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原泉混混不舍昼夜8.18[原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孟子离娄上全文免费讲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孟子离娄上全文免费讲解(孟子详释124离娄下18原泉混混不舍昼夜)

孟子离娄上全文免费讲解

8.18原泉混混不舍昼夜

8.18[原文]

徐子①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②?”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③。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④。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⑤。”

8.18[通释]

徐子说:“孔子对于水屡屡称道说水啊水啊,对于水孔子选择它什么来称道呢?”孟子说:“水的源头日夜不停地滚滚涌出,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奔向了大海:有源头的事物正是这样,取它这一点就是了。如果是没有源头,七八月间雨水密集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它们干涸起来可以站着等待。所以传扬出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形君子把它看作耻辱。”

8.18[注释]

①徐子:徐辟,孟子的门徒。

②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孔子对于水屡屡称道说水啊水啊,对于水孔子选择它什么来称道呢。亟,音qì,屡屡。于,对于。何,什么。取,选择……来称道。

③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水的源头日夜不停地滚滚涌出,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奔向了大海:有源头的事物正是这样,取它这一点就是了。原泉,源泉,水的源头,“原”同“源”。混混,滚滚,不停地流淌。盈,作动词,注满。科,同“坷”,沟坎,坑坑洼洼。放,奔往,奔向。乎,了,于。本,根源,源头。如是,正是这样。是之取尔,取它这一点罢了。是,代词,它这一点,“取”的宾语,借助“之”的作用前置了。尔,罢了,就是了。

④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如果是没有源头,七八月间雨水密集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它们干涸起来可以站着等待。七八月,孟子用的是周正,夏历应为五六月。浍,音kuài,田间沟渠。涸,音hé,干涸,积水无存。

⑤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所以传扬出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形君子把它看作耻辱。声闻,传出的名声。过情,超过实际情形。耻,以……为耻辱。

8.18[解读与点评]

“水哉水哉”这四个字可以不加任何标点,如果加只需加引号,因为是陈述中的复述,不是直接对话,加冒号再加感叹号就把完整连贯的复述给肢解了。

这里的“水”是个泛化的概念,它可以是河流,可以是池沼,可以是临时形成的小水泡。

“亟称”,屡屡称道也。孔子为什么屡屡称道说水呢,孔子称道它什么呢?徐子之问恐怕也是读者之问。孟子回答到最后怎么会谈到“声闻过情”呢?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这句话说出了水的两个优点:一是水有源头,二是奔流不息。“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盈科而后进”强调了水的“进取精神”,“放乎四海”强调了水的普遍适用性。孔子称道的是这样的水,所以孟子说“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而“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的“无本”之水,“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徐子问的是孔子称赞水的什么品质,孟子顺势否定了与孔子称赞的品质相反的社会现象,这“无本”之水以及像这无本之水的社会现象就是“声闻过情”。“声闻过情”就是传出的名声远远超过了实际。今天看来,浮躁的社会中“声闻过情”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本章产生成语“盈科而进”“盈科后进”“放乎四海”“可立而待”“声闻过情”。

,