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像一朵注定无法停留的蒲公英(无情不文章会飞的蒲公英)(1)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你就像一朵注定无法停留的蒲公英(无情不文章会飞的蒲公英)(2)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你就像一朵注定无法停留的蒲公英(无情不文章会飞的蒲公英)(3)

【技巧指导】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以抒情的笔调叙写了一位母亲鼓励女儿成功走出大山的奋斗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它以时间为序,以“蒲公英”为线,串写了妈妈在女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分别送给女儿绣有蒲公英的书包、连衣裙,以及绘有蒲公英的画的事情,以此激励“我”像蒲公英一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远的世界,成为“会飞的蒲公英”。

在文中,蒲公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既象征了“我”的成长,也寄托了妈妈对我的殷切希望,当然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说,蒲公英更是象征了千千万万山里的孩子。同时,蒲公英的形象在文中被诗化,每个时期的蒲公英都那么美好而引人想象。

作文读者,我们可以从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获得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其一、线贯始终,文成一体。一篇文章如果能有一条线索来贯穿始终,就能使文章结构紧凑,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写文章一定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为了使文章有清晰的思路,我们不妨可以考虑在文章中设置一条线索。线索串起文章内容,使原本零散的字词句段成为一个整体,凸显文章的价值。这就好比精美的珍珠需要精美的丝线来串联一样,只有连成整串的珍珠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它可以装饰人体,提升个人品位。好文章也是如此,零散的思想就像散落在草丛中的珍珠,只有串成整篇的文章,思想才能熠熠生光。线索就起到了连缀的作用,一条有效的线索,能使文章的思想精髓明晰而快速地积聚起来,渗透进字里行间,让人阅读的时候,咂摸玩味,历久弥香。

其二、“象”由心生,以物征事。“象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通过采取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上文中,蒲公英和人的成长也许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蒲公英特征的突出描绘,产生了由此及彼的联想,也让我们领悟到文章要表达的含义。

作者巧妙地抓住蒲公英“飞”的特征,把蒲公英和自己联系起来。蒲公英的种子能随风飞散到各地,“我”也一步步地走到更远的地方,蒲公英的四处安家,象征了我的成长经历。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延伸了描写的内容,创造出一种艺术意境,引起人们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善用这种手法。作为象征的事物有很多,但无论是哪种事物,都一定要符合文章的立意,符合作者对主客观人、事、物的解读以及对文章内容的建构。总之,作为象征的对象一定是你内心最真诚的切实需要,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对文章更深彻的阅读诉求。

其三、以物载情,情物交融。“无情不文章”,没有一篇文章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不同的只是表达方式而已。有的直接而浓烈,有的间接而婉转。依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记叙文或散文中直接抒情的文章其实并不多,更多的则是把感情蕴蓄在某个载体之中。读这样的文章好比茗茶或品酒,我们并不希求冲下开水的刹那就浓香四溢,或打开瓶盖的瞬间就弥室生香。我们只是认为真正的好文章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尤其是作者的情感不需一进入文字就触到情感的激流,有一种喷薄而出的傲慢之势,它看似猛烈,实则简短肤浅,没有悠远长久的活力,它可能一瞬间就消耗殆尽,使你一下子就陷入了情感枯竭的尴尬境地。因此,茶就得慢慢品,越品越入味;酒就得慢慢酌,越酌越有劲。

含蓄隽永的文章中,个人情感的流露就像溪水的流注,从石缝间汩汩而出,溪水长流,汇溪成泉,汇成心湖。

原创稿件,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