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蔚晓贤

海岱惟青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使这里成为无数人向往的文化圣地。这里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县级综合性地质博物馆——青州博物馆。馆中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文物,这就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这是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上目前国内外仅见的明代之前状元卷真迹。它不仅是国家的一级文物,也是青州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明代状元试卷真迹内容(国内外仅存的明代)(1)

3米考卷,皇帝御笔“第一甲第一名”

走进青州博物馆,一件件刻印着历史痕迹的文物瞬间将人们带回神秘而又炫目的灿烂历史中。而很多人来这里,都是为了目睹一份试卷真容,这幅被誉为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文物就是“明赵秉忠状元卷”。

在一个巨大的透明展柜中,这份泛黄的状元卷被精心存放着。这份试卷长3.3米,纵47.5厘米,距今已经420多年的历史,依然保存完好。试卷由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为全绫装裱。试卷共二十三折折册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为仿宋体书写,共四折。首折上方钤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印,这一部分是被弥封的。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的长印。 也就是说考生的名字和简历部分是密封起来的,以免泄露。后一部分是正文,为十五折册页,全文共2460个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洋洋洒洒,无一误笔。在卷首顶天有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为明万历皇帝亲笔御批。卷尾则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九位阅卷官和一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中国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到清末结束,是古代普通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从童生到秀才,从秀才到举人,再从举人进京参加会试成为贡士,进而获得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资格。期间,不知有多少人熬白了头发,抱憾一生。400多年前的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年仅25岁的青州考生赵秉忠参加殿试,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份重要答卷。

明代状元试卷真迹内容(国内外仅存的明代)(2)

科举千百年,状元卷独留此一份

赵秉忠生于1573年,明代青州府益都县郑母村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赵秉忠从小便学习儒学经典,而且教书先生对他也十分严格。

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一路闯关来到皇帝的面前,在这位青年的案前摆放着万历皇帝亲自拟定的殿试题目:《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立场上回答如何治理国家。

赵秉忠在答卷中紧扣题目,开卷即写道:帝王执政,要把国家治理得和谐兴旺,首先要立法,各种规章制度必须齐全,其次要从皇帝开始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勤政为民,为臣民树立榜样,再辅以法纪、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天下才能太平安乐。他还提出了“天民说”,的观点,将皇帝君主与平民百姓置于上天面前的平等地位,提醒皇帝要爱护百姓。

赵秉忠这一番披肝沥胆的策对深得万历皇帝之心,此卷使他从参加殿试的292名贡士中脱颖而出 ,被九位阅卷官和皇帝选中成为了明代第47位状元。万历皇帝亲手在赵秉忠的卷首写下:“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

考中状元后,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与父同朝为官。后因秉性刚直,被削职还乡,天启六年(1626年)53岁的赵秉忠含恨而死。

据统计,从隋朝到清末,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有多达770余人,但历代的状元卷大都已毁于战火之中,所以能让后人目睹状元答卷其风采的,唯有明赵秉忠这一份。那么,这份状元卷是如何发现的呢?

明代状元试卷真迹内容(国内外仅存的明代)(3)

藏在枕头里,登门24次义捐国家

1983年的一天,原青州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在郑母村进行文物考察时,偶然听村里人说,村民赵焕彬家祖上是明代状元赵秉忠,其家中保存着当年的状元卷。

得知此消息,魏振圣欣喜不已,他深知状元的资料十分难得,如果不尽早地将状元卷保护起来,一旦毁坏或丢失,那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魏振圣找到了赵氏13代孙赵焕彬的家,上门说服他们把状元卷放入博物馆保存起来。但此物毕竟是赵家人的传家之宝,魏振圣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赵家后人一口回绝。

魏振圣毫不气馁,他前后24次登门拜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赵焕彬终于被感动了,他从屋里拿出一个枕头,用剪刀将枕头剪开了,从中取出一本卷子。卷首露出朱笔题写的“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卷重见天日。

原来,这分试卷早已被这个状元家族视为传家之宝,一辈辈赵家后人把状元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深藏家中秘不示人,历经了几个朝代的战乱都没有被毁。十年浩劫期间,赵焕彬将这份状元卷藏在枕头里,后来闯关东时,他把状元卷缝在衣服里,虽然背井离乡,经历许多危险,但状元卷丝毫未损。

1983年6月,青州市博物馆立即组织国内外文物专家鉴定。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通过对比万历皇帝的手书、明朝礼部的大印、明朝档案中关防的印鉴以及试卷中出现的几位明朝官员的奏折等文物、史料,最终断定这份状元卷是原件真品。

险被盗卖,失而复得真品深藏不露

明赵秉忠状元卷的发现,填补了明朝宫廷档案和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状元卷的空白,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赵焕彬老人献宝有功,国家给予了他荣誉表彰。

赵秉忠的状元卷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原件归青州博物馆收藏和展出。复制件分送故宫、山东省博物馆和赵焕彬本人。

状元卷于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馆后,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使青州博物馆名声大振,国内外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8月5日,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竟被人盗走。

所幸,短短九日的时间,公安机关便把文物追回,而盗窃文物的罪犯被依法判处死刑。就这样,这份状元卷历经几多磨难,重回博物馆。只是,状元卷失而复得以后,就深藏不露了,目前人们在博物馆中看到的只是状元卷的复制品。

尽管已捐献给了国家,但赵家后人对先祖留下来的状元卷仍念念不忘。2021年9月2日,赵焕彬老人的儿子、赵秉忠的第14代孙赵继光老先生被青州博物馆聘为“特邀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一代代先人历经艰辛保护状元卷和父亲赵焕彬捐献状元卷的故事。

如今,以赵秉忠状元卷为元素设计而成的各种文创产品,成为很多家长为孩子考学祈福的吉祥物以及馈赠友人的青州特产。只是,这份宫廷的机要文件,当年是如何流出皇宫的?现在已经成为难以破解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