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1)

健身时有一个问题困扰了许多人:进行同样的训练,有人的肌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而有人体型变化却不大

这到底是因为训练不够专注、饮食不同,还是天赋差异?

本文就从肌肉角度来解析,不同人之间体型与运动表现差距巨大的原因,内容分四点: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2)

1、肌肉的两种类型

准确的说,肌肉分三种类型: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骨骼肌的肌纤维又分三种类型:I型、II型A、II型B或X。

但为了避免太多的讲解,这里只阐述一下基本知识。

健身都是为了把骨骼肌练得更大更明显,而骨骼肌的肌纤维大致可分为:快肌与慢肌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3)

两种肌纤维特点各不相同,下面用一张表格来展示。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4)

两种肌纤维中,毛细血管密度不同导致颜色不同,因此两者也被称为红肌与白肌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5)

2、两种肌纤维对体型与运动能力的影响

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喜欢健身与运动的人最在意的一点。

先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打篮球、踢足球时,有人弹跳好、奔跑快,突破能力很强,而有人更擅长站桩式打法或长时间对抗。

这就与红肌、白肌的特点有关,白肌更多的人在爆发力发面更有优势,红肌更多的人在耐力方面更有优势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6)

再说对体型的影响

与他人进行同样的训练甚至练得更多,而肌肉看起来却不如对方饱满,这就是因为白肌多的人更容易成为平时所说的肌肉男

与红肌相比,白肌的横截面积更大,也就是更粗。所以即使是有同样的肌肉含量,只要白肌多,肌肉维度就更大,在视觉上就占优势,这一点在马拉松选手与短跑选手上体现的极为明显

顶尖马拉松选手,由于体内红肌比例接近70-80%,所以肌肉含量不低,体型却都是线条型。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7)

而顶尖短跑选手,体内白肌比例接近70-75%,所以不仅爆发力极强,体型还明显大一圈。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8)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9)

3、健身能否改变红白肌比例

既然白肌多了爆发力好、身材更壮实,那健身时多练出一些白肌来,增肌效果岂不是非常迅速?

答案:并不可能。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10)

原因有两点,首先是因为全身所有肌肉,不论是肱二头肌、胸肌、大腿,都是由红肌与白肌共同构成的,没办法单独练红肌或白肌

而且普通人全身的红肌、白肌比例大多接近1:1,只有在高水平运动员身上,红白肌比例差异才能显现出来。

所以成为一名顶尖运动员,即要靠后天努力,也需要有基因天赋。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11)

其次,红肌、白肌之间不能相互转换

虽然有研究发现,通过训练,一个人的肌纤维类型可以改变约10%左右,但这也只是个例,其结论也尚未得到多数运动专家的认同。

所以,耐力好还是爆发力强可以说是天生的,后天不容易有根本性的转变。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12)

4、如何进行增肌训练

虽然身体中白肌与红肌的比例不能改变,但这并不会影响增肌训练。

不论是白肌还是红肌,只要通过训练,它们本身的维度都会增大,只不过增长特点不同

因此在健身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训练方式。

短跑中上肢动作(马拉松选手体型不同的原因)(13)

总结

END.

历史文章推荐:

飞人博尔特训练视频曝光,核心力量与跑姿要这样练

简单粗暴!肌肉轰炸系列第一篇:胸肌篇

要练胸肌,先练手臂。练习肱三头肌的8个经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