是梅兰芳纪念馆。我也为此遗憾。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9)

我请梅葆玖讲讲父亲生活中的小故事,他略想了一下,又说,有一年夏天,父亲上演《贵妃醉酒》,正在化装,检场人焦急地跑进化妆室,大声地嚷着:“梅先生,管道具的老刘把贵妃用的扇子弄不见啦!”我父亲若无其事地一边穿衣服一边说:“还有十分钟,台上的演员‘马后’点,告诉刘师傅不要着急,再慢慢找找。”老刘急得满头大汗,直打自己的嘴巴。父亲这时已走到上场门,仍和颜悦色地说:“别着急,再找一下!”当杨贵妃一声“摆驾”念出,宫娥陆续出场,这时扇子仍未找到,父亲发现台侧管灯光的小王手里有一把扇子,他就恭敬地打了一个手势,把扇子拿过来出场了。由于扇子尺寸小,又是白底淡墨色,比起父亲亲自设计的大金底红白牡丹扇子,大大影响了演出效果,但总算应付了下来。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10)

父亲到后台卸装时,又主动叫来老刘,笑咪咪地说:“刘师傅,别难过,我这不是应付下来了吗?”同时,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说:“道具可是土兵手中的武器,千万注意。”师傅感到父亲对他又关心又爱护,同时又有批评,而批评是那样诚挚,使他终生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11)

这时梅葆玥从排练场上下来,梅葆玖借此脫身,又排戏去了。我问起梅家家世。这位业余梅家演员说,大哥梅葆琛是搞建筑的,现已退休。二哥梅绍武是搞文学研究、翻译工作的。我自己1952年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已并到现在的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学的是教育,后来分配到北京。因为小时候跟着家里学,未进过专门戏校,一直未当过正式演员。不过参加过抗美援朝等义演。这次为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所以与弟弟葆玖合演《太真外传》,他演杨贵妃,我演唐明皇。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12)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祖籍江苏泰州。1961年8月8日因心绞痛突发病逝于北京,享年68岁。逝世前,周恩来总理从北戴河赶回北京探视这位艺术大师的病情。电视连续剧《梅兰芳》将使世界上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中国的京剧,了解中国的这位世界名人。 而现在,是该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了解中国自己的时候了。

梅葆玖做客青春季(江城采访排练现场)(13)

作者简介:

李西九,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许家坊乡杨家坪村人,土家族。在武钢三中、武昌水果湖中学读过书,在湖北省钟祥市东桥镇团山村当过五年半中国农民。后招工到武钢在子弟中学教书,在中小学教育处参与教育志编写。招聘到湖北电视台《电视月刊》后,做编辑、记者,后评聘为主任记者,并任办公室主任、人事科长和湖北电视台纪检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创作的八集电视连续剧《毛泽东在武汉的故事》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江西卫视等台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