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决策,其本身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以至于人们对其体验感往往较弱。毕竟,每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毋庸置疑的都会选择他自认为最优的决策方案。否则,决策者也就不会如此决策。

换句话说,人们所做的所有决策,一定是决策者当时认为对他最有利的决策方案。不然决策者就不会这么选择。因此,即使所做的决策在客观上本身并非理性决策或者最优决策,但是当事人却无法察觉。诗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般来讲,人们需要有所参考,才便于矫正自身行为。对于理性决策,自然需要以非理性决策行为进行参考矫正。为此,笔者新开了这一系列的写作。

人类迷惑行为在作死边缘试探(人类迷惑行为一)(1)

一、乐观悖论

人类对好的事物,天生有一种乐观心理,往往更倾向认为自己是幸运儿。譬如,如果你对任意一个群体采访,会发现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段位在人群中属于前50%。对此,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个悖论:本来只有50%的人能在排位中排入前50%,但是现在却有超出50%的人认为自己能排入前50%。而这,显然是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

这背后意味着,人们天然地更具有乐观性。而这种天然的乐观性,男性更盛。当然,这是有亿万年生命演化的必然结果。

在各个物种之中,雌性总是更钟爱于“自信的”雄性。一般来讲,这种自信的状态往往代表着雄性个体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生存能力。即便是放在人类身上,也同样适用。毕竟,自信是需要足够的底蕴做支撑的。你看,哪位girl不迷恋于自信的boy呢?

不过,人类的生命演化显然脱离了一般生物的演化历程。智力的爆发,让人类拥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减少了人类的生存压力。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多的人会表现出自信和乐观的状态。

二、迷之自信

自信和乐观是生命演化的必然结果,毕竟不自信的个体,往往没有繁衍的机会,所以出现乐观悖论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爆发的人类智力,让更多的人获得了生存的机会。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这种乐观状态的进一步扩大化,演变成了迷之自信。当然,笔者今天所说的迷之自信,主要是针对风险本身。简单来讲,绝大部分人对风险感知并不敏感,通常认为那些风险离自己会很远。其中,男性是对风险感知迷之自信的主要群体。而在笔者所接触的咨询者中,男性的占比通常不超过10%。

男性对风险感知的不敏感性,是天生的,毕竟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男性负责着狩猎和各种危险活动,天然的压制了对风险的感知。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极大改善和医学技术的极大进步,更是大幅度降低了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使得绝大部分人在年轻时候很难感知到风险的存在。譬如这次新冠肺炎,在发生之前,人们几乎不会想到传染病疾控中心这种存在。虽然,它一直在那里,但是我们对其没有感知。

由于没有感知,所以往往不会去注意到风险,也就更难会认为自己会发生风险,进而变成迷之自信。在这其中,男性的迷之自信尤盛,以至于其往往使得其对爱人的保险建议向来不屑一顾。此种案例,笔者见过太多太多。

三、灰犀牛

迷之自信的根源是对风险没有感知,进而对风险没有体验感。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或健康群体而言,这种感知往往微乎其微。

但是,没有感知并不代表风险不存在。风险就像一头灰犀牛,它就坐在不远处,可能在你不留神的时候突然冲过来,然后让人一时觉得天崩地裂。你看,朋友圈的各种筹,其中所讲述的每一个故事不都是这样吗?

四、意料之外

人们对于风险的迷之自信的态度转变,往往是因为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比如,每次体检完后,你身边的人就会开始办各种健身卡,或者打听一下保险。尤其是在身边有亲朋好友发生疾病或者意外之后,这种直面生死的体验,极大的激活了人们对风险感知的能力。

正是因为此,保险代理人往往会给消费者讲述这种身边的悲剧故事,以此来激活消费者的风险感知能力。但是,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往往是很漫长的。对此,笔者经常会说:你很难理解一个健康的人对保险的厌恶,也很难理解一个健康异常的人对保险的渴望。但是,时间是一切的答案和最好的老师

人类迷惑行为在作死边缘试探(人类迷惑行为一)(2)

五、小结

乐观和自信是生命演化的必然结果,迷之自信也正是其副产物。但是,理性人不应当只是以经验感知来判断风险本身,更不宜对风险迷之自信,否则当灰犀牛冲过来的时候,留下的只是悲剧。

最后,还是借用大刘(刘慈欣)的话来总结:“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也以此与所有男同胞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