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寒亭一中在西门广场隆重举行了孔子雕像落成揭幕仪式。共青团寒亭区委副书记王春亭,区教体局副局长张连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孙太和及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各年级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学校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徐浩东主持了仪式。

夫子庙孔子铜像(追随千年不熄之光)(1)

团区委副书记王春亭致辞

近年来,在弘扬传统美德、开展道德实践方面,团区委充分利用丰厚的道德资源,深入推进美德寒亭、文明寒亭建设,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区提供了坚实思想道德支撑,团区委副书记王春亭对此作了具体介绍。他希望同学们能够见贤思齐,与先师同行;希望老师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诲人不倦,重视言传,更重身教,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中进一步彰显它经久不衰的磅礴力量,为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寒亭力量!

夫子庙孔子铜像(追随千年不熄之光)(2)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孙太和讲话

孔子以仁、义、礼、智、信为基,忠、德、宽、恕、勇为栋;以孝、廉、恭、俭、敏为梁;以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檩;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高耸起中华民族最初的人文精神大厦。“六经垂训法,万世共宗师。”对于中华文化,孔子居功至伟,“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孙校长和大家一起总结了孔子的伟大贡献。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社会动荡。孔子为此,提出了两大治世方略:一是“仁之方”,“仁者爱人”为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二是“礼之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孔子希望由此匡乱世反之于正,并终其一生为之奋斗。他辞去鲁国大司寇官职,五十五岁,这是一个退休的年龄,孔子周游列国,奔波十四年,这不是为了个人生活,而是为理想,为拯救社会。他曾一度“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不受待见。在生命的最后,他依然没有放弃理想,将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六经”进行阐发。他的思想在战国即为“世之显学”,历经秦火而不绝,汉武帝后取得独尊地位。《春秋》出而“乱臣贼子惧”,孔子思想成为中国治世之宝典,经两千多年实践检验,并指向遥远的未来。可以说,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忧国忧民、为国为民,是追求理想勇担时代责任的一生。正如司马迁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孙校长在讲话中以孔子为榜样激励全校师生勇担时代责任。

夫子庙孔子铜像(追随千年不熄之光)(3)

教师代表王文辉发言

教师代表王文辉在发言中表达了努力提升个人素养,传承孔子思想,争做“四有”好老师的决心。

夫子庙孔子铜像(追随千年不熄之光)(4)

学生代表周雨凡发言

学生代表周雨凡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并号召全体学生用虔诚去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用努力去实践孔子传颂千年的教诲,在先贤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夫子庙孔子铜像(追随千年不熄之光)(5)

夫子庙孔子铜像(追随千年不熄之光)(6)

随后,各位领导和教师代表共同为孔子像“揭幕”。当红色帷布掀开,孔子圣像庄严伟岸,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报以热烈的掌声。

夫子庙孔子铜像(追随千年不熄之光)(7)

夫子庙孔子铜像(追随千年不熄之光)(8)

初中部学生代表齐诵《论语十则》

孔子塑像在寒亭一中落成,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处魅力永恒的人文景观,而且激励全校师生共悟先贤思想,探索教育真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