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孽债(引爆当年的上海滩)(1)

1962 年元旦,芳华剧团支援福建前线3年后首次回上海汇报演出,主要剧目是《红楼梦》和《盘妻索妻》。

芳华剧团由尹桂芳率团来沪演出时,那群情激奋的场面,场场爆满的盛况以及广大“越迷”们狂热的众生相,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芳华回来了!”

“尹桂芳回来演出了!”

尹迷们奔走相告,高兴得难以言表。为了看到头场演出,他们连夜到人民大舞台去通宵排队买票,不久即告售罄。可是,还有许多观众冒着刺骨的寒风等待买保留票。人民大舞台的领导为尹迷们的热情所感动,在头场开场前两小时,又放出一批加座票,满足一大批尹迷的需要。

上海滩孽债(引爆当年的上海滩)(2)

《盘妻索妻》是1961年夏,芳华剧团根据尹桂芳自藏手抄本(上、下集)、由尹桂芳、陈曼、王艳霞、王骏四人重新整理,陈曼执笔,上演成功后形成的。该剧由王骏、王艳霞导演,高鸣音乐设计,江立方、马福祥舞美设计。尹桂芳饰梁玉书,李金凤饰演谢云霞,赵雪芳饰刘仁元,茅胜奎饰梁丞相,谢小仙饰梁孙氏.

第一场幕前曲停,尹桂芳在幕后一声叫头,观众即掌声雷动。两书童欢呼雀跃地把梁玉书引出,尹桂芳饰演的梁玉书快步上场。玉树临风,俊美潇洒,绕场一周、停顿亮相中用她那会说话的眼神四处望望,引来了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剧中《洞房》、《盘妻》两场充分发挥了尹派叫板、起调运腔、落调与清板的特色,“洞房悄悄静幽幽”、“娘子的为人真古怪”两段唱腔令久违的上海越迷如痴如醉。据著名越剧演员李金凤回忆:

《红楼梦》和《盘妻索妻》……请了不少专家,花了不少功夫,无论在灯光舞美、音乐唱腔,服装造型以及导演表演等方面,都比以往在上海时较为完整。尤其是尹团长扮演的梁玉书这一角色的尹派唱腔,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声声珠、字字玉,委婉抒情,拨人心弦;她那既洒脱又儒雅、既痴情又含涩的表演,委实令人陶醉,使和她合作的演员犹如身临其境,动了真情。例如在《盘妻》一场,梁玉书先是寻根究底的盘问,当唱到“莫不是你另有隐情别有旨,姻缘不愿配玉书”时,谢云霞深感受辱,当即生气要走,梁玉书赶紧起来赔不是。当谢再次回房动身时,梁玉书显得无可奈何,又赶紧抢先一步拦住,同时赶紧叫了声“娘子”,这“娘子”两字倾注在他的神态、表情动作上,包含了无限真挚、诚意、恳求和渴望,使谢云霞欲留不愿,欲走不能,更使饰谢云霞的我真正被感动了。要不是剧情的安排,我真想当时就与“他”和好了。尹团长的艺术魅力不但倾倒了广大观众,也征服了同行的心。即使是郭沫若先生在福州观看了《盘妻》片段后,也给予热情赞扬。演出结束后,还与尹团长和我合影留念。

”殊不知这是尹桂芳赴闽后第一次回“娘家”,也是她留给上海观众的最后一次精彩演出。“文化大革命”后中风的她再也无法完整地演出了。当年《新民晚报》的一位记者曾撰文赞叹“芳华”此来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他欣赏尹桂劳的表演,尤其是她演出了贾宝玉可贵可爱的素质、灵气,以及对林黛玉那种完全出于纯真的情爱和傻气。这种不露痕迹又出于天真的傻气是最最难演不过的。但尹桂芳却演得那么逼真,那么出神入化!她在“金玉良缘”这场戏中喊一声“老祖宗”,完全是“连你也会骗我啊”潜台词的凸现,从而深刻揭示了贾宝玉此时此地的内心怨愤!

上海滩孽债(引爆当年的上海滩)(3)

正当尹桂芳率团在上海紧张演出时,突然接到福建芳华剧团演员家属代表发来的电报,电文称“战备吃紧,速接家属返沪”。为了不扰乱人心,影响工作,尹桂芳暂压电报,即挂电话向福建省有关领导询问情况。回答是:“放心在沪演出,关于家属政府会统一组织撤向山区。”在了解当时家属怕去语言不通的山区、要求速回上海的心态后,尹桂芳为安定演员情绪,保证正常演出,决定抽出四位同志作为代表返回福州带家属返沪,并当即拿出她个人的所有积蓄存折,约六七千元交四位代表带着备用。《红楼梦》按期上演,家属也陆续到沪,有的返祖籍安顿。

有一天,在演出前一刻,尹桂芳接到福建省文化局局长的来电,指示:“剧团在沪演毕《红楼梦》,可去京沪线继续公演数月暂勿回省。”尹桂芳询问省内形势如何?回答是省话剧团在组织战地服务团,尹桂芳一听,爱国热情油然而生,立即表示:“我团不去巡回演出,也要求领导批准参加战地服务团,请领导考虑我团的请求。”《红楼梦》在沪仅演出20场,即载誉回福建省准备支前。

上海滩孽债(引爆当年的上海滩)(4)

在上海短暂的4个月里,尹桂芳除了紧张演出之外,还访老问孤,从来没有空闲过。其间,当她得知一位京剧老旦演员因被人遗弃而孤苦无依时,她便上门前去嘘寒问暖,设法周济。她还帮助过沪剧著名演员王盘声,令沪剧界感慨不已。

1965年,尹桂芳在福州人民剧场成功演出越剧《江姐》,这是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在剧中,她大胆地反串坤角,成功地塑造了江姐这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国艺苑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一个难得的艺术珍品。这也是尹桂芳身体健康时的最后一个越剧舞台艺术形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