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以为,在即将来临的国庆长假,如果您在杭州,那么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在桂语飘香的桂树下,品上一杯冒着热气的龙井。龙井一年四季可喝,但桂花飘香,却只在秋天,又赶上了十一长假,可谓是良辰美景!

中国人赏桂,兴起于唐,兴盛于宋。宋代豪放派当家词人辛弃疾就特别喜欢桂花,他在《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中写到: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圆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

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1)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

“明月团圆高树影”,这里当然是引用了“吴刚伐桂”的典故,赞誉桂树是仙树,来自月宫。“十里水沉烟冷”,“水沉”,即沉香。是说桂花香飘数十里,跟沉香一样冷香迷人。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芳芬”,桂花不大,就像女孩涂额的“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它却使人间这般芬芳。

“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或许是它借着秋天风露的传播,要使得世界都浓郁芬芳吧!

对辛弃疾来说,桂花最大的特点是它的芳香。而对于大诗人杨万里来说,桂花的旺盛才是他的最爱。他在《咏桂》中就写到: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2)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也还是借用了“吴刚伐桂”的典故,直接说人间的桂树,是从月宫中移植过来的。“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就是月宫中的那一棵桂花,那一点奇香,像是被一阵风吹下来,吹得漫山遍野的桂花都开了。

要说对桂花最为赞誉的,要数易安居士,她直接给与“花中第一流”的称号,并且说,“梅定妒,菊应羞”,不知道那些君子、隐士们服不服: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3)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首《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真正写出了桂花的特点。“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桂花的颜色不是那么耀眼,要么是暗淡的,要么是轻黄的,而且桂花也比较高大,所以,人们只能远远观看,好像是很“情疏迹远”,但它是真性情,只给人们留下奇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根本就用不着碧绿色或深红色,只要它的香气怡人,就可以称为“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因为梅只有暗香,淡淡的;而菊更是淡淡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淡如菊”的说法呢!

在宋代另一个女词人朱淑真笔下,桂花就和她自己一样,坚强不屈,留下芬芳。这首《木犀》写到: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4)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桂花不畏西风,而又超越众芳,擅居众芳之首;没有了桂花,秋天也就没有了颜色。桂花不畏西风,就像诗人不畏世俗礼治一样。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一枝桂花伫立在窗下,人和花都有着各自的芬芳。人有人的芬芳、人的气质;花有花的芳香、花的品格。两辆相互映衬,就像绝代双娇一样。

其实,在桂花树下品茶这件事,最早的出处应该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她在《秋闺·满畦寒水稻初黄》中写到: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

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5)

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不乏花儿。“满畦寒水”,是一种秋水长天的景色,“稻初黄”,是一种丰收的景色;“细鸟归飞集野棠”,秋天鸟还在,也有一些花儿,如秋海棠。

最让人高兴的是,“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正好在秋季的八、九月,我们心情大好,因为能够在桂花飘香的桂树下,喝一杯清香的佳茗。

桂花除了与茶搭配极好外,与月搭配也是一个极致。秋高气爽,本来就是赏月的最佳时节,但如果月下有桂花,那将是怎样一种景色?宋代诗人陈起在《月下闻桂花》中写到:

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

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6)

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眼前是淡淡的桂花一片,细细的凉风吹来。当然是这样一种感觉,“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人静静地沉醉在这样的美景中,突然,一滴香露滴在衣服上,冰凉如水,恍惚间,感觉它就像是从广寒宫滴下来的一样。“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是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如果您不喜欢喝茶,桂花配酒也是一个不错的搭配,特别是在一轮圆月下,品着美酒,闻着桂香。大词人辛弃疾就写过,“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那感觉,也像在做梦一样。宋代诗人赵汝回在《桂·一夜桂花发》中写到:

一夜桂花发,千岩风露香,

树经秋几过,人在月中央。

不预离骚赋,空居寂寞乡。

山翁对之饮,酒色也鹅黄。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7)

树经秋几过,人在月中央

诗人应该是隐居在山里,所以有,“一夜桂花发,千岩风露香”,一夜之间,桂花开了,山里岩石上的风露都是香的。“树经秋几过,人在月中央”,桂树已经经历了多少个秋天,这一回最特别,一轮圆月挂在山巅,人却在月中央。这已经够魔幻的了,但还有“山翁对之饮,酒色也鹅黄”,我,一个山翁,对酌月亮,月光淡淡的、桂花淡淡的,酒也成了鹅黄的。

秋夜、圆月、桂花、美酒,这是一个让人做梦的组合!

桂花的美好,让人联想到学业有成的美好,因此,人们把科举高中称之为“蟾宫折桂”。如果您要祝福朋友金榜题名,那么“蟾宫折桂”应该成为您词汇库里最常用的。例如,明代诗人边贡,就写诗《以兔图赠王生兼附短句》祝福朋友:

我来赠君玉兔图,我去留君双湛卢。

月殿秋风桂花发,一枝能斫寄来无。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8)

月殿秋风桂花发,一枝能斫寄来无

这里的礼物非常切合身份,“我来赠君玉兔图,我去留君双湛卢”,“湛卢”,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朋友赠诗人“双湛卢”,当然是寄寓了“宝剑赠英雄”的意义。而“我来赠君玉兔图”呢?“玉兔”,当然代表了月宫,月宫里除了嫦娥仙子,还有桂树、桂花,这才是诗人看重的,所以,诗人进一步说。

“月殿秋风桂花发,一枝能斫寄来无”,秋天就要来了,月宫里的桂花也要开了,你能不能“蟾宫折桂”,寄一枝给我呢?

一句,“月殿秋风桂花发,一枝能斫寄来无”,一种强烈的对朋友金榜题名的祝福,跃然纸上!

明代诗人史谨的这首送考诗,《蟾宫折桂·十载寒窗业已成》,也写得相当有特点,可以选作我们当今送考使用:

十载寒窗业已成,远携书剑入蓬瀛。

一枝丹桂鳌头折,万里青云足下生。

壮志不随秋色老,恩袍遥映日华明。

郤诜去后无消息,君复当居第一名。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9)

一枝丹桂鳌头折,万里青云足下生

“十载寒窗业已成”,这句很通俗易懂。“远携书剑入蓬瀛”,“蓬瀛”,蓬瀛仙境,代指考场。“书剑”,代表的是十年寒窗所学到的知识、本领。“一枝丹桂鳌头折”,当然是祝你“蟾宫折桂”,“万里青云足下生”,这句是祝你平步青云!

“壮志不随秋色老,恩袍遥映日华明”,秋天来了,作物都老了,但你的凌云壮志没有老;等待你的将是皇上赐给你的恩袍,那恩袍能够映日,光芒四射。“君复当居第一名”,不但要祝你高中,而且祝你考取第一名!

当然,桂花让人联想到所有美好,包括凄美。这要归于晚唐诗人李商隐,他的这首《昨夜·不辞鶗鴂妒年芳》是我读到诗词中最凄美的诗篇之一: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桂花的古诗词名句(十首咏桂诗词金桂飘香)(10)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李商隐的诗,大多不太好理解,这首也不例外。“不辞鶗鴂妒年芳”,“鶗鴂”,即杜鹃,其叫声象征着暮春的到来,即春天的结束。而春天,又代表了一个人的青春。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已经年近四十,所以说,他不在乎自己的青春已逝。“但惜流尘暗烛房”,“烛房”,有烛光而明亮的厅堂,代表了妻子居住的地方。“流尘暗烛房”,隐指妻子的逝世。这句的意思是,但痛惜妻子的离世。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又是寒天冷冻、凉露满池,寒风把桂花的香气都吹断了,就算是桂花的来源地,月宫中的桂香,也被吹断了。妻子去世了,他再也找不到那份甜蜜和美好了,所以,就感觉像是秋分把桂香都吹断了。

在这里,桂花依然代表的是美好,只是这份美好,已经被吹断了,再也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