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来泉州,特意赶了个大早,想独享西街的清晨。结果,泉州人民甚是勤劳,起得真早,7点的街头已有川流不息的电动车在穿行,打破了清晨独有的宁静。转角看到钟楼旁正在修缮的中山路,墙上的灰塑,店招、骑楼别有特色,不断吸引着我的目光。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1)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看到一个写有泮宫的牌楼,那时的我,对于文庙方面的知识储备还十分有限,尚不知泮宫是古代的国家高等学校。据《礼记·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因泉州是府学文庙,是为泮宫。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2)

“泮宫”二字来自泉州最后一位状元吴鲁(1845年-1912年),他曾写下名篇《百哀诗》, “泮宫”二字正是集《百哀诗》中吴鲁书法而成。

走进泮宫,才发现里面是别有洞天。

这里,有“德配天地,冠道古今”的牌楼,有出砖入石的泉州特有的古民居,有大成门,大成门两旁立有醒目的“泉州府文庙”石碑。因去得太早,民居及大成门均未开放,留下了不小遗憾。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3)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4)

这趟是专程前往,只为一睹大成殿风采。

泉州高铁站有直达泉州府文庙的车,从动车站出来往右手拐,就是公交枢纽。可以乘33路公交车,到府文庙公交站,票价1元,十分方便。车上可以选择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扫码支付。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5)

从府学庙公交站下车,过斑马线,马路对面就会看到一座石牌坊,正中写着文庙二字,左边书写德配天地,右边书写冠道古今。算是看到文庙的标配了。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6)

泉州文庙与我之前去过的文庙,最大的不同,就是不靠那道特有的朱红色高墙吸引路人的目光,而是用洙泗桥,用偌大的开放式广场,容纳你,包裹你。这份宽敞,在大成殿内也得到了尽情展现。

这次特意选择大成殿开放的时间进入,在提供了绿色健康码,经过了测温和登记三个规定动作后,终于得以从大成门进庙。

强烈建议大家选择从西庑进入,这里有关于泉州文庙的详细介绍,有历代状元和宰相名录资料,有大成殿的特色说明。很详细,图文并茂,这是我在其他文庙或特色古建筑中未曾一见的。如果佛光寺也能做成这样,好多去佛光寺的人就不会只是慕名而来,回去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泮桥是元代的,泮池感觉有别家的两倍大。大成殿的屋顶是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为何这么说?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7)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8)

首先是庑殿顶,是中国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代和日本一般用在佛寺建筑上,如之前跟大家提到的佛光寺,梁思成正是通过庑殿顶判断它为皇家建筑。但在福建沿海地区和琉球的民居,为了防风也采用庑殿顶。重檐庑殿顶是最高等级,皇家建筑中只有故宫的太和殿采用,象征尊贵。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9)

其次是面阔七间,进深五间。这是什么概念?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至尊至正,称之为“九五之尊”。皇宫建筑一般多为“九五开间”,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府文庙面阔七间,福州文庙和泉州府文庙面阔均为七间,漳州和建瓯文庙,同为府学文庙,面阔仅为五间,这是县级文庙配置了。有说建瓯文庙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又该如何解读?

三是须弥座。大成殿建在宋代的须弥座上,至今仍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须弥座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唐宋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起防潮作用。

我去的佛光寺,回来完成了两则视频,分别是《走进佛光寺(1):为你讲述梁思成林徽因称之为稀世之珍的大唐建筑东大殿》和《走进佛光寺2:为你解读梁思成“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佛光寺的庑殿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唐代单檐庑殿顶结构,泉州府文庙是重檐庑殿顶。佛光寺面阔七间,34米;进深四间,17.66米。泉州府文庙面阔7间35.3米,进深5间22.7米。

经此一比,泉州府文庙的罕见就大约能看懂一些了。

前面提到,这种庑殿顶在福建是出于防台风的需要,倒也常见。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偏于一隅,远离政治中心,敢于突破体制。不拘一格。建筑表现上,闽南特有的红砖厝体现得最为充分。

或许是出于对孔子的尊重,或许是出于对建筑的保护,大成殿内,不让拍照,与同样面阔七间的福州文庙和佛光寺不同,这里的大殿内部十分宽敞,屋顶上的彩绘看得人眼花缭乱。

泉州府文庙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闽南红。

想当年,从泮宫牌楼入口处进入处,即古棂星门以南,是从1931年即已开始经营的中菜市。名闻遐迩的菜市场,2000年12月方才关闭,历经70载光阴。70年里,厚重的文化气息渐行渐远,浓郁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中菜市已关闭20载,曾经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所如今被泉州花费1.2亿建成文庙广场,与泉州府文庙的朱红,共同绘就新时代的中国红。这里有来自古老的大明王朝的两位大儒祠砖红。一座是文庄蔡公祠,奉祀明先儒蔡清(1453年-1508年,他是泉州著名理学家,清雍正二年以理学名臣的名义特诏从祀于各地孔庙,出砖入石屋墙特别的醒目。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10)

另一座是庄际昌状元祠,红砖屋奉祀的是万历己末科会试第一名,廷试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任奉政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特赠詹事府詹事庄际昌”。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11)

有来自民国时期的两处革命红。一处是大成门正门两侧石柱上残留的一副对联,“一致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一处是学宫的明伦堂,它曾是中共泉州地方组织,中共泉州特别支部的诞生地,支部成立于1927年1月,时有党员6名,为泉州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三大特色是泮宫牌楼的台海情。

泉州府文庙泮宫又称“圣贤门”或“庚门”,宋代古建已废, 如今的牌楼建于1914年,由泉州爱国华侨李功藏邀请泉州著名建筑大师傅维早,修建的钢筋混凝土仿古泮宫牌楼,此后历经多次修缮,2008年一度被鉴定为危楼。到2013年,泮宫修复后重获新生。想看1914年之前的泮宫牌楼,得到台南才难看到。为何?清末台湾的台南文庙被毁,而当地工匠不懂得如何复建,曾专程来泉州学习,将泮宫牌楼原样复制到台南。如今台南文庙三开间的牌楼,就是1914年以前泉州泮宫的模样。

泉州文庙为何被称为南宋皇家庙宇(参拜泉州府文庙)(12)

这里的府文庙介绍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因天气原因,加之明伦堂的学宫还未到访,视频的制作决定推后,等一个好天气,选几处好角度,再为大家奉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