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节肢动物过于敏感的或者密集恐惧症的朋友,看之前要先注意心理建设。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

亚马逊巨型蜈蚣

蜈蚣(学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又名:百足、天龙),蜈蚣目蜈蚣科节肢动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呈扁平长条形,由22个环组成;头---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纵棱2条;腹---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均有脚1对,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蜈蚣脚---钩状,钩端有毒腺口,能排出毒汁。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主捕食小型昆虫为生(百科)。蜈蚣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2)

远古蜈蚣虫--模拟图

药用: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3)

曾经是远古霸主--我的过去还是很辉煌的

上2图是远古蜈蚣虫的图片,生活在距今3亿年前,身长可达约2.59米,是陆地上出现的首批无脊椎动物之一。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4)

这个头,就问你怕不怕

习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多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生存,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5)

开吃

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复苏(惊蛰:三月上旬,所以才有春雷惊毒虫,万物复苏之说)。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6)

蜈蚣的人工养殖--就这个环境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时,可互相厮杀。人工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也可共居。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7)

就这!

具体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主产湖北荆州、宜昌、孝感、郧阳等地市及老河口、襄阳、荆门、枣阳等市的部分县,全省年收购量占全国80%以上。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8)

湖北神农架,这环境,啧啧

我国毒性大的蜈蚣有3科:①巨蜈蚣科。有两属:巨蜈蚣属分布在我国南方各地、东南亚及日本;耳孔蜈蚣属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②地蜈蚣科。有5种,喜居湿处,各地常见。③石蜈蚣科,喜居石下,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蜈蚣有毒腺,还有一对尖形牙,分泌的毒汁含有组胺和溶血蛋白,当人被它咬伤时,其毒汁通过其尖牙注入人体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强,被蜇后会造成疼痛但不会致命。先看下其微观详图: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9)

蜈蚣头部图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0)

拆开了看

或者是这样子的: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1)

蜈蚣口器图

蜈蚣的毒:不同种属的蜈蚣毒素成分略有不同,取毒方法也会影响成分的组成(以前是杀死蜈蚣取毒,现在是高频电刺激取毒)。

蜈蚣毒素与蛇毒、蜂毒类似,主要由蛋白质组成。是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其中,蜈蚣毒中的酶种类较多,其中许多是极为有用的工具酶。大致毒性有:神经毒性(参考我之前文章中的蛇毒分析)、溶血性。同时还可以诱导血小板聚集、抗菌、心脏相关的影响,这既是毒性,也是药用的原因(感谢祖宗数千年的人工试药和传承)。简单点儿:可引起溶血作用及过敏反应,大剂量可使心肌麻痹,并抑制呼吸中枢。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2)

取毒

蜈蚣的毒含有这些物质:酯酶,蛋白水解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心脏毒素.组胺,神经递质释放物质。北美的巨型沙漠蜈蚣,还含有溶细胞索。

蜇伤后表现:

螫伤局部可致红肿、灼痛;同时产生淋巴管炎;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脉搏增快、谵语及抽搐等。中毒症状有疼痛、烧灼感、痒、红斑、充血、发炎、发疱、皮下出血、水肿、表皮坏死和脱皮,严重者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心率和呼吸不规则、淋巴炎、组织坏死、昏迷和痉挛等,甚至导致死亡。蜈蚣毒索也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酱油尿),甚至心肌梗死。(局部疼痛这一点都能理解,毕竟蜇伤了;毒素也算是一种异种蛋白,进入人体后肯定会产生免疫反应,过敏就是最常见的,这一点就是抗组胺、抗过敏对症治疗,以及针对其他症状对症治疗)。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3)

谁都别拦着我,敢抓我,反了他了!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4)

咬肿了

中毒后处理:原则上,所有的蛇虫毒蚁之类的咬伤,首先是要尽快洗清伤口、破坏毒素,最平常的就是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对于蜈蚣咬伤,清洗伤口后针对肿胀,可以冰敷、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直速到医院治。总而言之,先肥皂水洗涤,再速去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5)

一般情况下,不要这个样子对待它

其次,减慢毒素扩散: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所有的包扎建议都参考下,防止下端肢体长期没有供血供氧导致肢体坏死),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吸毒,参考我之前的文章:蛇毒伤),清洗的话,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之类的冲洗伤口,破坏伤口毒液性质。补充下:如果有毒刺留在皮下,记得先拔下来。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6)

咬伤后的样子

实际上,咱们的古籍里面也早有记载和处理:《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受蜈蚣螫咬而致中毒者,宜从速处治。被螫咬处剧痛,红肿发热;全身可有发热、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甚则昏迷。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所载述的解蜈蚣毒的药物有:蜗牛、蛞蝓、五灵脂(鼯鼠的屎干燥)、独蒜、芸苔子油、蛇含、香附、苋菜、马齿苋、蚯蚓泥、食盐、鸡冠血等。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7)

感谢先贤

除此之外,冲洗伤口除了肥皂水之外,有条件还能用3%氨水,或5%-10%小苏打溶液冲洗伤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忌用淀酊或酸性药物冲洗或涂擦伤口。传统方法可以用雄黄,甘草各等份研磨成细末后,用菜油涂抹在患处,或用季德胜蛇药调成糊状,涂擦在伤口周围。据传,民间用雄鸡口内唾液涂抹伤口也有疗效。另有研究证明,蒲公英的白色乳汁外敷伤口有效。甚至紧急情况下,用自己的尿液仿佛冲洗患处也有效。补充一点:如果是服用过量中毒的话,要首先洗胃的。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8)

蜈蚣

潜伏期:根据剂量,约30分钟--4小时。另外,蜈蚣咬伤毒素吸收快,病情变化迅速。

那么,这种阴暗之处的毒虫,防不胜防,平时怎么办呢?无非是保证居住生活环境的干燥整洁呗:勤快点儿,定期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废物、垃圾,保持室内干燥,并定期施放杀灭蜈蚣的药物。还有,很多小蜈蚣咬伤很少引起全身症状,故仅做局部处理即可,但大蜈蚣咬伤时,应高度重视。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19)

啥也别说了,勤快的干活就是了

继续,那么这种小虫子,有什么用呢?哎,活血大家都猜到了,药用!

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对步足和1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对、45对,最多的达到750对。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20)

钱串子--学名:蚰蜒

从上面蜈蚣毒素的性质以及毒伤的效果,咱们就可以了解到它的一定程度的功效了:

蜈蚣为熄风止痉药,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功善走窜,祛风定搐作用强烈,故为熄风止痉之要药。常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症,并用于疮疡疮毒、瘰疠溃烂及顽固性头部抽挚疼痛、风湿痹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21)

处理后药用

这里要注意的是:蜈蚣剂量应以克为单位,不然容易中毒,严重者会导致中毒性肝炎。传统中使用蜈蚣以条为单位。但有人做过测重,一条蜈蚣最小者0.5克,最大者1.73克,相差3.46倍。入煎剂常用量为1~3克,如按条计,有可能因为用量小而不起治疗作用,或因用量过大而发生中毒。故需要注意。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22)

中药:蜈蚣

具体用法之类的就不聊了。

当然,除了药用,还可以这样: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23)

或者: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24)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25)

不知道味道如何

五毒中最可怕的蜈蚣(五毒之二---蜈蚣及其毒素知识)(26)

咦,不敢入眼······更别说入口了!

资料来源:

五种常用有毒虫类中药的毒性及解救方法 金鲢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关键词:全蝎;蜈蚣;地龙;水蛭;斑蝥;中药毒性:解救 中图分类号:R99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4—6852(2003)08一0039—04。

毒虫叮咬的紧急处理 张丽清 张轶群 尹怡璇杨汝松 高 磊 (云南省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53100)。

蜈蚣咬伤126例急诊护理干预 张幽鸣 (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310014)【关键词】蜈蚣咬伤;中毒;急诊;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5.05.036 文章编号:1006—7256[2015105—0071—03。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原创不易,请点赞支持!不然让虫儿去找你玩!谢谢![谢谢][可爱][作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