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

张 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林晓烁,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

许尤佳,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董 玉,云南省中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流鼻涕、打喷嚏、眼睛痒,过敏患者的春天最难捱。其实,中医治过敏也有一些特色疗法,不妨试一试。

过敏的预防和注意事项(过敏患者的春天最难捱)(1)

过敏性鼻炎

院内制剂已用二十余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予介绍,中华医学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明确提出:某些中草药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显示,中草药对改善常年性、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鼻部症状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方面,我们采用院内制剂鼻炎1号提前2周干预,发现到达花粉季时,患者发作症状比同期有明显减轻,总体用药量有所减少。该药临床应用已经有二十余年,总有效率在80%以上。

肺气虚寒型(大量清水涕,鼻痒,鼻塞,嗅觉减退,恶风怕冷,易感冒)、肺脾气虚型(清涕鼻塞,乏力气短,四肢困倦,胃纳欠佳,腹胀便溏)、肾阳亏虚型(鼻痒不适,喷嚏连连,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三型过敏性鼻炎患者均适用,每次150毫升,1日2次,口服。除了口服汤药,中医还有很多外治疗法,例如:三伏贴、三九贴、穴位贴敷、耳穴压丸、针刺疗法、按摩疗法等。

耳鼻喉科采用我院自制药,开展三伏贴治疗10余年,已有大量患者受益。于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一次敷贴4~6小时,三年为一疗程。经发放随机调查表调查患者1000人次,评价有效率为93%。同时可配合中药汤剂调理扶正。

过敏的预防和注意事项(过敏患者的春天最难捱)(2)

呼吸道过敏

对症喝点敏咳汤

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林晓烁介绍,近期不少患者因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来急诊就诊,这都是呼吸道过敏惹的祸。呼吸道过敏多属于中医学“感冒”、“咳嗽”范畴,既有外感风邪的外在因素,又有正气不足的内在因素。中医药治疗上需辨证论治,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以祛风解表、止咳化痰为主,缓解期可根据个人体质补益正气,调补肺、脾、肾各脏腑功能。

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姚卫海主任根据春季时令及致病邪气特点,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配制出具有祛风解表、止咳化痰功效的“敏咳汤”,组方中包括桑叶、桔梗、儿茶、诃子、甘草等药物。针对春季有呼吸道过敏症状的人群,具有解表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同时为方便患者用药,节省看病取药时间,采用代煎汤剂,随开随取。日常缓解咳嗽可以按揉肺俞、中府、列缺、太渊等穴位,或艾灸大椎、肺俞、风门、膏肓,每日1次,每次5 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当然日常还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在花粉季尽量错开空气中花粉浓度高时外出(上午10点至下午5点花粉浓度相对较高,下雨、刮风天气花粉浓度相对较低),外出时佩戴口罩。此外要保持室内卫生,及时清理空调、空气净化器等设施。

过敏的预防和注意事项(过敏患者的春天最难捱)(3)

皮肤过敏

做健脾、祛湿、疏肝3件事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尤佳介绍,荨麻疹是皮肤过敏的主要症状之一,它在春季高发,大多与春季的风邪、湿邪有很大关系,所以荨麻疹又称为“风疹块”、“风团”等。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病和肝、脾两个脏腑的关系最大:春季气候潮湿,湿邪困脾,湿热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就会郁于皮毛腠理之间,刚好碰上自然界的风邪入侵人体,就会诱发荨麻疹;春季为风邪主令,这个季节人体阳气升发,肌肤腠理疏松开放,风邪乘虚而入,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诱发“风团”,也就是荨麻疹。

调理荨麻疹要做好3件事:健脾、祛湿、疏肝。可以用疏春方作为辅助食疗方,能健脾祛湿又能兼顾肝气疏泄。这个方子可以在荨麻疹发作期,连续喝2~3天,配合素食。

材料:陈皮2克,谷芽10克,广藿香5克,木棉花8克,芒果核12克。做法:将陈皮、谷芽、广藿香、木棉花、芒果核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慢煲约30分钟;可放入适量黄糖调味,晾温饮用。

也可以用乌梅抗敏汁调理,这是过敏体质的日常保健方,可以坚持服用,每周1~2次,可起到补益肺脾、敛肺抗过敏的功效。材料:乌梅2个,陈皮1克,山药10克,黄芪6克,白术6克,粳米50克,去核红枣2枚,生姜1片。煮熟后,晨起服用,可分次服用。

过敏的预防和注意事项(过敏患者的春天最难捱)(4)

过敏性结膜炎

用中药煎水清洗

云南省中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董玉介绍,奇痒难忍是大多数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感受。一般而言,在温暖干燥、鲜花盛开的日子里症状会加重,有的患者除了眼睛不适外,还可能产生鼻黏膜过敏症状,这种情况临床上也称为过敏性鼻炎结膜炎。

最根本治疗方法是避免过敏原的刺激,如果不能立刻查出或脱离过敏原,在户外活动时要戴上护目镜。

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症状轻微的可以局部点人工泪液来冲洗和稀释过敏原,如果还不能缓解,就需要进一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了。常用的药物有肥大细胞稳定剂、H1受体阻滞剂及糖皮质激素眼药水。需要指出的是,药物只能减轻和控制症状,一旦停药,患者的症状有可能再次复发。

中医中药的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按照患者的体质开具符合患者服用的中药汤剂,把握病机随证施治,祛除病邪,调整脏腑功能,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最终达到更好、更持久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配合用王不留行30克,大黄15克,红花15克,蒲公英10克,赤芍10克等洗净用水煎好,然后去渣留汁,小毛巾局部冷敷。每日1 2次,这个对有充血症状眼部奇痒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资料来源据健康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